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3):137-13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获取香菇柄多糖较高提取率的测定方法,为香菇柄中多糖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香菇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温度对多糖提取的影响,同时用正交试验方法获取多糖提取率较高的最优条件。结果: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5:1(m L/g),提取时间70min,提取温度50℃。结论:在该最优条件下验证实验结果多糖提取率平均为4.80%。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市场中常见的榨菜为测定样品,以亚硝酸盐的含量为测定指标,筛选提取亚硝酸盐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料液比、水浴锅温度、浸泡时间对样品中亚硝酸盐提取量的研究,确定最佳提取量的范围.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榨菜中亚硝酸盐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1,,即水浴锅温度50℃、水浴锅时间25min、料液比1:7.在此条件下测得榨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是2.850mg/kg.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26):167-170
为了提高菊芋菊糖的提取率,本文采用热浸提法对菊芋进行处理,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依据Central Composite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Design-Expert.8.05数据分析软件,对菊糖提取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优化分析。确立最佳提取条件:浸提时间50min,浸提温度84℃,液料比35,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理论值达到89.26%。  相似文献   

4.
荣昌林  叶永力 《民营科技》2010,(4):32-32,94
以当年产新鲜木瓜为原料,通过索氏抽提法、热水浸提法、乙醇回流提取法、复合提取法比较选取热水浸提法为最佳提取方法。考察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木瓜干粉粒径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木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min,料水比1:70,木瓜干粉粒径120目。在此条件下3次提取所得木瓜粗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1.18%。纯化后木瓜多糖平均收率为7.9%。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提取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液pH值等单因素比较分析。对杨梅花色苷提取影响的重要性顺序为:pH值〉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杨梅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温度为45℃,料液比为1∶10,乙醇浓度为70%,浸提液pH3.0,提取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6.
杨洪元 《企业导报》2012,(5):271-272
本文探讨了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番茄红素提取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丙酮为浸提溶剂,按料液比为1:5,在45℃、pH6条件下浸提4 h,连续浸提3次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土豆为主要原料,通过乙醇回流法来提取土豆中的黄酮并测定其含量。通过分别改变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等单因素实验确定单因素水平,并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提取剂提取土豆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然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提取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71h,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70.64%,固液比1:33.83。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得土豆中黄酮的含量为1.14%。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23):114-116
以焙炒云南小粒咖啡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研究并优化超声波法提取咖啡中水溶性固形物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可以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得出:用超声波法处理小粒咖啡,提取其中的水溶性固形物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比1:20,超声浸提温度50℃,超声时间60min,咖啡颗粒粒度40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研究水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为杜仲叶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提杜仲叶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59℃,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最终得出在最佳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为95%,且该方法稳定、经济、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药用植物青天葵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有效成分,用邻二氮菲-Fe2+法测定青天葵醇提物清除·OH(羟自由基)的能力.研究了乙醇质量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醇提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为60%、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3h、料液比1:25(g:mL),青天葵醇提物对·OH的清除率为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