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不同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对进入壁垒的理解不同,理论分歧较大。从定义来看,结构主义学派的基本立足点是相对于行业中的在位厂商来说的,进入者处于劣势的程度,而反应这种程度的则正是进入壁垒的高度或进入壁垒本身。而效率学派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定义主要是以在位厂商与进入厂商问存在需求、成本不对称性为立足点,进入壁垒是指进入厂商必须承担而在位厂商不必承担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等人提出的一种产业组织理论,它与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该理论认为,规模经济使完全竞争不可能存在,但是,只要允许自由进入,即使一个产业部门只有少数几个生产者,也足以使价格接近边际成本。在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中,上述的理论分析深入了一步,即区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如果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很高,新生产者的自由进入虽然可以使价格下降,但不会接近边际成本,进入者也要付出成本;如果该产业是自由垄断行业,自由进入使价格降至边际成本,就会发生亏损;该理论只适用于进入壁垒较低的产业,这样,自由进入就会形成收益递减,从而使价格接近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3.
1.进入壁垒过高。产业集中度越高,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价格就越高于自由均衡价格,厂商所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就越高,进入壁垒也就越高。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讲,进入壁垒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经济壁垒和政治壁垒。经济壁垒又可以分为绝对成本、技术屏障和规模经济。由于汽  相似文献   

4.
进入壁垒与石油产业组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壁垒是影响产业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石油产业来说,一定的进入壁垒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利于避免其他企业的盲目进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但应对石油产业不同性质的业务加以区分,区别实行不同的进入壁垒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产业组织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产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市场运作绩效较差等。本文从进入、退出壁垒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组织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进入壁垒失效和退出壁垒过多,因此,应加强政府在进入、退出方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产业组织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人们对产业进入壁垒机制特别是如何运用这一机制塑造我国产业组织则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英 《财经科学》2005,(2):111-117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陷入困境银行的退出壁垒、国外降低其退出壁垒的经验,提出了降低我国陷入困境银行退出市场壁垒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苗子凯 《当代经济》2016,(27):120-121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和文献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保险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主要围绕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保险市场集中程度正逐年下降,但是保险产品差异化水平较低和保险市场的高进入、高退出壁垒,致使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结构还是低寡占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传统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考察了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状况.认为市场结构属于松散的"原子型结构"、产品整体差异小、市场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广西有色金属企业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市场行为,以实现强强联合和共赢的局面;有色金属产业中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亏损面较大,单位产品成本过高,不利于竞争.最后提出了若干产业组织政策建议旨在实现优化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结构,以实现该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不会被替代,因此分析潜在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必须考虑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据此可将产业进入壁垒分为两类:同质性进入壁垒是阻碍潜在企业形成基本能力的因素;异质性壁垒是指阻碍行业内企业积累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企业间异质性的共性因素,同时也是流动壁垒。政府产业管制的取向是同时消除同质性和异质性进入壁垒,尤其是后者,这将有利于避免因产业过度进入而面临的限制进入和鼓励竞争的两难冲突。  相似文献   

12.
有色金属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工业,其产业组织结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按照SCP范式研究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总结出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进入/退出壁垒高、市场定价没有话语权以及市场绩效低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扬 《时代经贸》2010,(14):61-62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传统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考察了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状况。认为市场结构属于最松散的“原子型结构”、产品整体差异小、市场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广西有色金属企业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市场行为,以实现强强联合和共赢的局面;有色金属产业中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亏损面较大,单位产品成本过高,不利于竞争。最后提出了若干产业组织政策建议旨在实现优化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结构,以实现该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3)
文章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山西省的煤炭市场结构属于低寡占型,属于中下水平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较小、市场的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山西省煤炭产业企业整体规模低、行业整体利润偏低,安全生产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状况不容乐观。山西省煤炭企业在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推进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并完善其退出机制,以实现强强联合和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沉没成本是产业演化理论中决定市场结构的外生变量,行政进入壁垒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特有的产物.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从行政进入壁垒的视角分析了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沉没成本降低带来的价格效应大于选择效应,即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程度,但行政进入壁垒的存在会抑制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轿车产业的SCP范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静  刘东勋 《经济问题》2006,(11):32-34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对我国轿车产业的产业组织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轿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再加上进入壁垒的“软约束”和规模经济水平不高的制约,我国轿车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价格战”硝烟四起,行业利润下滑,产能过剩等各种问题。鉴于我国轿车产业的产业组织现状,我们应该在产业组织政策上做出相应调整,加大以市场为主导的兼并重组力度,降低行政性壁垒,提高市场集中度等,以获得更好的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经济下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换个角度来说,进入壁垒也就是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进入壁垒大小反映了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沉没费用、产品差别、技术优势等。由于知识经济有着一系列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征,所以在知识经济下,影响和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规模经济壁垒。在工业经济中,生产具有大批量、标准化、少品种的特点,因此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产能过剩的基本理论和不同的检验方法.根据有关产能过剩与产业壁垒的相关文献,从产能过剩的基本理论不同的模型出发,侧重分析产能过剩作为一个进入遏制,设立产业壁垒的手段所起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鹏  郑翼村 《时代经贸》2006,4(10):25-26
目前,我国关于艺术品拍卖市场方面的研究及论述相当缺乏、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所提供的市场结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及其与专业化经营的关系,提出专业化经营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产业组织的视角,利用2001~2005年我国A股审计市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进入壁垒、生产能力扩张这两种竞争因素对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后证券审计市场政策性进入壁垒提高后,短期内证券审计市场价格竞争有所削弱。但在长期,外生的需求增长导致各事务所生产能力快速扩张,使得市场竞争加剧。从整个研究时期看,进入壁垒提高带来的减缓竞争效应仍大于生产能力扩张带来的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