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2.
广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玉林作为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境内的船埠港、辛仓埠等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玉林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意义,探讨提升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交往日益频繁,贸易额逐年扩大且增速较快,但贸易总额过小,市场集中且产品单一,又面临国内外积极采取措施占领东盟市场的新形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广西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广西必须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政策优势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扩大区域外生需求,扩大经贸、产业、金融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城市的沟通与互动,完善重点企业联系机制,才能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经济的全面开放合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但是口岸效率低下、通关程序繁琐、规章制度不透明的"贸易的非效率"等隐形贸易壁垒阻碍了贸易增长,提高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本文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选取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四个指标对中国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利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对外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超过了GDP对出口的影响。最后,本文模拟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后,中国对沿线各国出口贸易增加额,结果进一步证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不仅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未来世界发展格局和全球治理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走向和发展态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东南太平洋通道、西南太平洋—印度洋通道和东北太平洋—北极通道等三条通道。从实现基础和发展前景看,东南太平洋通道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发展方向,东盟国家则是重点合作对象。总体看,双方合作基础较好,产业互补性较强,但要重视已经显现或可能产生的一些经济特别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未来,要以沿线战略支点为核心,以重点合作区域为支撑,从增强政治互信、加强产业分工、强化海洋开发、增进人文交流、加强华侨联系等方面多管齐下,努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全面提升务实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期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一超多强的复杂国际格局下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周边格局的有力手段,它旨在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印度的海洋战略作为印度洋上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印度的海洋战略入手,分析了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印度的"东向政策"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化交融,两者在教育文化领域方面都有着深厚的、悠久的历史基础,共同为创建璀璨的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国和东盟应进一步继续发挥教育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纽带作用,促进教育文化、人文交流的宣传、研究和深化。本文将从中国—东盟在教育文化领域中的合作基础、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了解和把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在教育文化领域中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的支撑点,提升沿线港口的运行效率是加快沿海贸易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海上战略与港口建设的重要研究,运用DEA分析法评价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1个港口2012—2014年的动态效率,进而运用Malmquist指数与聚类分析对近三年港口区域差异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深入研究了引起港口生产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的一条友好通商之路,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基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加入了很多新时代的因素,这给了福建这个处于有利地位的城市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福建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是第一个对外进行通商交流的口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处在沿海地区临近发达国家,海岸线悠长,很早以前就开始进行外贸发展,所以福建有着其他地区都没有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优势。在新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福建要充分发挥海洋特色的优势,创新改革海洋产业结构,在发展新兴的海洋产业方面多下功夫,重视与临近国家的贸易往来,发展合作关系。除此之外,在各种海洋设施,基础建设问题上也要加快建设速度,要想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就要有好的服务水平。本文主要针对福建在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口岸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福建运用的发展策略,还有和其他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用个人主义文化与环境主义文化的对立来解释英汉语在词汇、日常会话、禁忌语、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明语言、文化、思维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探索了中国本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点与难点。强调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宗旨首先是要保证本土文化对外交流渠道的畅通,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论证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以文化间性主义为理论依据,抓住契机,讲究方法,巧妙传达本土文化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顾全共性与个性两个层面的客观实际,拥有更深更广的文化交际的可能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品牌建设是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借助品牌冰山理论阐述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海丝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泉州海丝旅游产品在产品品牌主题定位、产品功能塑造、产品品牌传播、产品品牌忠诚度维护等方面的产品品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000—2013年贸易数据,测算诸如国际市场占有率等4个指标来评估沿线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整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中印度、埃及与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而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阿联酋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而分行业来看,中国在交通运输、建筑业等劳动及资源密集型服务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上竞争优势突出,新加坡在金融、保险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上享有竞争优势,泰国、马来西亚在旅游等资源密集型服务上优势明显。从影响因素来看,国内消费水平、资本存量、服务业开放度、政府行政效率、信息基础设施等因素的改善均有助于提升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因此,应着力推进中国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中的短板,培育和完善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业,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被誉为全世界现代化最成功、发展最全面的穆斯林国家之一。同时,位于东南亚中心位置的马来西亚也是一个拥有多种族群的典型的亚洲多元文化国家。经历过从英国独立并组建联邦后的五十余年的发展,马来西亚在人均收入、竞争能力和经济结构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在国际竞争力评价的背景下对马来西亚国家竞争战略的梳理,找出马来西亚现代化背后的动力并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内部因素,同时,作为TPP的成员国,其在TPP中的定位、成本和收益也是分析其战略路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追溯明、清时期朝廷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所进行的经济交往,及由此所形成的物资流通通道,即所谓的“丝绸之路”,概述了这一时期和这一地域的经济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闽人受西风熏染较早,自古善于海上贸易,曾一度成为中国的十大商帮之一.福建海上贸易的发展是由客观的资源禀赋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海上贸易促进福建发展,引发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变,刺激闽人的成就意识,丰富闽商海洋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汉民系文化,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广东的客家文化旅游已粗具规模,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丝绸之路理念的衍生物。古代丝绸之路是该经济带出现的重要基础。但通过一定的创新与发展,该经济带又有着与原本的丝绸之路不一样的特点与模式。作为亚非欧国家经济的连接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促进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该经济带的具体概念和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广东人的消费理念正由消费的经济导向转向消费的文化导向,"消费文化"建设成为广东文化建设的基础。要营造高品位的消费文化,必须从客观的生产消费文化和受消费者个体行为支配的主观消费文化两方面入手,推进消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公平的消费文化社会机制,加大精神消费文化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