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小说,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达西性格傲慢使得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产生偏见,造成两人之间情感的波折起伏,最终消除误会,有情人终成眷属。主要介绍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四段婚姻及体现的作者的婚姻观,同时简要阐述了这种婚姻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分析张玲和孙致礼两位不同性别译者在中译本《傲慢与偏见》中的不同风格和取向,以及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的前言、脚注等层面进行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探索译者女性主义意识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对译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朝红 《致富时代》2009,(11):112-112
分析和论述《傲慢与偏见》一书中丽迪雅和韦翰的婚姻观;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观以及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观,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将书中的婚姻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境界,即激情之爱,为了巩固家庭的经济、政治或社会地位的爱,为了个人的感情、友爱和情谊之爱。  相似文献   

4.
围绕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所述的“声音“,以展现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觉醒的两个层面为切入点,通过她与具有叛逆个性的女艺术家芮芝小姐的性格比照,剖析埃德娜追求个体独立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真正意义上的觉醒,必须彻底摆脱对异性的心理依附。  相似文献   

5.
张颖 《中国市场》2013,(17):121-122
在英国文学创作的群山中,有三座神女峰巍然矗立,往者不绝。这就是英国三位著名女作家的代表作: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及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本文就这三部作品里的主人公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高冬雁 《品牌》2014,(8):101-101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大多是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解析。她的长篇科幻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也多是从女性主义或者是生态主义进行解读。本文试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玛拉和弟弟丹恩的姐弟关系,得出玛拉潜意识里有明显的"恋父情结",在这种情结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便会在现实中寻找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机的发明与普及,各种影片开始陆陆续续的进入千家万户,并逐渐为众人所熟知。在观看各种各样的影片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地了解了世界,同时也了解了各个国家文化的差异。文章即将叙述的便是关于《傲慢与偏见》的影像化的一些问题,由于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目前已经被英美等很多国家翻拍,因此文章在这里主要讨论的将是从《傲慢与偏见》的影响化里凸显的英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文学之林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在中国的文学烟海中也同样地受到了中华读者的喜爱。《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是一位英国人。从中英两国之间的穿衣、行事可知,我们两个国家的语言风格迥异。如何才能够保持原作的风味,同时又能够让本国的读者领略其中的风韵。这是一位称职的译者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名利场》是由英国著名小说叫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编写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至今广为流传。小说以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为线索,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勾勒了一个纸醉金迷的社会,同时作者展现了两个女主人公婚姻观和价值观,并将他们的形象特征描绘的淋漓尽致,深八人心。  相似文献   

10.
汪孝恩 《商》2014,(32):268-268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婚姻关系,用最透澈的眼光向人们表明,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交易、利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张琦 《中国电子商务》2013,(22):264-264
《儿子的否决权》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女主人公索菲凄楚动人的一生。本文从拉康的锌像理论来解读小说,试图解析他者对女主人公自我塑造过程中所施加的影响,从而挖掘其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契合点,探究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张秀伟  李海峰 《致富时代》2010,(11):199-200
该文结合叙述学、女性主义阐述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从作家身份,女主人公话语的角度切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证明这部作品的叙述,既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又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在叛逆中体现平衡,平衡中又透露出叛逆,即作品本身存在两面性。  相似文献   

13.
陈晨 《商》2014,(6):63-63,22
在美国女作家玛格利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主要共经历了四次“梦中迷雾”事件,作者对这几次迷雾的描写都非常精彩,本文将着重探索这几次“迷雾”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宝威的“傲慢与偏见”导致了它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刘鸿 《消费导刊》2009,(9):211-211
本文试图以精神分析学说为视角来分析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野草在歌唱》,通过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深心理世界,找出其心理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是妇女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敬 《科技转让集锦》2008,(19):158-158
虹影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特别是《上海王》中作者体现了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虹影塑造了女主人公与众不同的性格,在男性主宰的世界中成长并取得了成功。作者宣称超性别写作,但是在潜意识下仍然出现了双声话语,但是作者利用她独特的观察方式和情感经历,在女性主义写作上起到很好的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慧  刘文强 《华商》2008,(8):70-71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最著名的进步现实主义作品。本文从其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英汉对照互译本入手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语义、反讽、语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两种译本语言各自的特点及其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18.
王瑞 《商》2013,(22):318-319
卡森·麦克勒斯是美国20世纪具有较大影响的南方女作家。《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克勒斯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借用了18、19世纪很流行的哥特体小说的形式,描写了美国南方小镇上一场怪诞的三角恋关系。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密利亚与男主人公李蒙实际上是具有雌雄同体人格的形象。而这样的形象在具有绝对话语权的男性社会中是没有生存空间和发展余地的。而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与爱密利亚和李蒙相比马文确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男性特征的形象代表。而李蒙对爱密利亚的背叛,马文和李蒙与爱密利亚的决斗正是以李蒙为代表的男权社会对“雌雄同体”的控制与排斥。在男权社会中,雌雄同体就是“他者”。最后爱密利亚被打倒击垮,李蒙放弃自己的过去而追随马文也正意味着雌雄同体在男权社会中的幻灭:要么被击垮,一蹶不振;要么被同化,放弃自我。  相似文献   

19.
高洁 《市场周刊》2013,(5):76-77
小说《冷静与热情之间》是由两位作家分别从男女两位主人公的视角出发,同时写作同一个爱情故事。小说先是在月刊《角川》连载,后来移至《Feature》杂志。历时两年余连载完结后,便由角川书店于1999年10月刊行单行本,并在2001年9月推出纸面便携油珍本,即日本人所说的“文库本”。  相似文献   

20.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女主人公同样生活在男权主导的社会,她们的命运有着不同忽视的联系。本文采用西方女权主义视角,对两位女主人公进行分析,对比。在不同方面看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方式,程度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