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方针,标志着北京商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三十年来,商品的流通规模、流通服务方式、商业业态等发生了深刻的巨大变化,商业实现了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经验型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今天,流通业市场商品极大丰富,北京商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顾国建 《上海商业》2008,(11):18-18
过去的三十年上海商业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绩.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上海商业的形象代表了改革开放上海城市的形象,并且在零售业态创新和连锁经营等先进经营方式的导入方面开了中国现代商业发展之先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的第一个5年上海商业的发展一直引领着中国商业的发展.但在近3年中上海商业的发展已经落后了.失去了引领中国现代商业发展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城市商业流通空间是由特定的点、线、面所组成的网络空间结构系统。商业流通空间的发展和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北京都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和资源呈波状向外延伸、发散的趋势明显。据预测,到2005年,北京城区将搬迁企业134家;完成危旧房改造303万平方米,涉及动迁居民34.7万户。与此相适应,北京流通空间布局正处于调整和发展期。  相似文献   

4.
《财贸经济》1999,(4):61-62
进入90年代,虽然中国培育市场体系的重心已经从商品市场转向要素市场,但是,以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工业投资品(生产资料)市场流通为研究对象的商业学科,所面临的研究课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急剧增加。到1998年,这种应接不暇之势更加明显了。这一年商业研究领...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公有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因此,围绕国有、公有商业流通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审慎地进行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对商业流通批零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向需要开拓的空间拓展,是改造国有、公有商业流通企业的重要任务,是调整国有。公有商业流通企业战略布局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成芝 《上海商业》2008,(11):16-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商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商业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商业城市。三个方面变化十分显著一是,社会零售额极大增长.从1978年541亿元.上升到2008年预计4500亿元.增长了82倍.满足了1800万上海居民、1亿国内游客、500万外国游客的需求.市场丰富多采、琳琅满目;二是,商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十大市级商业中心为主体.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商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第四次商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经历了三次颇具典型意义的变革,就其影响力和变化度而言.可以称之为商业革命。然而.这三次商业革命都是属于零售业范畴的。我认为,目前应该致力于推进第四次商业革命.而举国上下亦正在涌动着这股浪潮,这就是大流通商业体系的建造。构筑大型商品展贸平台是建造大流通商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首都经济的飞速发展,北京商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重要特点是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王俊豪顾春梅杭州商学院,王俊豪系副教授商业的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流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要从深层次上解释我国商业竞争的格局,需要对我国的商业壁垒作必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控制我国商业进入壁垒的基本途径。一、我国商业竞争中...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摆脱资金瓶颈的新时期,外资商业的进入步伐却持续加快,对民族商业的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从而提出了有关我国流通产业安全方面的争论。从理论逻辑上看,流通业的竞争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规制;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值得反思;流通产业安全往往是指一种潜在威胁,而不是现实存在。从经验方法上看,流通产业安全的度量指标不能只局限于外资商业在华的总体市场份额,而要充分考虑各类指标的科学含义、外资商业在华分布的地域非均衡性以及外资商业的母国结构等其他微观层面的因素。根据这种逻辑,再结合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保障我国流通产业安全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CPI:上半年涨因与下半年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10年上半年中国CPI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粮食和鲜菜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是全国较大范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粮食和鲜菜减产与减产预期.二是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是购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和短时间内开征房产税的预期.下半年CPI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不乐观的农业生产形势.减缓上涨压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上半年推动CPI上涨的一些因素的消失,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的趋于稳定,生产价格对CPI推升作用的减弱,以及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和主要国家CPI涨幅不大.  相似文献   

12.
RFID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和平 《中国市场》2007,(41):102-103
供应链物流管理对提高物流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物流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支撑平台和基础。RFID可以很好解决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底层数据采集的"瓶颈"难题。  相似文献   

13.
周环宇  李亚明 《中国市场》2008,(49):100-1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各机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瓶颈,其中市场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信息化是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特别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状况和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其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未充分发挥出来,本以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在认真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越野:向欧美靠拢 4月仿佛是中国车市的"多事之春",发改委又一次"顺应"国际形势上调了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新的消费税政策在万众瞩目中上马,汽车价格也呈现国产大降、进口大涨的两边倒局面……几乎没有人怀疑SUV会因此受到重大打击,但我们把目光放到同样曾经走过或正在面临"高税"、"高油价"、"能源紧缺"等事件的欧洲,情况又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必将逐渐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未来生活方式的目标模式演进.通过对城市化不同阶段苏中地区农民消费生活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的消费生活方式至今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需求的增长,从而制约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这也导致了即使是进入城市的农民,也不能实现向享受现代文明的新型市民的转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民消费生活方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7.
股份银行要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仅依靠财务指标来全方位衡量的经营绩效是难以满足其战略性发展需要的,考核出的结果和奖惩与银行战略目标难免出现较大偏差.平衡计分卡在财务指标以外引入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因素,实现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补充;同时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企业长期战略规划融入考核评价系统,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衔接,增进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因此,探索在股份银行应用全方位的,基于战略的考核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症结。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重新分配,也是一个制度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证券市场上达到“帕累托优化”或“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需求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充分尊重制度需求主体的意见,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以保证改革的收益最大化,尤其要尊重股票历史成本的形成机理;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供给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政府或准政府应权衡利弊,降低改革成本,预期改革收益,尤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把握全局性,着眼于系统性,尤其要依法行事,法理清晰,调整国有资产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删除过于僵硬化的规定,修改并协调现行《公司法》、《证券法》等。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History》2012,54(4):33-47
A feature of Britain's industrialisation during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was the persistence of small-scale production and producers. In a variety of contexts small businesspeople had a striking presence in the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However,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is sector of the business commun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ale and small craft businesses in one area of rural lowland Scotland between c.1830 and c.1900. Issues examined include firm size, capital investment, profits, multiple business strategies, persistence rates, the independence of producers, and formal organisation among these small businesspeople. The micro and small-scale business sector in this area is found to share man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groups in other contexts. An internal diversity was also found, with producers merging with the world of wage labour at one end of the spectrum and the ranks of established enterprise at the other. This feature was reflected in the social standing of the small businesspeopl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