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农民工市民化。为了推动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新市民,必须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财政金融制度方面进行体制创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制度缺失,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元结构转变,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物质条件,营造体制环境,构建发展平台,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物回归到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价值所在。文章立足中国农民工市民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析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意蕴,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价值意义以及当前的现状和困境。文章认为,应从认识、主体、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层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体而言就是政府的管理理念要由物本观念向人本观念转变;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增强农民工主体意识;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良好的、宽容的社会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创造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生存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3.
黄雨艳 《中国经贸》2014,(10):120-12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解决城镇化高速发展中的问题。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重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核心,“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同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海娥 《发展》2015,(4):112-113
本文以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整体素质的教育以及培训路径,对于推动全省城乡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柳 《魅力中国》2014,(22):54-54
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农民工市民化正成为判断城镇化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农民工市民化和城镇化的含义以及农民转移城市的原因,总结了农民市民化对城镇化发展的意义。最后讨论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进 《黑河学刊》2014,(7):16-16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的待遇保障系统,以便农民工能够获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而"还农民工市民待遇"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质,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保障问题、工伤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涉及农民工成为市民的核心权益问题,亟需社会保障出面对其加以解决,以助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重点已经从量的扩张逐渐过渡到质的提升,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宁波外来人口结构性特征的分析,梳理了实现外来人口市民化需要破解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这项工作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关键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强调和维护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二是为不够条件落户或者不愿落户的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类平 《中国城市经济》2011,(3X):262-262
农民工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群体,随着人数增多,有城市化的迫切需求。这有利于我们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国特色的城乡人口转移和城乡和谐发展。但是农民工市民化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有社会原因、制度原因、农民工自身原因,本文主要是探讨农民工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以及制度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林  侯欢 《改革与战略》2014,(8):111-115
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农民工享受应有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模、结构、效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实中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与之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需求能力不足、政府企业供给职责缺位、财力匮乏、社会保障制度固化以及立法滞后方面的局限。应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主体参保能力,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供给主体供保责任,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积分入户政策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率先贯彻中央和省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入户难的问题。文章在阐释积分制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列举出部分采取积分制的城市,同时梳理了广东省佛山市这个特大城市以及上海和天津这两个超大城市的积分制指标管理体系,区分不同省份积分指标,并在分析了现有积分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完善积分制度和积极开展社会福利改革,从而更好更快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从最初的希望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转向为希望在城市中中定居、获得市民身份,而这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文章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出发,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探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合理、健康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何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2):129-132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它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导致其融入企业发展的困难,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凸显,主要集中在内容、理念、方法和环境方面,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阻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作为理论内核,突出强调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视,实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协调和可持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新型城镇化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文化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和提升人力资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上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成本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长足进步。按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整体看,尽管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大体一致,但大城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结构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协调性有待提高;从主体看,由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都偏低,城市常住人口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融入城市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又面临多重困境。农民工融入城市难,既有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性障碍因素的根源,也有人力资本总体水平偏低、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不足等非制度性障碍因素的影响。对此,应当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和采取有力举措,进一步破除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各种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市民化。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在我国市民化过程中,开始逐渐倾向于就地市民化,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立法不健全,制度衔接差;资金筹集难,可持续性不强;投保范围的局限性,代际问题突出;管理缺乏专业性,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差等问题。积极寻求农民工就地市民化中"新农保"制度障碍的对策,完善"新农保"制度将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惠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关键。如今,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被视作"主力军"的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失范"的最大限制是公共意识培育的"缺位"。由此,将经济行为、身份认同、政治参与、空间规范等纳入农民工公共意识培育的基本内容,摸清其面临人力资本水平乏力、顶层设计政策失位、社会支持偏见排挤、代际传递根深蒂固的处境,在"赋权"、"增能"、"调适"上着力构建一套农民工公共意识培育的责任分担、顶层设计、社会参与、素质养成最优机制,是推动农民工真正市民化的亟需举措。  相似文献   

20.
杨东  胡孝红 《黑河学刊》2013,(5):184-18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公平正义角度探析农民工群体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关系到他们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通过对农民工群体价值冲突的分析,提出区分冲突类型来消解冲突矛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