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虽然通信运营商定制终端利弊明显,但通信运营商却不能放弃,因为终端定制是有效实现流量增量增收的一个途径。既然如此,运营商在面向用户、终端生产商以及渠道方面需要改进与创新,定制化的终端也需要更多的玩法。  相似文献   

2.
3G时代的蓬勃发展,让运营商迎来了一波用户增长的高峰,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终端补贴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追溯到2009年,当年年底中国联通率先引进定制版iPhone,并为其提供定制终端补贴(存费送机),引来大量用户争相抢购,一举确定了联通在3G时代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3.
《邮电企业管理》2007,(2):25-25
随着2006年香港电信展TD手机的集体亮相,市场上对于TD的市场化问题的推测又多了起来。虽然目前TD终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终端的稳定性、终端发热、终端对于数据业务在高速移动时的支撑等问题,但是从在电信展亮相的20多款手机来看,TD的市场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诺盛电信高级合伙人宋永军认为:未来的TD终端市场将会呈现几大特征。TD手机的成熟将不可避免地依赖运营商的定制策略3G时代,用户业务需求层次化,个性化;运营商业务提供的复杂化使得运营商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利用定制终端来解决业务推广时业务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而国产手机也…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运营商定制终端已经很普遍,但是在国内才刚刚开始。2003年7月,索尼爱立信为中国移动“动感地带”推出第一款“定制”手机T312。2003年10月,中国移动以河南作为试点,定制了五款手机。2003年11月,上海、广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各省市移动公司都面向众多手机厂商进行定制和捆绑销  相似文献   

5.
小米热预示应用开始主导终端 在终端定制方面,小米手机的火暴让传统终端厂商和电信运营商瞠目结舌,恐怕在雷军之前,没有人敢于相信,一个不掌握任何专利,没有工厂,缺少服务和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一款手机能够获得市场如此的狂热追捧:公开销售3个小时,1077部手机被订购一空。  相似文献   

6.
移动终端市场一直沿袭传统销售模式,即终端生产商配合运营商进行组合销售,这样的营销模式弊端百出,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突破传统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无论对终端生产商还是运营商来说都是实现二次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从中国移动的新营销模式出发,通过设计客户需求总体方案,结合TD—SCDMA技术实现对移动终端进行深度定制,最后通过用户体验反馈进行产品试用,以达到用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相匹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3G时代新移动运营商的手机定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华 《当代通信》2006,13(7):38-40
新移动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进入3G市场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就是最快的增加用户数,以顺利开展业务,从而提升新移动运营商形象。3G与2G最大的区别就是3G种类丰富的数据业务对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开展数据业务的瓶颈在于终端。一旦终端发展不顺,其市场必然受阻。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新移动运营商通过定制手机终端,向用户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服务。从而实现对3G用户的有效捆绑。  相似文献   

8.
《邮电企业管理》2010,(5):68-69
在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拥有WCDMA制式的3G牌照。WCDMA是目蓟全球3G技术最成熟、用户普及率最高的通信网络。重组后的中国联通一直不遗余力地打造旗下引领前沿科技的手机终端明星。继中国联通终端子公司联通华盛与摩托罗拉联合定制的智酷XT701推出后,公司又马不停蹄地联合三星公司打造新款机型Galaxy银河16500U。  相似文献   

9.
说起日本的手机定制,确实有很多特色和值得借鉴之处。无论是运营商在手机研发和设计上的深度介入、终端厂商手机软件平台的共享,还是代理商的手机销售,运营商在其中的作用都不可小觑,并主导了这一商业模式。日本移动市场不断饱和,截至2008年第1季度,日本移动用户渗透率已达80.4%。面对增量市场越来越有限以及MNP的影响,日本运营商的经营策略也随之调整,反映在手机定制上,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手机销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移动4G客户发展基本符合预期 2014年是中国的4G元年,中国移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4G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建成32万个4G基站,覆盖了300多个城市;为了促进4G终端产业链的规模化生产,推动TDD走向全球,中国移动上半年明确了定制终端的“五模十频”标准,目前中国移动4G终端的种类近300种,其中五模TDL产品近60款。在宣传方面,中国移动投入重金,进行了4G业务的全面推广,一时间,移动4G的速率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在营销方面,中国移动抓住4G竞争的空窗期,推出3G、4G一体化套餐,优化流量资费,大力推广4G业务。  相似文献   

11.
从2008年5月算起,我国电信业重组已过一年,各大电信运营集团全业务经营也已半年有余。尽管三大运营商在公司战略、网络建设、市场运营、内部管理和终端定制等方面各具特色,但他们都面临转型和全业务竞争的挑战。对此.日前三大运营商在各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阶段性总结中分别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1月7日3G牌照颁发以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快了3G的发展步伐,在网络建设、品牌经营、新产品开发、生态系统建设、终端定制、业务融合与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推进,3G市场竞争全面展开。我国电信企业要在3G市场赢得先机,就必须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否则,必将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电信企业要在3G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手机定制就是各手机厂家按照移动运营商的要求制造内置有相应软件的手机。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也出现了定制手机,笔者相信随着手机定制模式应用的深入,移动运营商对整个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控制力度将显著增强,最终重划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朱江 《当代通信》2004,(9):65-66
何谓手机定制 所谓手机定制就是各手机厂家按照移动运营商的需求制造内置有数据业务的手机。在经历了一番井喷式的高增长之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终于出现了手机定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将在未来发展中对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整合力度,而运营商所挑选的定制对象也将直接影响手机厂商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手机定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被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尤其是3G移动运营商所采用.2004年5月和黄宣布将向韩国LG定制300万部3G手机,以供应和黄的3G拓展,动用资金高达10亿美元.1999年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就开始定制手机,并获得很大的成功.韩国的SK电信、英国的Orange与沃达丰也是定制手机的倡导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美3G移动运营商加入了定制手机的行列.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早在2002年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全面启动时,就开始按照自己制订的标准向手机厂商采购大量CDMA手机,开辟了我国手机个性化定制的先河.2003年7月,中国移动与索尼爱立信联手推出了一款"动感地带"用户专用手机T312,向定制手机跨出了关键一步.同年10月,中国移动又在河南试点,与三星、首信、摩托罗拉、联想、索尼爱立信等几家厂商合作,共推出了5款定制手机.  相似文献   

16.
定制产品的概念由来已久,从早期开始的很多实物产品的定制如以衣食住行为代表的服装、餐饮、房屋及汽车等生活必需品的定制,到信息化社会以来.由于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服务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长.纷纷涌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现代化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像耳熟能详的海尔家电、戴尔电脑、宜家家具的个性化定制等等.无不使企业在各自的商业领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信业》2012,(2):82-83
2011年国内3G终端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三大运营商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终端公司,专门负责终端运营和销售工作。记者获悉,成立仅半年多的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的终端销量已超过1000万部。  相似文献   

18.
IT业信息     
《邮电企业管理》2003,(8):79-79
诺基亚和富士通联手为企业提供移动解决方案和服务 日前,诺基亚和富士通有限公司宣布,将利用诺基亚的系列商务终端及平台和富士通在咨询、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共同为企业用户开发和提供端到端的移动解决方案和服务。双方将为那些希望利用移动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业务流程的公司提供安全、横向易于使用和纵向量身定制的移动解决方案和服务。该服务即将率先在北欧及英国推出,并预计将于2004年初推广到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的部分地区。新的合作解决方案将注重三个主要领域:通过移动性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以移动方式获取公…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拓展个性化邮票发展渠道,2008年6月中国集邮总公司与百度、UU定制网联手推出了中国邮政个性化邮票网络定制服务项目。这意味着个性化邮票已经进入网络  相似文献   

20.
引言目前市场上很多移动终端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计算功能,终端上可以运行Office、Realplayer等文字处理和多媒体软件,文字处理和媒体播放功能轻而易举地在终端通过软件实现,并能实现媒体共享,Java游戏也可以通过Internet或者OTA等方式自由下载到终端上,运营商发布的智能卡不仅能存储用户信息,还可以携带业务……配合终端外部硬件接口的标准化,终端之间的互通以及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互通也变得轻而易举。这些强大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