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并针对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估计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呈现推动作用,且可能表现出倒U型趋势。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工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土地财政依赖则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且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在与土地财政互动的过程中,城市扩张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用被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传统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大缩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推拉效应愈加明显,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本文通过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就业矛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措施,缓解这个问题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城市就业矛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大,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数量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在我国许多城市就业几乎饱和的情况下,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近2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遇到了瓶颈约束,一方面我国的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工荒",男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并且出现城市农民工贫困化和边缘化问题.上述情况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和缺位,进而得出结论,政府和现有的工会引导和参与构建农民工工会将是解决瓶颈约束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现状及维权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劳动力第一大国,除了城市有大量以"富余"职工出现的过剩劳动力外,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据有关估计,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高达1、5亿.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能否成功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尤为突出.本文试图以湖南湘西州为例,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进行探讨,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面临着城市失业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现象并存的局面,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最迫切问题.基于发展中国家情况出发的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我国应城乡统筹,多途径、多层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统筹城乡就业.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至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目前,我国建筑业的5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装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50%的从业人员均来自农村,可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遇到不少障碍,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转移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工业化是一国发展的基本遵循,农村剩余劳动力亦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其天然的弱质性,如何在此背景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理论和实践都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开发为基本路径,希望从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术技能水平,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相似文献   

10.
张洋 《民营科技》2012,(11):229+22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越来越成为现阶段的重要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然后论述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并指出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农民工"现象,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无法作出合理解释,其原因是与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步转变为城市市民不同,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分两步走。本文在对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的理论述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有效转移的思路:深刻认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长期性;逐步突破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社会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权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压力;积极引导农民"兼业"。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其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不可能像中小国家那样通过短短二三十年就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知识密集型工业的今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更加显得困难.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大约为5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3.3亿人.而根据现有资源情况,农业内部仅能容纳1.4亿人,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达1.9亿人,加上农村每年新净增劳动力,到2020年总共有2亿多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任务之艰巨,让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是什么因素在在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3.
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民培训上有地缘优势,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缓解当地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减少转移成本、保障安全就业等重要作用;但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民技能培训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和职校共同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分析目前自发转移的弊端推论出政府主导型转移方式的必要性,并从宏观战略角度出发,立足于城乡就业信息协调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设计出以政府为主导,包含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农村参与、城市支持、市场优化等子系统的转移机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对劳动力知识层面的需求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行开发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剩余劳动力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的需要.据调查,我国转移农村劳动力存在学历层次低、业务素质较差等问题,这些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分析了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事关转移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在考察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培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政府主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而当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实践,对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对保定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当前制约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良博 《企业导报》2009,(2):157-159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然而,国家政策限制、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城市吸纳能力下降、农业内部转化不足、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等种种因素,制约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