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产业同构现象严重、自主创新能力弱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十三五"时期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契机,而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推动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进产业链的重塑整合,以及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等举措,以期提升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国际R&D的溢出水平、吸收能力对战略性贸易工具的选择以及功效的影响。结论显示:吸收能力不仅弱化了国际R&D溢出的负面影响,还增强了利用国际R&D溢出的能力,增进了社会福利水平;不论是何种战略性贸易措施,在较高的国际R&D溢出水平与较强的吸收能力下,事前措施是战略性补贴,反之则亦然;在仅有战略性事前补贴措施以及战略性事前补贴与事后征税措施这两种政策中,后一种政策措施的激励功效更好;在R&D的国际溢出水平越高、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越强的情形下,战略性事前补贴的力度也应越强,从而提高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激励功效。  相似文献   

3.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现有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应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完善了扶持政策,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能力是重要且关键的能力,只有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持续优势,为我国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都要高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当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来衡量企业创新绩效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绩效要低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方面对政府补助的利用效率也低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5.
民营资本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当前,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对科技研发能力、高端国际人才、雄厚资金储备有较高要求,使民营企业在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遭遇诸多瓶颈,具体体现在企业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高端人才短缺,规模经济优势难以形成,缺乏国际视野。民营企业应根据选择进入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自身所具资源优势选择不同的推进策略,利用自身优势采取自主发展模式,利用资本优势弥补技术劣势,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全面强化企业的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6.
廖波  李梅芳  肖长廷 《商业会计》2012,(15):111-112
本文首先对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从地域及类别进行分析,然后从财务指标体系的五个方面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务状况,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盈利能力、经营现金流量上均表现较好,但在盈利能力的稳定性上表现较差,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优势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Zahra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动态能力观对企业吸收能力的理论模型进行构建,同时指出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作为吸收能力的两个部分是在动态循环的过程中发展变化的,在知识的转化和利用阶段,产生的新的知识需求通过刺激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再次获取和消化,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并最终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可持续化的要求,我国产业转型的需求十分迫切。为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政府的支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兴起,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活动,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财务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概念,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财务创新的意义、原则和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运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方法对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估,探讨影响其创新效率的因素,研究得出,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效率较高,技术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加强,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争议,在美国重点打击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补贴这一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再次引起热议。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的背景下政府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实施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约束了中国政府补贴的规模和空间,从而抑制了补贴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此外,基于企业和产业异质性视角,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主要抑制了补贴对国有企业、内资企业和新材料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和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有发展空间。通过对5家当地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显示,企业都在应用信息技术、先进机械设备、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通过网络合作进行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内部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升级之路。研究表明,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传统优势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有利于实现产业品牌化、产业生态化和产业高端化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learning intent in transforming local suppliers’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into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ts impact on exploitative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 Using survey data from 155 auto parts manufacturers in Pakistan, we find that local firms’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enables them to develop both exploitative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s. The findings further suggest that local suppliers’ learning inten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which in turn lead to both types of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emerging economy of Pakistan, local suppliers’ absorptive capacity is found to be critically important in spurring exploitative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 but learning intent enables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hus in conjunction with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supports innovation. Consequently, there would be a strong case for policy intervention to assist emerging economy firms in building their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learning intent as a route for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improving their value added position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3.
陈立 《江苏商论》2020,(2):62-64,68
中美贸易关系自2018年以来摩擦不断,并展现出复杂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导致我国相关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江苏作为我国的对美贸易大省,其重点培育的正值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战略新兴产业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半导体材料和激光等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对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客观地评估中美贸易摩擦对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以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资并购频繁发生,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企业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并购显著促进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出口扩张、研发创新和生产效率是外资并购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动态效应估计显示,外资并购后五年内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呈"倒U型"动态变化特征。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外资并购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外资并购对内陆地区企业、高资本密集度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最后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外资并购的产能利用率效应在不同产能水平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外资并购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落后产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以上研究意味着,外资并购有助于缩小企业间产能利用率差距,这对于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recognizes that emerging market firms (EMFs) have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absorptive capacity. Yet, scarc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ditions that constrain or facilitate EMFs’ absorptive capacity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how differences in home country resource environments influence EMFs’ absorptive capacity. We suggest that home country institutions and factor markets influence EMFs’ choice among three learning strategies: duplicative imitation, creative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Building on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 we then explore how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MFs’ from different emerging economies influence their pre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sources of new knowledge, and consequentl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strategic choices for their absorptive capacity.  相似文献   

16.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substantial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from many emerging economies. Should the governments of these economies encourage OFDI in order to promote domestic innovation? Much OFDI by emerging econom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EMNEs) has been undertaken to acquire strategic assets overseas, but do these acquisitions bring innovation benefits at hom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OFDI on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using a panel of Chinese provinces, and finds that OFDI has a very significant impact on domestic innovation. Furthermore, we also identify three contingent factors – absorptive capacity, foreign presence, and the competition intensity of the local market – that moderate the impact of OFDI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贸易便利化环境的改善为企业提升产能利用率带来了新契机。文章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对产能利用率的理论框架,采用中国企业层面数据,检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产能利用率的微观影响。结果表明: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从贸易便利化类别来看,沿线国家口岸及物流效率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效应最大,其次为规制环境、金融及电子商务、海关及边境管理;从企业所属行业、所在地区与出口决策来看,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进口中间品高依赖度企业、内陆地区企业及非出口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效应更大;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产生的出口扩张效应、中间品进口替代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是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专利制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追求高效的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大势所趋。专利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键因素,无疑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完善而有效的专利制度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保障。本文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专利制度是否对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呈何种影响方向、影响力度大小的有力证据,并基于专利制度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有效措施和建议。希望能给全国的专利制度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不仅会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的支撑作用,还将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在危机中得以历练和发展的风险投资行业,将成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一支力量.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和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有意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等关键领域或处于种子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投资运作渠道;要推动风险投资中介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要积极探索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效拓宽风险投资进入与退出渠道;要贯彻实施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和储备战略,培养一大批具有复合技能的风险投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