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张照片是摄影作者在湖北省枝江市白洋镇层林砖厂拍摄的。这些孩子。是一群砖瓦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来自湖南湘西贫困山区。收入微薄,工棚里冬天不避风,夏天如蒸笼,但他们中很多人已坚持了多年.为了生活,他们每天出卖着苦力,而这些孩子.就这样度过着她们的童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总会计师》2011,(10):149-149
近日在长沙举行的名家书画拍卖会上.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毛泽东亲笔签名标准照.以91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保姆陈玉英老人的藏品。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陈玉英后.将这张亲笔签名的照片送给了她.照片上书“陈玉英同志“,落款为”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巧给零花钱     
刘燕 《乡镇论坛》2013,(35):32-32
最近一段日子,每天早上.我都会听到对门邻居家孩子的哭闹声和大人的责骂声。细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是邻居的孩子向大人要零花钱.大人不给,孩子就耍赖.又哭又闹.僵持着不去上学。而闹到最后.往往是孩子得胜.家长不得不作出让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时代》2008,(3):128-128
820万有效拍摄像素的蓝调L100依靠DIS(数字图像稳定器)以及最高ISO1600的感光度设计,可在暗光线环境下拍出满意的照片。蓝调L100镜头的焦距范围为37mm-111mm,可自定义白平衡,同时可以对照片的鲜明度进行调整。可拍摄30fps的VGA分辨率视频,并可以通过“E”键轻松对照片的色彩、尺寸.对比度.饱和度进行调整,包括红眼修复。  相似文献   

5.
欧阳秀君 《活力》2005,(8):19-20
很快,小红的班主任和小红的妈妈写来了感谢信,信中寄来一张小红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小红只有七八岁的样子.身上穿着我为她邮去的衣服。  相似文献   

6.
一天清晨,一个牧师正在准备明天的说道词。太太不在家,小儿子哭着要去迪斯尼乐园。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牧师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小碎片,对儿子说:“你如果能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起来,我就带你去迪斯尼乐园。”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儿子花费大半个上午的时间,但不到10分钟,儿子便拼好了。每一张碎片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整张世界地图又恢复了原状。牧师很吃惊,问道:“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孩子回答说:“很简单了!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先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  相似文献   

7.
段奇清 《乡镇论坛》2011,(30):14-14
1994年.朱桂栀与丈夫从农村辗转到了北京。丈夫开出租车,她摆摊修鞋.孩子在北京上幼儿园。不久,丈夫出了事,她要带着儿子回老家。这时,善良的房东摸着孩子的头.低声地叹息道:“这么聪明的孩子.要是能留在北京读书,前途不可限量……”朱桂栀听了,决定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带着儿子留在北京。  相似文献   

8.
朱乃洲 《乡镇论坛》2013,(29):47-47
“妈妈……”孩子手举电话.高声呼唤。台下观众顿时心里一阵酸楚.眼眶湿润。9月12日晚.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欢乐潇湘.幸福隆回”文艺会演舞台上.一群孩子正在表演舞蹈《接电话》。该节目由隆回县美神舞蹈学校创作.通过肢体语言及舞台音乐表达了留守孩子对远方父母的思念,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孩子。  相似文献   

9.
《中外企业文化》2005,(3M):i005-i008
学会与书本做朋友 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所有的宝宝都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一本书到手,孩子常会翻看数遍.有时背了下来也仍不释手。教给了孩子爱书,就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明智的父母何乐而不为?但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看书呢?可以从孩子视物清晰后就开始.最迟也不要晚于10个月。  相似文献   

10.
顺水推舟法     
星期天,我们计划在家做家务.搞大扫除,孩子却想去野外玩。我说去不了.孩子很不满意:“我叫你做什么你都不做,以后你叫我做什么,我也可以不听。”我就顺着他说:“你不要我管太好了,我确实不想管你.以后你的衣裤你洗,你用的文具你买,你的事情你自己管……”话一说完.孩子就嬉皮笑脸地说:“爸爸,我要你管.我听你的。”  相似文献   

11.
怎么让原来静止不动的照片“活”起来?如果能把珍藏的照片.配上生动的背景和音乐,再现当时的美好瞬间,并且做成光盘保存,这将是多么吸引人的一件事。现在,通过专业的数码设备,您就可以开上这么一家前卫光盘制作小店,为您的顾客设计制作一张张极有收藏意义的数码光盘,让他们的照片在光盘里“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郭丽霞 《活力》2010,(17):35-35
由于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至于现在多数家庭是“4+2+1”式的。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对待孩子真正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处处包办代替,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妥当。几乎每个家长在送孩子人园时第一个担心的,就是孩子在离开家以后吃饭、睡觉等一些生活问题。每每听到家长说.宝宝这么小,自己吃饭都不会,到幼儿园可怎么办呀?甚至于有的家长会在午睡前把孩子接回家。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睡不好。  相似文献   

13.
篆刻欣赏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别的不说,单就学习使用的笔,诸如蜡笔.钢笔.圆珠笔、水彩笔、签字笔,哪个孩子没有几种笔?再说本子吧,作业本.作本.日记本哪个孩子没有几个本?每每看到孩子们在纸上涂鸦或做作业,我便想起我小时候对笔与纸的那种渴求之感。回忆中带有苦涩,苦涩中带有无奈,无奈中,又带有几多感慨。  相似文献   

14.
覃慧珍 《乡镇论坛》2014,(24):35-35
我在园子里种的两株南瓜光爬藤开花.铺了大片土地.可就是不见结瓜。有孩子来参观,问我为什么不结南瓜,我说,它玩忘了。他们哈哈大笑,说,真是一个坏孩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10,(4):183-183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连续几天皆是如此.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6.
法网无情     
1983年春天,《上海文化艺术报》编辑组织了一篇名为《上海滩新富豪》的特写,文章不错,可就是缺一副与内容相关的照片,如果有照片配发.对文章主题可起到烘托作用,有图文并茂的效果。为此摄影记者背起相机去大街“抓镜头”。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中国企业家》2005,(2):12-12,14
我并不想做亿万富翁.但我像抚养孩子一样陪伴企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当我不在这个职位上的时候,我只想和我的孩子保持一丝血脉联系,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8.
肖知兴 《中国企业家》2008,316(10):118-118
去年我教的一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本科生班里,正好大致一半是华裔美国孩子,一半是犹太美国孩子。犹太孩子一方面在理论深入能力方面让我吃惊(他们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如笋拨壳、如茧抽丝的分忻能力),另一方面更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务实。一个领头的犹太孩子上学的同时在做他的宠物食品生意,准备在中国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一个周一,他一睑胡子拉碴.赶过来上课,我问他怎么了.橡来他趁周末的时间跑了一越福建、到耶去实地考察一家工厂。最让人印象深到的是.这个犹太孩子同时叉是我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经营者》2006,(16):12-12
企业就像一个家庭.家庭的凝聚力.是来自家庭成员对这个家有强烈的认同感。比如.一个困难家庭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只能读到初中毕业就必须出来工作.帮助父母养家、供弟妹读书;第二个孩于长大时家里情况好一点了.可以读到大学毕业;第三个孩子长大后家境就更好了.他可以念研究生、出国留学。三个孩子只要都认同这个家庭,就不会觉得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反而很谅解父母.愿意为家人全心付出。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培育员工的认同感,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企业的凝聚力,凝聚力来源于员工对企业这个大家庭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一对走妇生了一个孩子,丈夫决定请个保姆照料孩子。丈夫很抠门,想花最少的钱请最好的保姆.他通过一家家政公司找到一个保姆,经过简单测试.丈夫发现这个保姆很不错,已经达到博士后的水准,而这样的保姆.工资仅是五百元,丈夫很高兴,他觉得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