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6,(10):9-9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最近接受花旗集团116.8万元人民币捐赠用于资助“格平绿色助学行动”。“格平绿色助学行动”是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先生在2003年倡导、出资,香港绿色力量、广东中成化工等组织资助创建的一种新型公益行动——扶贫、生态恢复与助学相结合。该项目旨在通过向贫困儿童家庭提供资金、科学技术的援助和政策的扶持,实现“一朝受助,持续自强”的行动目标。  相似文献   

2.
别样的学堂     
秋天,开学的季节。南来北往的大小学子怀揣不同的梦想,走进不同的校园。不过,对有些学子来说,迎接他们的校园,却是如此非同一般。“零成本教育,大城市就业。”这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为贫困农村孩子描绘的美好图景。鲜为人知的是,这所学校是台湾首富王雪红投资兴建、海内外众多爱心人士合力参与打造的一个公益助学平台。按照王雪红的设想,这一“教育扶贫”模式将在西部等更多贫困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主要模式。在财政供需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对其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成本产生于多个部门,且部分缺乏会计记录。借助作业成本法的理念,本文从流程和部门两个维度构建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成本的核算框架,确定具体核算方法,对案例县的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和成本效益分析。研究结果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高覆盖和低违约需要大量成本支撑提供了初步证据,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可行路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成本核算方法亦可为多部门联动项目,如精准扶贫、公共卫生事件等项目的成本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六一”期间,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江佩珍委托公司工会和团委,把价值20000元的扶贫助学物品及30名贫困学生1年的助学捐赠金,分别送到了来宾市忻城县广西金嗓子北更中学,河池市东兰县广西金嗓子坡索小学等贫困山区学校。  相似文献   

5.
陈颖 《发展研究》2006,(8):14-16
1999年,我国开始由金融部门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该政策作为大学贫困生资助项目之一。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不尽人意。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数据显示,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究其原因是银行在经营这一项业务时面临着社会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银行、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6.
《经济改革》2011,(11):76-76
中国移动陕西公司联合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2011年度“爱心100”助学行动的捐助仪式在西安举行,这标志着“爱心100”助学行动第六次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年的“爱心100”助学行动总共募集捐款超过220万元,陕西省516名贫困大学新生每人获得了超过4000元的资助。由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发展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高等学校贫困生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为使这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从1999年起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助学贷款经过一段时间火热后却出现相对冷却的局面,表现为国家助学贷款不能  相似文献   

8.
从学校角度浅析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笑炯 《经济师》2009,(1):73-74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此贷款风险程度较大,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文章针对其原因进行了积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吴小钢 《时代经贸》2007,5(9X):174-175
文章在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实际运作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教育金融在高等院校助学贷款业务方面的缺失,提出了发展教育金融,开展商业化助学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眸已经过去的2004年,这一年,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遭遇了最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大面积停贷,如果不是国家紧急调整助学贷款政策,真不知中国高校的贫困生们如何生存。在讨论国家助学贷款生存现状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美国实施此种贷款比我们早,  相似文献   

11.
余梦 《时代经贸》2011,(12):49-50
勤工助学是高校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重要助学措施,也是我国高校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本文在对当前高校勘工助学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医学院校建立可持续发展勘工助学的设想,对完善我国高校学生勘工助学帮困体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睿 《时代经贸》2013,(4):162-162,1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普通高校为主开展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成为了自考社会助学的主体,很多主办高校都把全日制自考助学作为创收的重要来源,较少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主要分析了普通高校全强制自考助学中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状提出了提高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于1999年起试行,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强制性、各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及国家征信系统的不健全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中相互间不断进行博弈,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为例,从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例如:目前河南模式的应用仅局限在河南省内,助学贷款需求远未实现;风险补偿金的发放周期较长,教贷中心和高校前期垫付大笔运作成本,高校资金压力增大,以至于出现高校“惜贷”现象;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等。对各利益主体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提出优化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4.
王朋 《经济论坛》1998,(6):14-15
走可持续发展的信贷扶贫道路王朋一、忽视可持续发展,扶贫资金陷入“黑洞”到目前为止,国家扶贫资金的80%以上采取贴息低息贷款方式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未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部分资金所发挥的作用与其在扶贫投入中的份额及数量都极不相称。1资金回收...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的五年中,弊端日益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国家、银行、学校、借款人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制度,发行助学贷款彩票或教育彩票为其筹集建立担保基金,同时可通过在借款人的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改变担保方式等方法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扶助贫困学生的重大下政策举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行比较缓慢。要打破国家助学贷款中的“瓶颈”,加大助学贷款政策宣传的力度;建立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机构;建立助学贷款保险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助学贷款工作高度重视。但近年来,我国助学贷款工作虽发展迅速,但前景堪忧。如何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风险防范、规避机制,减少助学贷款运行中的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红  陆新文 《时代经贸》2008,6(19):33-34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半公共产品,由于我国国情和助学贷款的本身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在施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风险,本文将从银行的角度来分析银行面临的哪几种主要风险,并且对于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以来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国家助学贷款与“五金”结构失衡;其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经营相冲突;财政的有限分担机制使商业银行无法出清风险;贷款制度主要要素的规定不够科学;贷款驱动机制不合理;贷款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结构;建立将一般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的体系以及建立政策性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20.
尹太环 《经济师》2008,(2):205-205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家庭经济因难的普遍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由学生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以借款人使用作担保的助学贷款。该助学贷款在解决贫因生及时入学上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在开办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