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始于五四运动时期,是由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启的.他们对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有深远影响:他们指明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间接的提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支持;为中国文化现代化锻造出一支坚实可靠的后备军.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在不同现代化模式中的异同,以此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认为,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因素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中具有相似作用机制,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从分配角度看,西方现代化难免走向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本文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现代化从学理上看是西方理性精神的产物,科学主义是其重要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如何协调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价值的关系,是摆在我们现代化道路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当前中国的文化热恐怕是近代以来第二次。您看这两次文化热的出现有什么联系,或者说历史必然性? 答:两次文化热的出现都同中国近百年来的根本课题——中国社会要走上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这个课题提出已一百五十年了,可至今远未完成。我们现在有必要从总体上对现代化的历程作出反省。中国周围有些在历史传统上深受中国影响的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等,在不同层次上都已走上现代化,远远超过了我们。而我们花的代价比他们大得多,经过了一百五十多年,为什么不能成功?这说明中国的根本变革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不是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指标(这四个指标实际上只是一个表征性的东西),而是要求我们走向社会文化形态的全面革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历程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关键。为此,必须注意和解决好的问题是:首先要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具有科学的文化意识,要了解和研究各国教育的特征和改革与发展,就要了解赖以铸就各国教育特征的文化传统;再次要正确处理好三个矛盾和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选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否适合现代化的发展的问题,其实是100多年来中国知识界的所关注的中心问题。由于受知识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持立场相差悬殊。改革开放之后,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只是在短期内占据上风。在大多数的时间中,人们逐渐倾向于认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应正视传统文化的作用。这既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方向的影响,同时民族主义和世界范围内对于文化一体化和多元化的讨论也有助于人们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正面作用。在肯定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相协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政治文化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历史课题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国门打开之后。在“救亡压倒启蒙”的主旋律下,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坎坎坷坷,任重道远。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西方”与“传统”之间徘徊,恰恰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文化谋求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两难困境,而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就是要试图摆脱这种困境,这一现代化过程同时构成了近代政治文化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韦伯庞大的宗教社会学体系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视角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文化观念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韦伯思想的启示意义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冲突,"全盘西化"与"固守传统"都是不对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传统的现代化,即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之精华,吸纳西方先进的文化元素,构铸新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大多缺乏系统性,其学术成果多半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成果重复多,缺乏那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性辩证研究。其热点和焦点集中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历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现代化带来了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文章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探析中国人公民意识的发展历程,并进而分析公民意识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2004年我国有1.2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占农村总劳动力的1/4左右。“民工潮”无论对城市,对农村,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首先,农民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个主要来源。他们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后备军,发挥着城市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随时可能被工商部门吸收。其次,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国城市的现代化与人口的现代化是同步发展的,互为因果的。由于农民来源地不同,他们与现代工人阶级杂处一起,加上城市文明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等越来越远离传统的约束,越来越靠近现代文明。再次,作为文化信息载体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文化处于多元并存的格局状态之中,承担着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任务。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意义是双重的,不仅有利于本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同时还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大众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经历了30年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它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一起主导着当下中国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要文化形态之一。这种文化形态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现代化传播技术等方面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惠敏 《理论观察》2002,(4):102-104
我国正致力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既不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全盘否定 ,也不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翻版 ,而只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超越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分化与整合的二元互动互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季晓南 《上海国资》2022,(12):58-61
<正>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建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筑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老字号品牌是中华文化的重点载体,是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力量,推进老字号的传承创新发展,对实现二十大强调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对建设文化强国都有积极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以人的现代化为诉求的思想革命,其重要使命就是对国人进行启蒙,它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学为轴心的传统文化,但它并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民主与科学的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五四先贤们激烈的反传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他们对民主的追求也仅仅停留在形而上学的呐喊上,而缺乏人权和法治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大量投资拓展业务,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加紧进行文化扩张。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占领一个国家的土地,而是通过文化渗透在意识形态上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进行控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上曾一度辉煌影响巨大,但是因为近代以来鲜有创新而影响日渐式微。大学的基本功能是对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作为文化机构,大学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政治文化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农村的和谐与现代化。为此,我们需要搞好民族生态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完善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开展舆论宣传,增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和信任;以人为本,培育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主动吸纳借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先进政治文化资源。综观当前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的路径,可以看到我们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所走道路、所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不相同。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天才 《魅力中国》2014,(1):128-128
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内涵上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现代化的基本领域看,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个人等社会诸方面的深刻变革在内的系统工程”[1]。在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这几者当中,经济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志。而包括经济现代化在内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是由科学技术推动的。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必须由科学技术来推动,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