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趋于结束。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劳动力市场转折是长期趋势的开始,因此,需要从劳动参与、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趋于结束。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劳动力市场转折是长期趋势的开始,因此,需要从劳动参与、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制度和社会因素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转轨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体现在城乡分割、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等,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进一步扩大可阻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认为,相关制度改革是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高速增长,而失业率却一直上升。出现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除了中国人口数量的巨大外,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也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彼德.多林格尔和迈克尔.皮奥雷提出劳动力市场分割以来,根据各国不同学者的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有很多种类型,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分割状况也不同。我国目前对就业产生影响比较大的分割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二级分割和城乡分割。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工作条件较好,福利待遇较好的一级劳动力市场和各种条件都较差的二级劳动力市场,且两个市场存在隔离,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隔离也阻碍着就业的增加。打破这些分割,构建一个公平的、具有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为首属劳动力市场和次属劳动力市场,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成为次属、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而且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对劳动力市场各个不同主体和交易环节进行分析,认为看似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却是各自在其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因此,在我国建立统一、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对农民工群体因势利导。次属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虽然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但未来长期的一段时间依然是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为首属劳动力市场和次属劳动力市场,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成为次属、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而且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对劳动力市场各个不同主体和交易环节进行分析,认为看似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却是各自在其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因此,在我国建立统一、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对农民工群体因势利导.次属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虽然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但未来长期的一段时间依然是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平均9%的增速中。劳动力的波动的贡献占了21%.著名经济学家蔡昉认为。带动中国经济今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结构的重组及经济复苏,其劳动力市场机制及供需关系也在经历着一个发育、发展及完善的过程。在俄罗斯劳动力市场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中,中国和俄罗斯的劳务合作发展受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政府行政阻碍将逐渐减少。而宏观经济形势及当局的移民政策也在影响着俄罗斯劳动力市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以重创,外国劳务较为集中的一些领域,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平均9%的增速中,劳动力的流动的贡献占了21%。著名经济学家蔡防认为,带动中国经济今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西方经济管理理论的引进,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也得到了我国经济学者的重视。本文着重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经济管理效率进行分析,以促进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理解,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产生后,我国劳动力大规模失业、就业问题突出。为此,需根据劳动力市场政策引导需求,制定利于支持服务中小规模企业经济恢复的劳动力政策,增强国家财政经济政策支撑职能,应对新冠肺炎冲击力。本文积极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反应及其应对政策研究工作,旨在促进劳动力市场恢复,科学调控我国劳动力市场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增速下滑,尝试从人口经济学的视角进行解释.通过对美国的考察,发现人口世代规模的增加和减少的滞后效应会传导到大约20年后的劳动力市场,并藉新增劳动力的增加和减少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冲击.对中国数据的检验,即对中国过去人口世代规模演变轨迹的考察也发现与美国类似的结论.由于滞后20年的人口世代规模的下降带来的当前新增劳动力的减少是导致目前我国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构建一个内生优化模型进一步考察了90后和“00”后生育低谷进入劳动力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90后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的2011年左右,中国经济增速为8.5%,且以后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到2023年时为3%;“00”后进入劳动市场的2021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将在一个低水位上轻微下降,并从2023年的3%下降到2031年的2.1%.上述这些发现,将使得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趋势性特征以及在制定新常态时期中国所面临的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口红利消失等宏观经济问题的政策中,考虑人口世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过程,可能经历两个阶段:出口拉动的低劳动力成本阶段,和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规模效益增长阶段。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这一过程可能要经历几十年时间,但现在已经悄然开始。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表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已经开始上升。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极其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对于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界定、必要性及政策效应的评价研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界定,对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国外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综合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缺乏对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缺乏运用国外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对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进行评价,以及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西方国家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话语     
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很简单——大家都懂得一个道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二是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外,中国还有超过十万亿元人民币的储蓄。一个市场,一个劳动力,一个巨大的内部储蓄,这就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力量,也是中国发展的潜力。有这三条,不要怕中国经济上不去。而且这个优势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劳动力市场极化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南北贸易和中国-发达国家间贸易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贸易和中国-发达国家贸易显著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极化,其中,中国-发达国家贸易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边际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还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主要因素,国际贸易是次要因素,并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极化。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限购让人产生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不良联想,相当于削弱货币的支付能力,将购房资格与户籍、纳税证明等结合到一起,阻碍了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笔者支持房地产调控。挤压泡沫以免中国金融、实体经济崩溃,但调控手段必须符合市场要义,必须以财税、货币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与国家经济市场环境的开放密切相关,但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最容易实现资金、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在于劳动力成本优势,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在这种表面的经济繁荣背后还存在着严重的消费力不足问题,随着我国2017年供给结构的调整,现代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显著变化,要想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就需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文章综合探讨了人力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发展政策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时劳动力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特点,劳动力市场化并不充分,低端劳动力进入市场存在素质障碍和信息障碍,高端劳动力进入市场存在政策障碍、加快劳动力市场化进程,一是要求劳动力市场重心下移,让市场走近广大农村,便于低端劳动力低成本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促其有序流动;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从政策上打破人才单位所有制,促使人才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蔡昉  王美艳 《新财富》2005,(11):57-57
长期以来,中国经历着一个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路径。通过源源不断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廉价劳动力,中国企业以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了连续25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随着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端倪,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和政策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