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就业结构演变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市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运用曲线回归方法探讨了就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就业结构变化K值对就业结构变动的速度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就业结构日益高级化,在结构转化的过程中,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人均GDP、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与城市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与产值结构相比滞后,但与就业结构相比并不滞后,城市化滞后的实质是就业结构滞后的结论。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和就业结构偏差的特点,以规模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形成的根源,认为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善偏差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苏策 《企业经济》2022,(11):82-93
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本文选取我国29个省份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并且对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第一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发现,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数字经济的发展会逐步增强这种外溢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结论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应链管理、消除区域间壁垒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3,(2):159-162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决定着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为了实现江苏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为依据,并运用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剖析了江苏省就业结构滞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保持着相关性.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就业结构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合理的就业结构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人力资源就业结构的变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劳动率偏低;第二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就业率偏低。西部地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平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肖玉  涂乐宇 《企业导报》2011,(11):145-146
以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灰色关联度为工具,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不协调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第二、三产业具有一定吸纳就业潜力,但吸纳就业人员不足。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FDI流入不足、工业增长乏力、国有经济比重偏高是造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对于城市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四川省具有庞大的流动人口体系,研究其省内流动人口就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文章首先阐述了四川省人口流动就业结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然后针对四川省特点给出了相关优化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论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出发,提出了研究二者结构关联性的回归分析法;其次建立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实证分析的结论给予解释并对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仅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还关系着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合理、有效。进入新世纪以来,衡阳市产业结构从“三二一模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产业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的积极变化。但是,衡阳市就业结构模式至今一直维系在“一三二”,结构没有转变,这种就业结构显然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要保证衡阳市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就必然要推动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