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承包经营权配置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中,发包权配置存在着缺陷,将发包权配置给主体模糊的发包人是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现行制度中,土地承包经营权配置存在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应当对静态的、绝对的土地权利配置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不合理的土地权利配置导致了抛荒现象,而抛荒现象的经济原因在于:农户的抛荒成本低,责任小。政府实施减免农业税费的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实现农户盈利(增收),促进农户放弃抛荒的根本措施不应当在农户的成本上下功夫,而在于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对土地征收的目的、范围、以及补偿的标准等研究较多,而对征地补偿费受偿主体及农地发展权归属研究较少,尤其是农地发展权,其主体是农民集体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理论研究鲜有涉及。本文提出在土地征收中.应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作为独立的征地补偿费的受让主体,并且土地发展权归属农民集体。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张笑寒 《财经科学》2005,(1):188-194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村土地交易费用越低.因而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对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共同富裕可从整体富裕、共享富裕、全民富裕及精神富裕四个方面来阐释,因此,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要促进农民农村整体富裕、共享富裕、全民富裕及精神富裕。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中,落实集体所有权通过确保土地权益合理分配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稳定农户承包权通过保障集体权益分配权和保障土地财产收益机制,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对不同维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推动作用。针对集体经济组织角色定位偏差与能力有限、新增集体成员承包权难以实现及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问题,应通过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与优化管理队伍、创新承包权实现方式及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闫文 《新经济》2013,(23):104-105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求农民暂时或永久的、全部或部分的脱离土地,必须有专门的以广大农户为参保对象的保障制度来弱化土地在农村社会所承担的保障功能,进而充分调动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经济功能。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替换农村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而社会保障的缺失则会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
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村集体产权面临着制度性风险,"两田制"使村委会代行农村集体产权的运营,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虽然在集体拥有土地和农户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元产权体制下农村土地实现了"两权分离",但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是融为一体而不可分的,"两权分离"使土地既无法流转,也不利于规模经营。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同样可以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即将展开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可看作是"政企分开"与"两权分离"理论的又一次具体运用:村委会的行政化与村集体产权的股份合作化分开;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以股份合作为基础探索农村集体产权的具体实现方式,是维护农村集体产权的重要制度保障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包含交互项的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户收入较低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土地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当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处于较小规模时,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并不会提高.研究还发现了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其他主要因素.针对结论,未来仍需不断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宣传力度;针对农户需求差异,可适当结合当地农户有效融资需求划分差异性贷款额度,充分发挥抵押贷款对较高收入农民的有效性;针对大规模经营农户,依据其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实施农业生产专项抵押贷款,适当放宽还款时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对土地行使承包权与经营权.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村土地抛荒、弃耕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专家提出农村土地信托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流转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以来,政府长期致力于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以加快农村土地市场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政府过度地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以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达,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足,农村土地交易费用低。因而建议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其具体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1.
乡村集体有相当多的利益粘附于农业税上,这些利益既有不合理的部分,也有应得的部分,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集体的利益受到严重挤压,由于没有为乡村集体正当的得利开辟制度空间,这就必然加剧乡村社会运作的混乱,因而从整体上理顺国家、乡村集体、农民的利益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一、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法律上是否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学术界历来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否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的观点,是担心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会导致土地兼并的现象发生,使农民丧失基本的生产保障。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立法限制土地兼并,如限制最高的土地拥有量以及农民对土地的最低拥有量等来防止出现较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农民完全依赖土地而生存的现象越来…  相似文献   

13.
论稳定土地承包制与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经勇 《财经研究》2002,28(1):47-50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必须赋予农民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发育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顺利流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5.
孙春燕 《江南论坛》2008,(11):18-19
随着长三角经济的不断发展,长三角用地日趋紧张,伴随而来的长三角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逐渐增多,有的承包户因老人去世、女儿出嫁、子女当兵、上大学等原因人口减少,承包土地不减;有的承包户则因娶妻、生子增加人口,而承包土地不增。虽然土地较多的农产可以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但实际状况是,由于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农产品价格上升,等待今后被征地补偿等因素,一方面人少地多的农产不愿退耕地,另一方面出现了大批弃田抛荒的农民,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新型“三权分置”制度。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基于农民发展能力的视角,集体所有权是生存保障能力的体制载体,承包权是生产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经营权是财产收益能力的产权载体。“三权分置”改革能够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低成本提供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并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前,“三权分置”改革面临集体所有权虚化与社会保障功能弱化、承包权固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经营权大规模流转与贫富差距强化的困境。应当强化集体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土地流转的新模式,从农户的基本特征、农户对农业园区建设预期评价、农户土地转让的条件与顾虑三个层面分析浙江农业园建设背景下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承包经营权调整的心理预期、农业园建成后产量及农村社会风气预期、非农收入、担心失去土地等;影响大的因素包括户主年龄、园区讲信用、担心失去来源、政策不稳定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加大农业园建设的宣传,增加农民对农业园的认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已然30年了,农村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一个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权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情况下,把土地的使用权界定(承包)给了农户。土地使用权界定给了农民是一件大事,但界定清楚了,不一定就没有纠纷了。因为,农村中相邻部位的公共产权——我称之为“邻产权”太多。大量的农村争吵都与这种“邻产权”事件有关,而农民界定产权的办法也有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民并没有真正意义或物权意义上的土地财产权利。从成都市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在这场改革中,农民个体表达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权能的完整性及"私有化"的强烈追求,以"还权赋能"为指向的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适应了农民的这一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改革的方向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制度框架下使物权化的土地产权向农民回归,重新构建农民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财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仍然面临来自多方面的侵害。从法理学的视角剖析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根源,主要有:所有权法人主体模糊、土地产权权能残缺、土地征收法律条款存在重大缺陷等。并从明晰农地产权、界定征地范围、开通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市场、拓宽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