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虎什哈一带的变质侵入岩中见有细粒合石榴二辉斜长麻粒岩和中细粒二辉斜长麻粒岩。前者主要分布于变质酸性侵入岩中,后者主要分布于中基性侵入岩中。其围岩均为角门岩相的变质侵入岩。宏微观资料及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种麻粒岩成因不同。细粒含石榴麻粒岩为变质酸性侵入岩中的捕虏体,中细粒麻粒岩为岩浆成因的变质基性岩脉。尽管二者用二辉石地质温度计得到了相近的温度,后者只反映脉岩的逆变质温度。  相似文献   

2.
宣化西望山的高压麻粒岩主要由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榴子石、磁铁矿、钛铁矿组成。它经历了三个变质作用期次:峰前进变质阶段,标志性矿物是石榴石+被石榴石包裹的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峰期高压麻粒岩相阶段,典型矿物组合是石榴石+单斜辉石(基质)+斜长石(基质);峰后中压麻粒岩相阶段,矿物组合为斜长石+斜方辉石。运用传统的地质温压计算出,三个变质作用期次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627~669℃,8. 2~8. 7 kbar; 728~878℃,10~15 kbar; 771~849℃,7~9 kbar。指示了一个近等温减压的P-T轨迹,结合相关资料,说明高压麻粒岩形成于陆-陆碰撞的造山作用过程,而后的减压阶段经历快速的地壳抬升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五十年代后,特别是近期,国内外地质学者对地幔物质成分的研究日益重视,但由于现代技术的限制,人们还不可能直接从地幔中获得所需样品,只是根据地球物理数据和天体陨石成分进行间接推断,认为地幔主要由橄榄岩和榴辉岩组成,林格伍德通过实验认为,地幔物质相当于三分纯橄岩加一分玄武岩。时至今日,大多数地质学者认为:地壳上出露的一部分岩石可能是直接从地幔形成的或从地幔衍生物间接形成的,其中之一就是硷性玄武岩中的超基性岩、基性岩捕虏体(或包体)。著名的汉诺坝玄武岩中含有十分丰富的超基性岩、基性岩及其它深源岩石的捕虏体,前者系1929年巴尔博以张北县汉诺坝村命名而来。半个世纪来,由于国内部分研究单位、大专  相似文献   

4.
汉诺坝玄武岩系巴尔博根据张北县汉诺坝村命名。国内学者,习用己久,时代归属至今无一是从。本文所研究的玄武岩,就是1929年巴氏所指的汉诺坝玄武岩。其分布范围包括河北省张北县南部和西部,尚义县北部和东部。一、前人对汉诺坝玄武岩地层的研究二十年代中期,巴尔博对张家口附近进行地质考查时,首次对张北汉诺坝一带的玄武岩进行较详细的观察研究,于玄武岩中间所夹的炭质页岩及褐煤层中获得:Pinus sp.Camptonia anderssoni,Carpinus sp.Phyllites sp.数种约为第三纪中期之植物化石。在1926年制版印出的《张家口附近地质图》中,他将汉诺坝玄武岩的时代标为中新世。  相似文献   

5.
汉诺坝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夏,我们开始对汉诺坝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进行研究。几年来,结合教学实习作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获得了一些可喜资料,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规律。现就汉诺坝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的一些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由於笔者水平有限,掌握资料较少,加之测试工作跟不上,文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一、简介广义的汉诺坝玄武岩集中分布放蒙辽冀接壤和蒙晋冀接壤的东西两个地区(图1),面  相似文献   

6.
河北张家口以北的崇礼至尚义一带分布着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的中新世玄武岩(即汉诺坝玄武岩),其岩性以硷性橄榄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为主,在硷性橄榄玄武岩中往往含有一定的、有时是十分丰富的深源捕虏体(亦称岩球和包体),后者多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次园至次棱角状的岩石或矿物块体星散于各种产出状态的硷性橄榄玄武岩中。包体成分复杂,直接和间接来自上地幔的可达廿三种之多(表1)。金云母尖晶石二辉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蒙古高原南缘,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以北,分布着约1700平方公里的汉诺坝玄武岩。K—Ar 年龄测定结果为13.56±0.57m.y.至24.52±0.87m.y.,属中新世产物。汉诺坝玄武岩以裂隙式溢流型广阔熔岩被为其主体,不整合于太古界、侏罗系、白垩系等古老岩石之上,其间有多层河湖相沉积夹层,最  相似文献   

8.
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以北的汉诺坝玄武岩,由两类岩性不同的玄武岩组成,它们相间成层、相伴互生,构成变化规律的岩性旋回。两类岩石的一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数值和分配型式都表现出既不相同又有变化规律的特征。它们都是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据部分熔融定量模式计算认为,本区碱性系列玄武岩和拉斑系列玄武岩分别是上地幔处于不同部位的,既较深处的榴石二辉橄榄岩和其上部的铬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低度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太华群位于秦岭北段,是该区最老的变质基底,经 Nd—Sr 同位素研究,测得模式年龄为2.6Ga。太华群原岩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主要为富铁拉斑玄武岩,经变质作用形成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紫苏辉石角闪麻粒岩等角闪质岩石。变质岩系受到了混合岩化作用。角闪石的矿物化学和结构特点为 Mg/(Fe~(2+)+Mg)>0.5,(Ca+Na)_B>1.34,N_(aB)<0.67,C_(aB)>1.34,Si 以6.5~7.25为主,根据国际分类,应属于钙质角闪石亚族,主要为镁普通角闪石,其中一个样 Si>7.50,为阳起石。同时取得了角闪石的光性、X 光衍射及红外光谱资料。角闪质岩石从低级角闪岩相到角闪麻粒岩相,属于中压相系,并以角闪岩相为主。形成的温压条件为:压力>5 kb,温度550℃~600℃。太华群变质岩系从年龄、建造、岩类、岩石化学以及含矿性等各方面特点与世界上广泛发育的绿岩带颇为相似,亦应属于绿岩带。只是变质程度较高,以角闪岩相为主,而不是绿片岩相。太古代基性岩有自己的特点,类似于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但也不尽相同,其地壳构造、岩石圈厚度和运动机制与当代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玄武岩中存在大型内生洞穴及赋存内生洞穴水.早己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而玄武岩中存在次生洞穴及其地下水,所见资料还很少论述。本文概述了内蒙高原南部坝上地区的玄武岩的分布、时代、岩石类型及地貌特征;以张北煤田井筒和张北台路沟白龙洞汉诺坝玄武岩剖面为典型,叙述了汉诺坝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发现过程及分布层位;从玄武岩的岩石结构、化学成分、喷发期次和产状以及地下水的潜蚀-冲蚀、风化剥蚀、新构造运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着手,详细分析了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形成条件:并根据玄武岩次生洞穴水文地质特征,总结出玄武岩次生洞穴水的赋存运动规律及其工农业供水意义。文中指出:熔岩流溢出地表后,高温高压的挥发分由于压力的突然减小和温度的急剧降低而向熔岩流表面汇集并占据大量空间,形成熔岩流的内生气孔带。各气孔间隔膜很薄,风化后容易被地下水潜蚀连通,为形成次生洞穴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该区玄武岩浆多期次喷发,决定了次生洞穴垂直方向上的多层性;玄武岩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较低,粘滞性较小,具较大的流动性,致使熔岩大面积溢流而近于水平,决定了次生洞穴平面上的展布特点:剥蚀作用的最佳阶段是机械风化,使裸露地表的气孔玄武岩不断膨胀收缩,气孔隔膜随岩石强度的降低而逐渐破碎,机械风化的持续,形成玄武风化壳;加之地下水的长期潜蚀,将风化的气孔玄武岩易碎隔膜逐渐掏空形成小孔洞。随着径流通道的形成和扩大,岩冲蚀作用逐渐加强,其结果玄武岩小孔洞逐渐扩大形成大孔洞,大孔洞连通形成层状洞穴层;该区自上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南部坝头抬起,北部相对下降,岩层向北倾斜,导致水力坡度增加,地下径流加强,加速了次生洞穴的发育过程。总之,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形成发育是上述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该区玄武岩次生洞穴水含水层分布紧密受古剥蚀面控制;各层洞穴含水层均为独立含水段,并具集中径流,集中排泄等喀斯特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箸作为华夏民族文化特征之一,历代文献都有记述,从历代文献探索中国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既能进一步了解箸文化丰富的内容,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箸文化的认识。同时,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国的用箸习俗都是从中国传入,中国是世界上用箸进餐最早的国家和民族,然而人们往往只是把他视为一种进食的工具,没有把这小小的筷子看作是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又一大发明,以及它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都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性格的典型人物,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士"。从他身上折射出中国古代"士"的人文精神,即"士志于道"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积极入世的人生价值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感时愤世的批判精神、"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古代和谐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期的社会演变和历史进程中,中西方思想史上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素材.在特定历史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志趣各异而又相通相融的和谐思想灼见.对中西方古代的和谐思想资源进行研讨,揭示中西方古代和谐思想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致和之道,勤于挖掘,赋予时代的新意,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学研究的源头有多种说法.江绍原先生以《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一书而作的中国古代旅游研究被认为是其中之一.通过考察江绍原先生这一研究社会、学术背景与主要内容.发现他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民主与科学的时代大潮下,在中西学的交流碰撞中,其内心要解放人性,破除迷信的愿望与冲动,借助其厚实的宗教学与民俗学研究功底,开始了对古人旅行的考察.主要对汉前的旅游环境、旅游心理、旅游风俗及旅游设施、设备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当时中国学人开始研究上古进行了。破土”工作,尽管民俗学痕迹明显。重视旅行和旅游的民俗形式和意见,不太重视旅游的经济效应。与从西方开始的近代旅游研究及我们今天的大多旅游研究取径颇为不同。却可视做中国早期较为学术化的旅游史研究,与以‘旅行杂志’为源头的从旅游发展实践开始的旅游学研究并列为中国旅游学研究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有关的考古发现是研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对于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传统,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资料,可以从古代的烹饪技术和传统炊具、古代的厨师活动及传统食谱、直接出土的古代食物、出土的传统食具等四个方面来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古代是否有旅游的认识分歧实质上是旅游概念认识的分歧。探讨古代是否有旅游的问题,涉及旅游概念的界定与旅游的起源、发展等方面。依有关旅游的概念界定范式分析,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出现旅游活动,而殷商时代王公贵族的巡游、田猎等活动,或可看做是中国古代旅游的滥觞;中国古代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功利型旅游与审美娱乐型旅游两个阶段以及若干高峰;不受功利约束的审美娱乐型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旅游的下移扩散与空间扩展。对古代旅游的认知不能完全以现代旅游学理论为圭臬,而应用历史的眼光来加以考察,从而使认知趋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学科,生态学起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却有着比西方更加丰富多彩、深刻独到的生态思想和生态观念。仅仅从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的角度,就梳理和总结出了四种中国古代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的思想和观念:人天并立,互有其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负阴抱阳,刚柔得适;执两用中,中正平衡。随着当代社会生活一系列指标向生态学方向转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学思想完全可以为这样的转向提供理论支撑,并将与现代学术一起把绿色生态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高追求,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永久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回族经堂教育与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教育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宗教特征,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的优缺点,对于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改革中国经堂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丰富多彩,从各个方面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别之处。年号作为中华文化这棵苍天大树中的一小片绿叶,浸润着中华文化的营养,但通过它我们却能窥视出中华文化的博大。本文从中国历代使用的年号来源入手,从《周易》以及儒释道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希求我们对年号中蕴涵的中华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