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种机制下产生了居民、非居民和政府之间对人民币汇率的博弈,居民和非居民凭借先动优势,根据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调整货币资产的币种结构和投资行为,以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政府虽然处于后动劣势,但依靠其既是参与者又是博弈规则制定者的双重身份,也可以获得博弈优势,实现最优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美汇率博弈的根源、过程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人民币汇率正日益成为中美两国彼此竞争、争夺与博弈的战略性新领域之一。政治选票说、贸易争端说、国家战略说、债务稀释说和利益集团说相继成为解释人民币汇率中美博弈的内在根源。中国的应对之策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适度波动,进而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内和国际双层博弈的角度,阐明了汇率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国内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在国际是不同国家之间追求国家利益的相互博弈。中关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体现了两国国内利益集团、两国政府的相互博弈,非常恰当地体现了汇率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逻辑。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SWOT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优势在于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金融市场体系相对稳定、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国际结算需求明显;劣势在于境外人民币流通渠道有限、金融市场发展不够、企业选用人民币结算存在障碍。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深入挖掘目标客户需求,充分利用政策创新业务,防范跨境业务风险,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刚  胡立 《济南金融》2012,(2):34-37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日益成为中美两国竞争、争夺与博弈的战略性领域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中美汇率交锋的完全信息且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认为人民币汇率中美博弈属于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均衡汇率水平取决于中美双方各自耐心系数的大小。谁的耐心系数大,最终的均衡汇率就对谁有利。因此,面对美国抛出的人民币升值论调,中国除了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高金融话语权以外,还应坚持"汇率调整以我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汇率决定问题,在国内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在国际是不同国家之间追求各自国家利益的博弈。中关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体现了两国国内利益集团之间、两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非常恰当地体现了汇率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逻辑。  相似文献   

7.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博弈模型,运用仿真分析法,考量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直接挂牌交易推进路径.结果表明,稳定价差、增强激励、削减成本,是博弈双方均衡推进人民币直接挂牌交易的有效策略.鉴此,宜在成本调控基础上,稳定汇率价差,再创新金融产品,适时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实现规模化、市场化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直接挂牌交易.  相似文献   

8.
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异质性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影响汇率的波动。本文从外汇市场的微观层面出发,选取外汇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角度进行研究,运用博弈论分析现有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博弈主体的策略和损益函数,由此预期在外汇市场健全的情况下各交易主体的行为,建立他们之间两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其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而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邓敏 《金融论坛》2000,5(1):7-10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目前众多的学者及国外投资者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文运用博弈论,把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政府看作针对外资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博弈双方,建立完全信息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行为.作者试图从博弈角度出发说明人民币维持汇率稳定的条件是具备的,但必须让外资方认识到:保持汇率稳定并不只是中国政府的需要,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必然选择,否则中国政府会处于被动地位,反而不利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据此,作者提出公开信息披露使公众尤其是外资方了解双方的得益情况、对外资企业区别对待以及适时调整汇率政策等项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目前众多的学者及国外投资者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文运用博弈论,把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政府看作针对外资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博弈双方,建立完全信息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行为。作者试图从博弈角度出发说明人民币维持汇率稳定的条件是具备的,但必须让外资方认识到:保持汇率稳定并不只是中国政府的需要,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必然选择,否则中国政府会处于被动地位,反而不利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据此,作者提出公开信息披露使公众尤其是外资方了解双方的得益情况、对外资企业区别对待以及适时调整汇率政策等项对策。  相似文献   

11.
肖霆  王艳 《西南金融》2012,(3):39-41
应用进化博弈论分析中美两国政府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选择,得出的基本结论为:经过长期反复博弈、学习和调整,中国政府会选择让人民币缓慢升值而美国政府并不会对人民币汇率采取逼迫策略。因此,长期来说,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逼迫只是一种威胁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进而促进其国际市场化的发展。但即使如此,我国人民币汇率在形成机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这也就导致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也影响了人民走向国际化发展的进度。我国政府应该不断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改革和推进,采用合理的汇率安排来促使人民币汇率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今,人民币汇率正在以一种双向波动的状态发展,因此这就使得人民币汇率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促进人民币汇率正向改革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13.
[释疑]Q:对境内居民机构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的人民币收付款申报规定何时实施?如何实施?A: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20年4月1日施行的境内居民机构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人民币收付款业务的申报规定,可延期至2020年6月1日起施行。鉴于实际需要,该类业务国际间接申报的基础信息和申报信息,均可在现有时限基础上增加1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14.
安狄 《投资北京》2010,(5):21-22
随着中国GDP和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成为中美两国博弈的利器。如何看待这场汇率之争,人民币汇率最终会何去何从,广大的涉外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投资者、专家和留学生出国经商、工作的首选国。特别是在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有更多境外投资者看好我国的投资和发展前景,纷纷前来投资。随之而来的则是境内非居民资产的快速增长,形成新形式的外债——非居民债务。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本币升值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①的改善,有利于增加本国居民的福利。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本文采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数据进行了VAR建模,计量结果发现人民币的升值没有显著改善中国居民的福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厂商出口定价方式的选择(当地货币定价),应对措施是中国需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世界各国汇率制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宣称要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本文依据IMF的标准将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进行分类比较,并就目前汇率政策中的热点问题加以探讨,指出人民币汇率逐步实现自由浮动是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知识窗     
居民与非居民在外汇管理中常常涉及“居民”和“非居民”的概念。在这里居民和非居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居民和非居民,它是国际收支统计中的专用术语。国际上通称居民是指一个经济体(独立的国家或地区)领土上存在或居住一年(含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及各类机构(政府、企业、团体等),(但使领馆、外交人员、留学人员均一律视为其原经济体的居民,而不论其居住时间是否超过一年)。居民之外为非居民,是相对于居民而言。在因私售汇实践中,常涉及“境内居民个人”的概念,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自然人及未取得境外永久居留权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  相似文献   

19.
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非居民(含港、澳、台地区)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权和债务。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经济的稳定向好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大量短期套利资金以贸易信贷名义进出我国,给我国跨境资金管理造成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20.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防止外汇的无序流动(包括流入,流出),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稳定汇率而授权有关当局对外汇的买卖和国际结算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其典型的做法是,一国政府通过法律、法令或其它的规定,对其境内的居民和非居民购买和持有的外汇作不同程度的管制,由一中央机构管理外汇的出入境和分配。这些法律、法规统称为外汇管理法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