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罗·萨巴蒂尔和汉克·简金斯—史密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支持联盟框架理论,支持联盟框架是政策过程理论中极具代表性的分支,主要用于分析公共政策的形成及其变迁.我国烟花爆竹的相关政策自颁布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政策变迁.运用支持联盟的核心信仰,改变政策信仰的政策取向学习和外界变量的影响的框架来分析烟花爆竹有关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及变化,可以表明政策变迁是一个信念体系博弈的过程,政策的产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温和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4)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政策,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行政策变更,为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提供了相关指导。依据倡议联盟框架,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政策变迁是该政策子系统相对稳定变量、外部动态系统事件和内部持不同信念的联盟体互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各个联盟体间的政策学习与政治活动家相关作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政策未来变迁方向是政府仲裁下的城市拆迁政策的不断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基于倡议联盟框架分析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变迁过程中公众这一因素如何对政策系统内部产生影响,结合国务院自2008年以来发布的8个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政策文件,纵向观察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变迁,进而提出公众参与对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变迁存在促进领域拓展、提高公开水平以...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艰巨任务,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软肋依然不少。汲取战后美国科技政策调整的经验,反思我国科技政策中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Baumgartner和Jones提出的政策间断—均衡理论是当前研究政策变迁的核心理论之一,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可.然而,现有政策间断研究较少探讨政策间断的因果机制,也较少关注约束政府自身行为的管理型政策的变迁过程.因此,本文基于政策间断—均衡理论的最新发展,从探究政府管理型政策变迁的因果机制出发,提出注意力分配是理解政策变迁的情境、行动形成和转换三类因果机制的核心,并认为注意力分配对政府管理型政策变迁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制度摩擦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根据注意力分配和制度摩擦的相互作用结果,划分出政府管理型政策变迁的四个阶段:抗衡、变革、停滞和调试阶段,提出当注意力分配发生改变且制度摩擦较大时政策间断才会发生,认为其余时间政府管理型政策均遵循渐进变迁路径.最后,本文以政府内部控制政策为例,通过系统分析1986—2019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发布的4574条有关政府内部控制的政策,验证了笔者提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扶持政产学创新联盟是政府为推进科技进步而制定的一项政策。它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政产学创新联盟的良性运行,进而推进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通过比较中美扶持政产学创新联盟政策的异同点,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政产学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政策滞后是指从产生显著政策需求到产生显著政策效果存在一个时间差。影响科技创新政策滞后的因素包括宏观因素、政策级别和政策过程3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滞后的概念模型,并以天津专利政策为例,基于政策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法和事实分析,估算了科技创新政策滞后的时长,提出了降低政策滞后时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需求主导型的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主要围绕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需求运行,是对传统投入主导型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同时体现了外输入式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式和多元化、变动性的政策制定理念。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激励理论、科技服务机构分类理论和供需平衡理论,在构建需求主导型激励政策过程中,要在观念上实现从投入主导向需求主导的渐进转变,建立长效的科技服务业需求的调查与表达机制,做好科技服务业需求的分类工作,优化经济投入性政策的结构和大力发展非经济性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9.
科技社团作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基于间断均衡理论,使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与科技社团关系演变逻辑进行梳理,将其关系变迁历程划分为探索均衡期、强势间断期、弱势间断期、探索均衡期、发展均衡期、完善均衡期6个时期。研究表明,我国政府与科技社团间关系在政策变迁历程中展现出非线性、较高不确定性且伴有偶然性突变的特征;我国政府与科技社团关系的变迁先后经历了社会团体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全能主义”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监管与整顿、培育与监管、赋权与增能6个阶段的深刻调整;中央政府决策的注意力分配、焦点事件冲击、科技社团的策略性行动这3个要素以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变科技社团的政策场域,进而影响我国政府与科技社团之间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晓霞 《经济管理》2003,(23):81-84
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二战以后日本依靠科技立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战后日本在一系列科技开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灵活的科技政策和产、官、学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日本技术创新联盟的形成与特点,对我国政府制定技术产业政策,明确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作用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策资源利用机制是企业响应科技专项政策效果的关键环节,将政策响应和资源利用引入复杂适应系统进化过程中,重点分析了资源获取和利用的过程演化机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和多主体建模方法,依托Swarm仿真平台分析了企业响应科技专项政策的资源利用情况、响应过程中的瓶颈控制点和阶段性规律,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组件的非关键部门剥离、政策资源集中配置和转化经验积累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2014—2019年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文本挖掘,以实现政策的量化评价研究,对政策的高频词、网络性、中心性和小团体进行了直观的量化和列示。文本挖掘方法基于政策原文本进行分析,避免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9年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中具有"创新""科技"和"技术"等高频词,文本挖掘结果具有较优的网络集中度,并包含7个核心小团体。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推动着国家创新事业的发展,并为创新指明方向、提供支持。对政策深度挖掘有助于理解政策背后深层的意义,以指导各主体的创新决策。同时,对政策文本的挖掘有助于从深层次理解和认识政策,为国家及区域、省、市等地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韩国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本文以介绍韩国经济转变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实施的科技政策为基础,分析和总结了韩国科技在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韩国在经济与科技政策中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翔  聂鸣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178-180
从科技创新政策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地区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行业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政策研究、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研究和其它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6方面对近5年来(2000~2004)国内学者研究科技创新政策的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是该领域科技活动的重要保障。以2007—2020年期间212份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央科技政策文件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共词和聚类方法,分析不同时期适应性科技政策主题聚焦点演进和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技术研发”“技术成果应用推广”“资金保障”“监测应急能力发展规划”“水利科技发展支持”等主题发生了明显的政策逻辑变迁。整体来看,适应性科技政策呈现密切结合国家气候适应战略演进而深化发展的特点,未来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应进一步引导适应技术科研方向,助力气候适应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财政、信息等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对指导未来科技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1978—2017年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梳理和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整体状况、发展过程及趋势。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国家级各部门政策文件内容两个方面,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分为恢复调整、深入改革、战略导向及创新发展4个时期,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历程中的特点及各阶段政策关键词,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客体、政策工具等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化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关于技术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勇 《技术经济》2000,19(1):27-2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为激励和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手段的技术政策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得到了成功的实施。为了总结和参考国外技术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促进技术政策在我国得到更为成功的应用 ,本文特地分析了国外技术政策理论实践中的四个关键问题。一、技术的发展能否被干预一般认为技术政策是国家调控、协调和激励科技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率的政策工具。研究、制订和实施技术政策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技术的发展能否被干预 ?因为无论我们对技术政策作出什么样的定义 ,技术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21,41(4):166-173
以苏州为案例地,采用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城市旅游政策制定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旅游政策、组织/领导变更、东道主意见、土地政策变更、文化政策变更、旅游舆情危机,与公共安全危机形成的128种组合中,有6个充分性条件组合路径能够影响政策变迁;(2)单因素中的国家旅游政策、东道主意见、公共舆论危机的一致性较高,但都不能构成政策变迁的充分条件;(3)国家旅游政策显示为市级旅游政策变迁的单因素唯一必要条件,也在路径组合中频率最高;(4)东道主意见和旅游舆情危机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出现在全部路径组合中,当二者共同作用时产生了最高解释力路径;(5)本地土地与文化政策成为重要动力。研究揭示出,虽然"自上而下"的政治压力是城市旅游政策出台的基本动力,但其无法单独发挥作用,当下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的"自下而上"的民意成为政府政策出台的新动力。同时,国家政策与本地实践的结合也是城市旅游政策变迁的路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中国1999—2022年国家级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变迁情况,将政策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1999—2005年的改革发展期、2006—2011年的自主创新探索期和2012—2022年的创新驱动期。然后运用文本挖掘工具分析这3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对其高频词、语义网络图、点度中心度和网络中心势以及小团体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总结了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变迁情况。在第一阶段,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注重有序管理,此时创新、技术和企业并未得到重视;在第二阶段,围绕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服务逐渐得到重视,资源也开始向科技、创新和企业集聚,自主创新的探索势头向好;在第三阶段,创新更加受到重视,研发一词首次出现,同时研究和科研的重要性均有所提升,可见本阶段重视创新的应用,呈现创新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业活动伴生的企业形成、成果转化、新产品产生、新价值创造等活动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了单靠目前我国不太成熟的创业市场资源自主配置方式难以满足其要求,迫切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层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于创业认知、创业导向、创业网络等理论构建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对武汉市243家科技创业企业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科技创业政策主题对于科技创业政策的效果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创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倍增效应对科技创业政策主题影响科技创业成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