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浅析转制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丽 《产权导刊》2007,(10):37-39
199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12.2万职工、150多亿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转为企业或转为中介机构等方式向企业转制.参照242个科研机构转制的经验,国家各部委所属的134个科研机构于1999年底和2000年初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工作.结合国家级院所改制模式,地方各省、市级科研院所也先后进行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基本完成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转成企业、进入企业和转为中介机构等途径实施企业化转制。这一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引起了科技界及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继去年中央批准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之后,科技改革和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前不久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在《决定》中对242个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明确提出,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上万家科研院所进行了转制。尤其是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的转制,是建国以来我国科技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由于转制科研机构的自身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不尽相同,其企业化发展模式也不同,一些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有的甚至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有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指出 :应用型科研机构原则上要转化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服务机构等。科研机构向企业转制是我国科技根本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它关系到下个世纪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高科技化的水平 ,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多年来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和长期事业单位的“身份”使科研机构向企业转制 ,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的新兴力量尚存在许多观念和制度上的束缚和制约 ,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一、科学和技术不能混为一谈长期以来 ,我们对科学技术本身 ,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善转制科研院所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需要,2000年,广西对全自治区直属27个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进行了改革转制工作,目标是采取多种形式,把大多数依赖政府拨款的事业型科研机构,改造成为面向市场的科技型企业.截止2000年底,以完成企业法人登记作为转制标志的16个院所完成转制工作,领取了独立企业法人执照.但是,科研机构转制目的和成功的标志不是科研机构简单地完成企业法人登记,走向市场.科研机构转制后,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实验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基地,广西经济建设的领头羊.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目前转制科研院所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同时,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科研机构成功转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2000年,江苏省开始筹备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研改革转制工作;2001年,省属应用型科院所研转制工作正式启动;2002年,首批启动的26家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将全面完成,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制工作也将启动……面对不可逆转的改革浪潮,一些即将转制的科研机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江苏省陶瓷所的成功经验或许能够指引它们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江苏改革》2003,(9):8-10
根据国家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00年9月,江苏省政府转发了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江苏地方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截至2002年底,应用型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基本结束,转制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90%以上建立了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60%以上的科研机构由科技  相似文献   

8.
左应鸿 《重庆改革》2001,(10):29-30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研机构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企业化,农业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便成为必然,这就亟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加强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件创设。  相似文献   

9.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随后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该<决定>的实施意见,有关各部门先后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由此科研机构转制的序幕正式拉开.2001年2月25日,河南省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确定的首批28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工作正式启动.在改革的新形势下,科研机构如何实施具体改制方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科研机构改制的基本程序,以及在转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予以总结,以期对转制科研机构的转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0月国家局所属的242家应用型科研院所,开始了从事业性质料研向企业化方面的转制;2000年又有134家科研院所开始实行转制。这又是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它引起了科技界用 内外各阶层的极关注。在转制的过程中和转制之后,对这一历史性科研体制的变革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寻求一条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投身企业 ,推动科技开发力量向企业转移 ,将是今年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据悉 ,中央已决定 ,今年要基本完成全国科研事业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促使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 ,或进入企业强化技术开发中心 ,直接参与科技转化和市场竞争。今年人事工作将结合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建立有利于推动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企业的用人机制。其中包括 :对转制后的科研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的人事工资制度 ;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投身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 ;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各种形式的科技…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属转制科研院所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属科研院所作为科研机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成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进程。本文对湖南省转制科研院所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始于2004年的出版业体制改革终于全面启动。目前出版业的改制主要包括两个一是部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二是已经转为企业体制的新闻出版单位,由单一的国有制转变为股份制。其中,由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出版社)转制为企业有两个选择:或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务院部署,从2000年开始,我国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的工作已全面启动。现在,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所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他部门所属的134家开发性科研院所的转制工作有的也已完成,有的尚在进行中。 由于这类转制企业,是由原科研院所整体转化而来的,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拥有一批掌握了本领域新技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5):I0005-I0005
天津市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是由国有科研机构转制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其前身是天津市工具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体制的转换不仅可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且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创造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近几年来企业“转制”几种形式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剖析企业“转制”对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形势下研究所面临的压力 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研究所已全部转为企业或进入企业,中科院知识创新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也已开始实施,在这种形势下中科院广州分院和广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两院”)所属的研究所正面  相似文献   

18.
已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的广西区直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以下简称"转制类科研院所")是构成广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广西区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转制类科研院所共有19家。为了进一步促进这19家转制类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本文试作展望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伴随国有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而形成的转制型科技企业,体制上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经济上不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撑。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必须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成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经济实体,靠自身力量谋求生存和发展。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着转观念、转机制、求生存、求发展的境况。在公司治理、经营决策、会计及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相比纯粹的公司制企业,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更加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重点阐述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及联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了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存在的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科学合理的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转制改革,为全面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全面建立土地市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带来了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服好务。结合国有企业转制的具体形式,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资产具体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