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底线与原则,对于稳定社会和保障人民基础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帮助。社会工作是由多个社会主体主要是政府主体负责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社会工作和社会救助常常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有所调整,但社会救助的模式相对趋于简单化,救助对象的多样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造成了目前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实质在于提高他们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相比简单的物质救援要更加重要。因此,对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内涵形式做基本考察以及对当下社会救助现状做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文章将立足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现状给予相应的针对性建议和设想,以期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事业有启发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表明我国的脱贫工作朝着需求导向,动态评估,分类扶贫,精准到户的方向发展,这与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不谋而合.而留守儿童是精准扶贫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一群体有其群体特殊性,他们面临家庭贫困与社会功能弱化等多重问题.通过精准扶贫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能有效的打破贫困与留守的因果链,提升留守儿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延伸至企业领域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加强专业介入的新领域。本文分析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专业发展、地方机遇等条件下社会工作介入企业的需求,实证了解到社会工作介入宝应企业所面临的实践困境,从而探索一条以嵌入式介入路径选择策略下为企业及员工分别提供的特定服务,服务模式多元化下的综合目标性选择,利用企业社会工作支持网络下的政府、工会、NGO等资源辅助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人口涌入城市,在加速城市社区变迁的同时,不断塑造着新的农村社区生态格局,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我国农村社区面临的一场深刻变革。社会工作运用适用于农村场域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介入农村社区治理,旨在解决农村社区治理问题,满足村民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助力农村社区变革。文章以江西省遂川县M村为例,讨论社会工作作为第三方专业力量介入M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策略及实践经验。指出存在村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社会工作者难以真正融入农村等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服务要嵌入农村社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韩雪 《价值工程》2010,29(19):46-47
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中还存在着几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企业引入一种新的力量专门解决。这种新的力量可以是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者。企业社会工作能够增强员工的社会功能,充分挖掘员工自身潜能和调动外部资源促进生产环境改善。但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有困难,社会工作者要想在企业中实现其价值,首先还要服从企业的战略,灵活地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做到"有为有位"。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机构本身作为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阵地,空间上和数量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社会工作机构能够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但是,我国社会工作机构起步较晚,专业水平较低,不论是外在的制度建设还是内在的能力水平建设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完善.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以及笔者的观察学习,认为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的最主要困境是社会工作机构资金不足与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次是政府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与机构综合管理能力水平低;最后是社会认同度低与公信力建设不足.因此,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困境,本文选择以云南省为例来探讨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出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对居民社区建设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团队也在不断壮大,在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广大社区管理中,社区管理机构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基层治理手段已经落后,难以满足社区发展与民众生活的多元化以及专业化需求,因此,在社区治理中,融入专业性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论文结合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战略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探究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专业化道路上扮演的角色,指出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专业化中的功能,阐明当前社区治理中的问题,探索促进基层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冯豪 《管理观察》2017,(27):85-8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针对解决家庭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了家庭工作通过分析女性主义思想与家庭社会工作的相通之处,对比发现了女性主义思想对于家庭社会工作的独特影响,认为女性主义和家庭社会工作在针对家庭中女性的特殊问题,可以实现更加紧密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丽晶 《活力》2010,(20):28-28
一、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患者余生的生命质量。一般来说,当前的医疗行为主要以治愈疾病为目的,并未着眼于临终患者的特殊需要进行关怀与照顾。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可以更好地协助医护人员,缓解或解除病人生理上的痛苦以及心理上的不安与恐惧.极大地提高了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使临终患者带着人世间最圣洁的爱和温暖静静地有尊严的辞世,家属的悲伤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又独特的群体,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同样对整个社会至关重要,大学对于大学新生而言是个全新的生活环境,社会工作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介入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本文从社会工作角度探讨大学生的适应不良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增强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使其顺利融入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1.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Milton Friedman argued tha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firms is to maximize profits. This paper examines this argument for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envisioned by Friedman in which citizens can personally give to social causes and can invest in profit‐maximizing firms and firms that give a portion of their profits to social causes. Citizens obtain social satisfaction from corporate social giving, but corporate giving may not be a perfect substitute for personal giving. The paper presents a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shows that CSR is costly when it is an imperfect substitute. When investors anticipate the CSR, shareholders do not bear its cost. Instead, the entrepreneurs who form the CSR firms bear the cost. Shareholders bear the cost of CSR only when it is a surprise, and it is to such surprises that Friedman objects. A social entrepreneur is willing to form a CSR firm at a financial loss because either doing so expands the opportunity sets of citizens in consumption‐social giving space or there is an entrepreneurial warm glow from forming the firm. Firms can also undertake strategic CSR activities that increase profits, and a social entrepreneur carries strategic CSR beyond profit maximization and market value maximization. The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of tax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market for control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CSR.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社会责任和SA8000并不等同,认为通过SA8000认证就意味着承担了全部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另一方面,通过SA8000认证对于企业、对于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 bstract . The notion that a social science can be value-free ignores the fact that the concepts upon which the social sciences remain dependent cannot possibly be. The emphasis upon methodology,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at position continues,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paired with emphasis upon policy, applied social science. Value free social policy is within possibility— but it would be irrelevant.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