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二元经济结构变动和区域差异的角度,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歧视工资的决定机制,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部门的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的决定有参照效应,而实际产出对迁移工资的促进作用发生偏离。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程度的恶化,参照效应和偏离效应随之加强,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受农业收入的影响最大。进一步对中国东、中、西部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参照效应的强度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参照效应弱于中、西部,并且各区域要素回报率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回报率最为突出,中部地区仅有物质资本通过检验,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劳动的回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①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选择范围多是能够早出晚归,照顾家庭的距离。因而,地区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往往是有限的。②乡镇企业不应该也不可能限制工人的流动,加之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尚有工资高低、稳定与否、路程远近等多种标准,致使劳动力的流动性较大。③在地区性农村劳动力市场中,主要买方是乡镇企业,一旦农村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测算了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工资的教育回报率仅为2.3%,明显偏低;拥有技能的劳动者比没有技能的高出21%,促增收效果较为明显;教育的作用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其更愿意且有更多机会接受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农民工工资决定中教育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技能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匹配状况对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增加劳动供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1~2016年微观数据,基于城市规模视角分析了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匹配状况对工资效应的差别。研究发现: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错配比例越高;中小城市农民工教育过度对工资的影响呈现工资嘉赏效应,大城市农民工教育过度对工资的影响以工资惩罚为主;而教育不足对农民工工资则普遍存在负向影响。农民工教育与职业不匹配对工资影响的理论机制表明,中小城市支持人力资本理论模型,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则支持分配理论模型。这意味着,农民工在中小城市表现出学历越高人力资本回报越高的特点;而在大城市,教育与职业适配则更为重要。因此,改善城市层面的教育-职业的适配性,让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和工作转换,进一步增强城市间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是相关政策调节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背景下,采用玉米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劳动力工资变化与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相关关系。并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不同要素投入对玉米产出的贡献,进一步分析机械使用和劳动力投入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农场规模对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变动是影响机械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中劳动力与机械投入呈现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与重庆市城乡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企业在城乡结构变动和城乡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二元经济十分突出的重庆市城乡产业变动和地域变动态势以及乡镇企业所起的作用,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乡镇企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实证分析,探究农业转移劳动力工资的影响因素、工资差异的来源及其动态变化,以期为微观农业转移劳动力实现市民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以2007—2017年北京市农业转移劳动力调研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明瑟方程和基尼系数分解法、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农业转移劳动力工资的影响因素和工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性别、教育程度、所属行业、工作岗位、工作经验是影响工资的主要因素;(2)工作岗位、所属行业、工作经验是工资差异的主要来源;(3) 2007—2017年10年来工资差异最重要的来源已从工作经验转变为工作岗位;且人力资本变量中工作经验对工资的影响高于教育年数,但教育的影响呈上升趋势。[结论]提出农业转移劳动力行动路径和政府政策建议:农业转移劳动力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当前积极积累专业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参加培训、长期则需提高教育水平;政府应坚持市场化、工作设计多样化、规范收入分配、提供技能和学历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8.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合理调节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分配、分级分类管理的宏观工资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结合供销社的企业特点,在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紧密结合供销社实行的改组、改制、租赁、兼并、承包等,构建新型工资分配模式。按照"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原则,具体指导企业工资分配工作。一是要根据劳动力价值逐步上升的总体趋势,在国家工资指导线范围内及时做好企业基本工资、基薪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调整工作。以不断提高职工基本生活水平。二是要积极摸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的基本规律。掌握劳动力潜在市场的参考价格,正确评价企业内部职工基本工资,根据劳动力供求状况及时调整企业内部工资总体水平,保持企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决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地区1452名外来务工人员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迁移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决定迁移劳动力收入的主要因素,而社会资本在总体中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笔者发现了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家庭关系与老乡关系对于女性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有显著影响.同时,我们还发现对西部地区的男性迁移劳动力而言,社会资本的积累能够带来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现行工资分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按照现行乡镇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乡镇企业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工资,一是按照实际支付的工资,二是成本工资(有的地方称计税工资)。由于乡镇企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工资制度,各地工资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多数乡镇企业采用成本工资的办法。这种办法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发达地区村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抽样数据研究了发达地区4个村本地人和移民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问题,本项研究主要从工种和工资两个方面考察整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外地人得到白领工作的机会显著地低于本地人的机会,但一个人是否是外地人对他的工资没有显著的影响。分析进一步表明,决定本地人人工资的显著因素是诸如政治面貌和婚姻状况这样的非人力资本因素,而决定外地人工资的显著因素恰恰是人力资本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农产品流通产业增长的路径.研究表明,产业间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乡间劳动力市场分割都显著地抑制了农产品流通产业增长,并通过有调节的中介路径产生影响;产业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比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在更大程度上维护了农产品流通产业较低的要素配置效率;规模效率对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住户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差距及跨期变化.本文发现,从收入决定方程来看,农村教育回报率较低,工作特征是影响农村居民工资的最主要因素.基于G·Fields分解发现,工作特征、区域、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对总体工资不平等的解释力度依次下降.对于人群间工资...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对安徽阜阳农村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的家庭属性、劳动者的个人属性对就业选择以及工资决定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就业选择受到家庭属性和个人属性的共同影响,农村劳动力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就业形式和产业.农村劳动力具有较低的人力资本,大量地流入城市不仅对城市本身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及解决城乡和地区差距不利.  相似文献   

15.
工资增长不仅影响出口导向型行业,而且显著地影响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工资增长对棉花等劳动力密集型作物的生产有消极影响,而对粮食作物等劳动力粗放型作物的生产有积极影响;再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分省数据,实证结果证实理论分析结论;最后,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工资增长有助于机械化的发展,而机械化又进一步加速了劳动力密集型作物的减少和劳动力粗放型作物的增加。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随着工资水平的增加和机械化的发展,我国的棉花播种面积在三年内将减少六分之一以上,这可能会危及我国棉花产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在江苏省所调查得到的大量情况,对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由此而提出了解决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边际下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资产运行方式是指乡镇企业资产的生产与增长方式、适应外部环境变动的资产自调节方式以及与相邻产业——城市产业和农业产业间的资产关联方式的总和。过去的十年,乡镇企业以其特有的资产运行方式为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资源再配置效益,但也存在若干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80年代后期实行的第三次宏观紧缩中,乡镇企业传统的资产运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地区之间不均衡状况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存在的意义,它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客观反映。影响地区间劳动力价格不一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户籍壁垒政策对区域工资差异的影响、地区人均GDP水平、地区受教育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外向型经济以及FDI(外国直接投资)、所有制改革。这些影响实际劳动力价格的因素对制定政策,调节社会矛盾有着直接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工资上涨冲击的背景下,从耕地地形条件约束下的机械-劳动要素替代难度视角出发,系统剖析劳动力工资上涨和要素替代难度对农户生产投入和结构(包括机械投入、种植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工资上涨不仅促使农户直接以机械投入替代劳动,而且会努力调整耕地和劳动力配置结构来缓解劳动工资上涨冲击的压力。工资上涨促使农户相对更多种植易于机械化的粮食作物,也会促使劳动力更多转向非农产业。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对农户这种生产投入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会受到耕地地形条件约束下的机械-劳动替代难度的影响。劳动力工资上涨增加机械投入和提高粮食种植比例的作用在坡耕地比例较高地区都会被削弱。因此,促进农户结构调整、缓解劳动力工资上涨对农业成本和竞争力的冲击,不仅需要关注农户结构调整行为本身,而且需要密切关注要素替代和结构调整实现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 ,提出了对策 :①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劳动力素质 ;②发展乡镇企业 ;③加快城镇化建设 ;④向国外输出劳务 ;⑤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