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既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文章在调查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本文基于对先进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和途径的研究,并结合四川省的产业现状,从促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快速集聚资源、有选择地发展四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以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借鉴"硅谷模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营商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有利于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对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将发挥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要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必须首先明晰其关键影响因素,为此,研究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生产要素聚合、成果转化与创新应用、扩大开放合作、金融支持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具有自身特点,对土地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等特征,在经过充分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襄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呈现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但其商业银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贷款条件较苛刻、担保机制不够完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本文结合襄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推动襄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因子分析法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孟康 《企业经济》2012,(9):106-109
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会有所不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强调经济社会安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强调区域资源禀赋、技术经济特征和区域技术经济需求适应性,因此,要注重结合地区产业基础现状,考虑产业技术进步吸纳能力和社会效益,来选择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以上考量,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数学模型,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了中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7.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一、制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主要思路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  相似文献   

8.
一、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如今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不断加剧的全球化竞争以及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抢占科技、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如何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热门话题。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新兴行业。我们必须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以集群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经济价值和时代意义。文章以珠海三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和现状为例,论述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企业、政府和智力机构等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归纳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是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产业主体之间形成合力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最后提出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平台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雨久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伞局千¨长远发展具有蘑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甯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  相似文献   

12.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缩小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吉林省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下,将科学选择与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吉林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为了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美、欧盟、日、韩、印等国采取了各项政策措施,其成功经验对于吉林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晨  李理  李博欣 《财会月刊》2023,(22):22-3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普遍偏低,而ESG理念的兴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赋能提供了新的机遇。选取我国2011~2021年143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对ESG表现与企业融资效率的关系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并探讨产权性质和外部环境对ESG表现与企业融资效率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ESG表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有积极影响,该积极影响主要由公司治理(G)所驱动且具有滞后性;随着时间的推移,ESG表现会对创新产出产生积极作用,进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从长远来看,ESG表现通过提高创新产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提升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而产品市场竞争并未充分发挥其外部治理效应,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ESG表现通过创新产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的作用会被弱化。本文拓展了ESG表现与企业融资效率之间作用机理的研究,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并以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即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和效益,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周转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基础是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的发展,是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文章选取四川4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上海的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对比样本,运用相关财务指标,对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营运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近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营运能力在不断上升,但发展情况整体不如上海地区,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河北省要实现"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积极培育并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这是关系河北省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推动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缩小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吉林省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下,将科学选择与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吉林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为了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采取了各项政策措施,其成功经验对于吉林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于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上海海洋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在分析上海海洋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上海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四个产业为例,分析了如何发展这些海洋新兴产业,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促进上海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并指出促进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通过对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通过促进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推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