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独立审计质量是审计职业界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审计技术角度,从审计实践中的职业谨慎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冲突入手,通过对其协调,提出了审计实践中提高审计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其避免审计失败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其责任底线。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标准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指南,审计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运用应有的职业谨慎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目的是考虑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审计人员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从经济业务发生到最终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经过两个环节:一是企业本身;二是企业外部审计机构.这两个环节都需要应用重要性原则,会计人员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对会计信息是否单独提供或揭示进行首次判断:注册会计师运用重要性原则最终为了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看出重要性原则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当今社会,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前提下对重要性概念,重要性的标准等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度,民间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自然也受到风险的影响。面临不断升级的“诉讼爆炸”,审计职业界的“生存危机”感绝非危害耸听。研究审计风险成因、制定防范措施、积极有效地迎接挑战,是民间审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众多的风险预防措施中,提倡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引起职业界的广泛关注,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本拟就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的涵义、假设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审计谨慎性的涵义 我国独立审计中,虽然较多应用谨慎性原则,但《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谨慎性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其内容也未清晰的界定,理论界对其专门研究也十分鲜见。笔者认为,在界定审计谨慎性的定义时,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谨慎性原则首先是一种执业态度 职业谨慎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从前述《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一般准则的第三款规定  相似文献   

7.
试论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责任天津市财经学院审计学系郝振平一、应有的职业谨慎任的范围应有的职业谨慎是指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和正确运用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认真、谨慎,按时完成约定的任务等等。本文主要探讨审计人员在应有的职业谨慎方面的责任问题。应有的职...  相似文献   

8.
蔡乾峰 《陕西审计》1996,(C00):34-35
随着各国民间审计准则的相继问世,“无论美国还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一般标准,都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编写审计报告中具有应有的职业谨慎”。“关注”也好、“谨慎”也好,表述上虽有差异.但基本精神还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要求职业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具有应有的职业关注(或懂慎)已在许多国家的会计师职亚界形成了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9.
由于独立审计提供的产品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因此,审计价格的制定一方面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调节,另一方面又受着来自社会各方的约束,其特殊性表现为:(1)由于审计人员具有社会公证人员的特殊身份,使得其在讲究成本效益原则的同时,不能以牺牲服务质量来换取经济效益。注册会计师首先应该做好一个执法者,然后才是一个经营者。这是社会对这一职业的共同要  相似文献   

10.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制定内部控制要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一方面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应有重点,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部门和环节应实施强有力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在实行内部控  相似文献   

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审计实务中的引入和发展并非顺风顺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关审计概念不够明确,以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并不能真正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先进方法进行审计.理论研究和相关法规、准则的滞后使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的实施举步维艰.而审计职业谨慎作为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在推进中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通过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背景与职业谨慎概念的关系,以期能唤起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再认识,并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背景下对这一概念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西方财务会计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为:“不预计利润而预计所有损失”,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为:“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从整体上讲谨慎性原则是实现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保障,也是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发挥个人职业判断所应遵守的重要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此的运用更是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核算提出了“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三个原则中对“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尤为突出。内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如何运用上述原则,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运用谨慎性原则,既关注对资产数量的真实性审计,更要重视对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审计谨慎性原则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范围,缩小了费用资本化范围。它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实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理、准确地计提这些资产减值准备,是对许多资产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核算存在缺陷的一…  相似文献   

14.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社会期望差 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来说,只要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搜集了必要的审计证据,即使出具了存在“一般过失”的审计报告,也不应视为“审计失败”。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分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权组织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信息提供者的利益驱动和真实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缺失是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动因,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供需主体的经济利益冲突以及低廉的会计作假成本。治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应从解决产权制度缺陷入手,而加强审计监督、加大会计作假成本以及建立会计人员的准入退出制度是治理民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质量都是它的生命线。而对于审计,则尤其如此。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谨慎原则。审计的谨慎原则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全过程中,应当持有的严谨、科学、公正、严格的职业态度和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17.
所谓“应有的职业关注”是指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有责任勤勉、小心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本文从民间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政府审计准则三方面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在“应有的职业关注”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民间审计的应有职业关注  美国审计准则规定:“对检查工作的执行和报告的编制方面,应精心工作,并给予应有的职业关注”。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和澳大利亚会计人员协会在1974年10月发布的“审计准则的说明”中指出:“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采取应有的职业关注来实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审计都是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过多注重了审计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淡化了审计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为了纠正偏颇,转变观念,以揭露和查处违规经营,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失控和重大违法问题。在实施审计中,我们的思路是:审计重点是“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才是合法的,只有真实反映客观情况,才能真实反映其效益。要把“打假”作为真实性审计的重点。在审计实践中具体作法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论“职业会计师应具有应有的职业关注”苏州大学财经学院陈志强随着各国民间审计准则的相继问世,“无论美国还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一般标准,都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编写审计报告中具有应有的职业谨慎”。“关注”也好、“谨慎”也好,表述上虽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市场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剧烈碰撞而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危及证券市场的信用基础,因而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尽管上市公司自身的因素不容忽视,但应该看到,作为会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低下、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也是造假案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应尽快健全与审计目标相适应的法律责任体系,这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