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已引 起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表明,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无法通过劳动力 市场的自发调节来解决,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分析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弱 势群体就业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相关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处湘西北部的湖南省永顺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被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转型,在新旧体制摩擦与碰撞中,本就脆弱的就业环境中更加凸显着日益尖锐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与矛盾,这已成为关乎当地社会稳定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一个实现社会和谐、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难题。破解弱势群体就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的发展中国家。就业再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它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解决得好坏,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制约着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此,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不例外,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现实话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和进城谋生的农民工。近些年来由于就业弱势群体不断增加,影响面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因此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竞争空前加剧,催生了大量的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入手分析,提出了从国家、社会、学校到家庭和个人的帮扶措施,并提出了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上,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各方面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口持续扩张和高校大幅扩招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人数维持高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就业困扰,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整体就业质量,更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时还会危及社会稳定。那么,从主管部门的角度,如何帮扶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呢?  相似文献   

7.
王金辉  王玉萍 《价值工程》2011,30(35):228-228
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愿景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SWOT"分析法,确认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就业的认知与主观期望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层级推进,还会不断缩小弱势群体和非弱势群体间综合素养与就业期望值的差距,并最终趋于同向、同步。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就业扶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失业情况的严重性、特殊性及其原因 ,提出了构建我国弱势群体扶持政策的基本原则及标本兼治、着眼未来的就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吕燕 《城市问题》2007,(5):51-56
通过对扬州市社区帮扶弱势群体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造成弱势群体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低、家庭状况差和政策执行不到位.此外,关于失业问题认识上的误区也影响了政策成效.政府在解决失业问题时要尊重个人的选择,在制定和执行就业政策时应认识到就业并不是目的,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并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才是人的追求.帮助弱势群体就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区的职责.政府应当在准确掌握这一群体动态变化情况和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兼顾眼前和长远发展,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政府要加大力度促进社区建设,调动社区在帮助弱势群体就业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区在这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非正规就业具有就业领域宽泛、方式灵活、成本低、准入条件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社会就业弱势群体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结构调整后带来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处在劳动年龄段的劳动,就业条件差、家庭生活困难、迫切希望就业,基本年龄是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就业困难群体。他们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困难重重,有的甚至夫妻双方失业,加之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相当困难。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把促进弱势群体就业作为当前  相似文献   

13.
目前,辽宁省的就业问题较为突出,成为政府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大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辽宁省政府从落实“三个代表”的高度,积极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以利于社会稳定。一、弱势群体再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到2001年末,辽宁省各类离岗职工216万人,其中,有就业要求的有180万人。为了安置这些人实现再就业,辽宁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在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交织状态下,就业弱势群体仍在持续扩大,值得认真关注。弱势群体再就业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联邦康复服务局的各项职能,该局针对残疾人、工伤、失业者等弱势群体及用人单位提供各种针对性较强的服务项目,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就业需求。其为弱势群体实施康复就业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想方设法提高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能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改制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城镇弱势群体人数统计不清。弱势群体是相对于是否就业和低收入为界线划分的,但隐性就业和自谋职业人员的收入难以核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青年就业问题、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就业弱势群体增加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世界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并不能带来失业率的自然降低为某一区域的失业率偏高进行辩解,最简单的理由是地方经济欠发达。在发展就业容量较大的三产服务业上,成效不好地区的经典性表述是:“由于经济的落后,相应的经济社会活动有效需求不足,连卖茶叶蛋也无人买。”这种说法只是道出了就业问题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关系。实际上,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带来失业率的自然降低,经济发展在扩大了就业的同时,也会由于技术进步、就业竞争的激烈而产生新的失业问题。许多经济发达而就业工作又搞得好的地方,抓住经济发展契机的同时,更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搞好促进就业工作。经济实力的增强,使缓解失业问题有了更多的支持性条件,但如果没有政府部门为民造福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就极有可能发展与失业加重问题并存。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国家或地区,面临间歇性的高失业率都是常有的事情。国内许多就业工作搞得好的地方,也并非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9.
反就业歧视     
就业歧违反平等原则侵犯了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扭曲了人力资源配制. 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身材相貌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乙肝歧视、血型歧视等等现象已成蔓延之势,使得原本就已经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化,不断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使弱势群体陷入严峻的生存困境,社会就业压力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20.
做好贫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中国当代教育一个迫待解决的问题,在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竞争中,贫困毕业生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他们只能靠自身努力,面对日益增长的就业成本,他们感到择业、就业的压力,从而出现了新的复杂的心理矛盾.本文从分析贫困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和问题出发,提出了做好贫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