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巨型购并的动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球银行业购并活动风起云涌.据统计,80年代全球的银行购并案只有1000件左右,总金额约500亿美元;而1995年,银行业购并案多达4100件,涉及的金额达2500亿美元;1998年更是达到高潮,在全球购并交易总额中银行业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国外学者戏称这次银行购并浪潮为"购并狂热"(Merger Madness).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巨型银行购并几乎都未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约有2/3的银行购并从财务上而言是失败的.但是,直到目前为止,银行业购并活动却还显示出刚刚开始、方兴未艾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企业购并动机理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企业购并动机理论的介绍和评价,归纳总结了研究企业购并动机理论的一般思路,认为企业购并动机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及多元性特征.同时,运用这些思路,评价了我国当前企业购并动机,并分析了我国企业购并活动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以收购兼并为代表的企业重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大经济行为.文章从财务协同、降低成本、多元化经营、买便宜货、粉饰财务指标五个方面论述了企业购并的财务性动机;从经营协同、加快发展速度、谋求重组价值、代理人动机、特殊的政府动机五个方面论述了企业购并的非财务性动机.  相似文献   

4.
西方企业购并理论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企业购并理论综述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系魏冬购并理论的发展和实务的发生是紧密相联的。早在19世纪末期美国就发生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购并狂潮。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购并热潮,经济学家们从多种角度对购并活动加以解释,进而形成多种理论。由于有关购并...  相似文献   

5.
邓婷 《江西改革》2001,(2):12-13
从19世纪最后20年至今,全球出现了五次兼并浪潮。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西欧企业垢兼并规模不断扩大,以美国为例,从1993年起,其国内兼并总额逐年上升,1997年高达9570亿美元,而19988年其交易额也不过2402亿美元(见下图)。最近,我国企业并购也频频发生,。海信集团和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正在酝酿合并,将组建成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小天鹅与科龙结成的战略联,青岛啤酒收购30家国内啤酒企业,搜狐收购ChinaRen等等。对于收购,它们为何不去进行新的内部投资拓展自己企业的空间,一定要花巨资去掠人之美;而对于被收购企业,它们为何不履历图强,自求多福,而一定要对凯觎投情送抱?本拟宏观动机、微观动机、特殊动机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6.
国际证券业购并的背景、绩效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证券业购并风起云涌 ,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管制的放松、信息技术的推动、宽松的融资环境以及客户需求的多元化。购并不仅对证券业的组织结构和券商的成长路径产生巨大影响 ,而且对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对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应当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使券商之间形成市场化的购并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外企业购并与分解交织的理论启示郑英隆在世界各国抢占迈向21世纪的制高点,力争世纪交接主动权的战略性竞争中,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微观领域的企业扩展(包括外延扩展和内涵扩展)及其扩展方式的变化。一、企业购并与分解相互交织处于世纪之交的企业扩展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8.
徐杰 《辽宁经济》2002,(10):14-15
购并是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实现自身目标,达到扩张经济实力的一种经济行为。就目前购并市场供求关系,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濒临破产企业数量大,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许多有被并意愿的企业找不到买主,购并企业在购并目标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企业选择购并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目标企业分析、目标企业价值估价和购并价格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现实购并”模式“现实购并”模式的基本特点是:(1)绝大多数是以出资的方式,将购并对象的厂房、设备、产品、人员、债务等全部资产权的全盘或部分购并;(2)虽然购并后也要进行生产、经营、财务、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整合,但整合程度一般并不高,各个新购并的企业基本上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母企业通过不断购并新企业来扩大规模。这种模式的实质仍是把企业规模的扩大看成是诸多新老企业的集中,采用的大多是“强 弱”的方式,基本上是一种量的积累。虽然很容易就把企业做“大”,但并不一定就能做“强”。这种模式的风险主要有:(1)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欲购并的企业事前不可能有充分的了解,事实可能并不像当初想象中的那样好,比如在人员安置、债务清偿等方面都可能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难题;(2)需要以企业实力和良好的现金流量作支撑,否则可能  相似文献   

10.
11.
中外企业购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被购并企业高层经理去留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购并已经成为企业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被购并企业高层经理的去留,它对于能否实现购并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高层经理流失的理论分析,并给出了实证数据,同时还讨论了高层经理去留对企业业绩的利弊影响,并对我国企业兼并中的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业的购并是资本市场值得研究的热点。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银行业就拉开了新一轮的购并的序幕。本文以美国银行业为例,研究了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的演化特点,在从理论上阐明购并的效应以后,以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为例,对美国银行业购并的绩效进行了研究,这对研究中国的银行业购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杰 《山东经济》2001,(4):43-44
现代企业理论将企业视作一种资源拥有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而进行讨价还价后达成的合约,而博弈理论正是研究在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自身战略选择的问题。企业购并可以视作一个旧合约的结束,一个新合约的达成,其本质是资源所有之间利益的重新安排,在此过程中,博弈活动不可避免,要达到购并博弈的预期目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必须满足纳什均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郭垒 《发展》2002,(9):36-39
企业购并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全球每年的购并交易数以万计,大大影响和改变了国际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格局。一般来说,购并会产生种种有利的各种效应,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很多企业购并后并没有达到其目标的要求。麦肯锡公司研究了1990年—1995年150起购并交易,发现30%的交易严重损害了股东的收益;20%损害了部分收益;33%创造了少量回报;17%创造了大量的回报。该公司通过对大量失败案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整合管理不善,如财务混乱,交流沟通不够,无力留住有价值的人员,组织结构调整失效,忽略文化差异等是…  相似文献   

16.
17.
一、引言 跨国公司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的基本原则,它包含短期利润最大化和长期利润最大化.转让定价是在公司产出既定的情况下对现存的生产成果进行管理,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由于各个公司的具体目标各不相同,因而转让定价的动机又是复杂多样的.概括起来,转让定价的动机可分为两大类:税务动机和非税务动机.税务动机包括减轻公司税、预提税、关税和增加外国税收抵免额等多种动机;非税务动机包括打入与控制市场、调节利润、转移资金、避免外汇风险、加速利润汇回和侵占合资方利益等多方面的动机1.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企业重组的高潮迭起,而近一两年来,一殷企业购并重组的风潮在台湾亦悄然兴起。这殷购并风潮是园何而生又是如何运作的,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洋 《特区经济》2010,(6):293-295
关于业务外包过程中代工企业的研究,多侧重于分析其利弊和实际操作方法。对企业代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很鲜见。本文研究了企业代工动机、种类、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提高代工强度有损于盈利能力,但却可以提升企业的公司实力;企业参与研发,可以增强公司实力与盈利能力,但是不会帮助提升销售增长率;企业进行专用资产投资,对公司实力和销售增长率会有提高,但是会损害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与购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回顾了各种理论背景的学者对企业文化与购并的研究;首先讨论了企业文化差异以及民族文化差异对购并绩效的影响,并对影响文化差异与购并作用机制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企业文化差异对整合的影响,总结了文化差异可能引发的冲突、冲突的演变以及管理,并列示出文化整合(文化适应)的四种模式以及购并双方选择一致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文化整合与运营整合(任务整合)、员工个体层次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