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义利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 ,对人的行为的价值取向有直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义利观这一道德范畴获得了新内容和意义。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关系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坚持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义利关系作为认识和处理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 ,即表现为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所谓义是指整体的和集体的利益 ,所谓利是指个人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赖、不…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它又必须遵循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和社会公德。用中国传统经济伦理价值观——义利思想来观照,历史上商鞅从功利出发的“农战”思想、孔子的“义以生利”的思想、孟子的“制民之产”的思想、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等,都会带给我们新的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发展,必须善于运用和发展传统义利观,做到义利兼容、相得益彰,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关注当代大学生科学义利观的内涵培养,主张大学生科学义利观的确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义利观为指导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义利并重、注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坚持公平竞争,讲求互助协作,在义利观导向方面强调在行动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它又必须遵循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和社会公德.用中国传统经济伦理价值观--义利思想来观照,历史上商鞅从功利出发的“农战“思想、孔子的“义以生利“的思想、孟子的“制民之产“的思想、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等,都会带给我们新的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发展,必须善于运用和发展传统义利观,做到义利兼容、相得益彰,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孔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主张的是以义为上、见利思义与取之有道相统一的义利观。孔子的义利观仍具有现代价值,有助于协调市场经济中的义利关系;有利于利益主体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义利观,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华 《发展》1999,(1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观念的更新为首当其冲,这之中,主要是“利益观”的出现,尤其是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们在道德观念上出现的种种矛盾,都同“利益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区分正当利益与个人的不正当利益?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人“利益观”1.人不仅追求物质利益而且追求精神利益人在生存与发展中,积极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着更高层次的精神利益。人们往往希望同时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靳银霞 《魅力中国》2014,(21):29-29
孔子的义利观对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肯定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求富嫉贫是人类的天性,在求利时需要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主张公利第一,并且认为义中有利,对利的追求要取之有义等。孔子的义利观对于现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树远  杨世安 《发展》2003,(1):67-69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征用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公平正义观念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审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是当然的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农民的利益应当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和保护。土地征用目的正当性的限制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其中“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就是土地征用的正当理由。各国对土地…  相似文献   

9.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还要不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回答是肯定的,不仅需要,而且要求层次更高、更普遍。这是因为: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杠杆的。因此,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将成为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准则和指南,于是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现象将较为普遍,少数只顾个人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行为也将充分表现出来。其次,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规律还很不熟悉,认识很不统一,因此,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利益是具有和谐统一发展的自然属性的,但纵观历史,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惊人的不平衡性。而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与金钱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张力。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重义轻利”、“耻于言利”的传统义利观以及革命时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义利观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客观现实;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行为,则更加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主旨。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课题下,道德与利益之间保持统一性,则是其本身内在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孔子义利思想是孔子的义利思想,是仁、义、利统一的民生义利观,内涵是援“仁”入“义”,以“礼”为“义”,合“义”取“利”。道德正义价值对于利益平衡的调节作用,不仅体现在个人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上,更表现在企业经营和社会治理方面。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扬弃孔子义利思想,对于实现整个人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任远 《江苏经济》2002,(10):20-21
江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代表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只有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讲发展,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讲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正如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  相似文献   

13.
孔子对义利问题给予了充分重视,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义利的关系问题上,孔子认为,义利既不可分割,又以义为先,以义制利;人们在谋求利益时,要符合道义,见利思义。义利观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4.
义利价值取向反映着人们对“义”与“利”及其价值的排序和取舍,它最为集中地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网络行为对于利益的追求是以合义为基本前提的。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见义思利”观念对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秩序、实现和谐网络,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这就迫切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概括起来说,构建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振兴为物质依托,以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时代特征的“四有”公民为目标,以依法治国为保障,把我国建成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必须构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岩 《魅力中国》2013,(11):372-37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一种困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份和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和就业肜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员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出现使员工原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动摇,出现“功利化”倾向,崇尚金钱、追求个人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为了钱,不惜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造成价值观扭曲和心理失衡。怎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完善,随着企业日益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而出现的竞争激烈化,随着经营活动中一些不规范性甚至欺诈等好商行为的出现,职业道德建设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职业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因而每个人的市场经济行为便都不是与他人无关的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行为。因此,每个人的市场经济行为都只能是以社会和他人为手段,这种手段显然具有且仅仅具有两种表现:通过造福社会和他人而从中得到利益或损害社会或他人而从中得到利益。一方面,市场经济行为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8.
段国强 《魅力中国》2013,(32):321-3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本文就从新闻传媒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提出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实施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战略,是当前和“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切入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所在。笔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要以人的生活为本,而“平安生活”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底线要求,符合当前社会现实和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追求平安、富足、幸福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尧 《中国经贸》2013,(24):7-8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也逐渐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制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利益也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和分配,在社会中形成了多层次的利益格局。不同的经济主体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变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因此,法律和经济行为成为了协调不同社会主体矛盾之间的重要准则。在市场经济中只有把法律和经济原理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使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法律也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所以法律经济学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