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韩国技术跨越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技术跨越路径有很多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韩国由于善于利用国际资源,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才在学习和实干的基础上迅速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韩国可以说是在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基础上实现经济腾飞的典型国家。其核电技术在20年内实现了从引进到自主制造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技术势力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苏南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苏南科技资源配置规模强大,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势力。原因在于企业家要素和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欠缺,因此,提出要内重企业家培育,外重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完善,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势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福建科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财政等多元化投入体系建设、完善科技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政策、构建科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系统、完善福建政府采购制度等激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型企业群体,现已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新亮点,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活力之源。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激发民营科技企业的活力和实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5.
提高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湖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依据湖北省经济普查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将其分为4个子能力模块,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湖北的资源优势条件,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留住本省人才、提高科研素质,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盈利能力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类型和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技术创新的根源上挖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方式。从协作方的技术关联度和产业相似度两个维度,可以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协作研发类型分为竞争型、博弈型、缺乏型和理想型4类;从知识可控性和知识存量两个维度可以把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分为协作伙伴的搜寻、协作研发过程的设计、创新知识的整合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4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提高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关于自主创新能力要素及演化发展的研究还较为零散,尤其是基于何种路径实现其演化升级,现有文献缺乏足够的关注。基于“能力的本质是知识”的观点,以金风科技并购德国VENSYS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剖析自主创新能力要素并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自主创新能力要素可分为外延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内生创新能力,其演化路径是以外延创新能力为起点、内生创新能力为终点的动态积累过程,其中海外并购是集成创新能力发挥过渡作用进而推动外延创新能力向内生创新能力转化的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多因子关联分析及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大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小.湖北省大型制造企业虽然是湖北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但自主创新力度不强,水平不高,创新型人才团队短缺.最后,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金融支持、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提升湖北省大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仅靠科技企业的努力,还需要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及各种科技创新扶持手段的共同作用。本文将科技保险与其它科技创新支持手段从经营主体、资金来源及对股权的影响、支持渠道和支持时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明确科技保险在科技创新支持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即科技保险能有效化解、转移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面临的科技风险,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通过对我国科技保险试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剖析,最终提出解决科技保险存在的问题,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科技保险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中小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研究首先分析无锡市中小企业的组成以及它们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继而进一步剖析无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无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策略和路径,以推动无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王建英 《经济论坛》2011,(11):105-107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而目前河南省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本文深入分析了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现状,找出了其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制约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娱 《技术经济》2009,28(3):17-2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情况;依据现代新增长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产业结构已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跨越,工业主导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最后,提出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快创建协调高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包松林 《江南论坛》2005,(11):26-27
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其路径是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突出表现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加强执政能力,实现富民强市,关键词就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步伐,迅速提升科技的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扩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杨 《当代经济》2007,(9S):106-107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新型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本文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力图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高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行为主体做出创新决策并付诸实施,最终获取具有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各种能力的总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受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真正理解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需要把握其动态性、非封闭性、独特性和系统性的特.最。  相似文献   

16.
赵杨 《当代经济》2007,(17):106-107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新型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本文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力图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高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创新能力愈来愈成为增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而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由于其创新系统理论至今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所见尚少,因此,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如何评价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新型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本文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力图从根本上进一步完善武汉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高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对科技成果转化和能力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主创新的内涵,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模型.该模型包括5个要素: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知识结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学习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合作意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意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共同愿景,并采用量表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些要素的支配关系进行了识辨,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为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林生 《生产力研究》2006,(9):123-124,138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内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对形成创新人才的聚集,改善区域创新环境都有正面效应,研发机构的本土化增强区域的企业创新能力。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