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次贷危机暴发以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实力此消彼长,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逐渐在两种制度和力量的博弈下重构: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的上升催化了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代表的原有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框架的碎片化,使得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出现"互动"与"磨合".因此,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成为两个平行体系是不可能的.论文指出,从"接受"+"内化"国际规则,到"接受"+"借鉴"国际规则,再到"参与"+"接受"国际规则,直至"参与"+"引领"国际规则,中国已经完成了从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到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角色转换,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将在"互动"与"磨合"中长期并存;同时,中国也将通过上述四种形式的渐进式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相似文献   

2.
正金融危机之后,批评中国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怀疑,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最终加深了中国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并阻碍国内消费的增长。还有人怀疑.金融危机之后,诸如中国这样的低消费、高储蓄国家的增长模式是否时宜?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可能不够强劲,出口不能像过去那样继续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归宿将是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越来越被追捧,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低环境成本为全世界制造低价产品,全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大国寡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的是一条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依托的制造模式。中国的劳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26.8%,低廉的劳动力支撑了一个制造大国,使中国成为了为全世界做代工的世界工厂。这种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按可比价格计  相似文献   

4.
声音     
《光彩》2010,(10):1-1
仅以对美贸易顺差为由,批评人民币汇率,是没有道理的。——随着中期选举临近,美国国内批评中国汇率政策的声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作出回应由于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若没有"三大油",中国经济早乱了。——刚刚卸任国资委主任一职的李荣融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未来10—15年,80%的富翁将向富二代移交财产,但有六成富二代将是"高消  相似文献   

5.
起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硝烟依然未去,越演越烈,波及欧亚许多国家,2010年起欧洲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此次次贷危机也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尽管当前并未显现,但可能会大大改变中国的经济形势。鉴于此,本文对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过量为主要原因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发展模式、人民生活模式、能源消费模式的新一轮思考.特别是至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关键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由于中国在稀有金属资源、市场前景、创新技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的低碳经济革命正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结构失衡下高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策略.  相似文献   

8.
《商》2012,(18):37-37
依旧没有落幕的全球经济危机不仅重创了全球金融业,也在催生全新的经济和商业模式。对于在全球经济新版图中日益举足轻重的亚洲而言,探索未来经济的模式和路径,已成为当务之急。以"塑造未来经济"为主题,世界经济论坛第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将于今年9月11日~13日在中国天津举行。中国应如何面对未来经济的挑战与机遇?新领军企业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在"板块"结构中发育起来的,这种"板块经济"最早源于中国历史上自然经济的小农模式和家庭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只是将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镶嵌在"板块"的外表,而没有实质性地改变这种"板块"结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选择是先实行商品经济,利用市场的力量逐步积累起发展工业的基础,然后实现现代化的赶超.但在当时,商品经济形成所需的一系列关键条件难以具备,于是便有了另一种选择:用镶嵌经济的办法开始中国的工业化.这是一种激进的、大跨度的、非平衡发展方式,其核心是在原有的自然小商品经济母体上嵌入现代经济因子,试图以此培育起现代商品经济的新芽,城乡长期分割从此形成.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分布不平衡、地区行业差异显著等长期存在的深刻矛盾,中国政府加快了从原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到"创新、绿色、环保"的新模式转变。2013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加快中国经济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理念,中国经济由此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现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适应经济转型将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中小企业现状出发,针对各种问题,为中小企业提出加强管理、适应经济转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因而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自近代经济开始发展初期就遭到了很多敌国的欺辱,中华民族为了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向西方经济方式一步步靠拢,学习各种西方的文化甚至再制造武器方面也不断向西方学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大折损,更有甚者提出"全面向西方靠拢"这种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的口号。虽然目前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在"中体西用""中西结合""以人为本"的道路上坚持自己民族的根本适当借鉴西方经济文化,当下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自始至终都引人深思的话题,也是万人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价值的发展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于诗琦 《商业时代》2015,(1):128-129
所谓"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是我国政治社会背景与国际经济形势相结合的产物,对其进行深入探究,能够推动我国经济体制与产业模式加快改革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深入解读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概括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难题与基本形式、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大经贸》2012,(7):72-74
2012年的中国社会,具有政治"过渡期"的发展特征。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平稳交班"是今年中国最大的政治,一切经济、政策都将服从这一大局。有人认为,2012年的中国社会,具有政治"过渡期"的发展特征,既不同于"08危机模式"下的行情,也不同于"常态模式"下的行情,而是具备"政治市"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中美经济合作模式曾经给双方的经济增长做出过贡献,在新的形势下,这种模式需要调整。破解中美经济合作的"双赢"之道在当前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审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中美经济关系,可谓波折不断:经济再平衡、汇率、知识产权保护、政府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自近代经济开始发展初期就遭到了很多敌国的欺辱,中华民族为了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向西方经济方式一步步靠拢,学习各种西方的文化甚至再制造武器方面也不断向西方学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大折损,更有甚者提出"全面向西方靠拢"这种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的口号。虽然目前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在"中体西用""中西结合""以人为本"的道路上坚持自己民族的根本适当借鉴西方经济文化,当下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自始至终都引人深思的话题,也是万人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价值的发展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物为本"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的阻碍。提出了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为实现这种转变的所需采取的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从"资源诅咒"引发机制的视角将中国、美国的资源和经济纳入比较分析框架,初步从"资源诅咒"贸易条件、"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制度机制四个引发机制的角度分别对中、美两国进行评估和分析。最后就中国面临的"资源诅咒"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的特点、挑战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指的"中国模式"可以细化为中国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甚至这一模式背后的文明价值观。中国模式的特殊性除了形成寻求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模式外,政治模式和文化模式也渗透其中,几者相互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要全面地探讨"中国模式"是个复杂的工程,本文中提到的中国模式主要基于中国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政府罕见地犹豫是否要出手重振增长,这是个正面信号过去中国经济总是习惯性地超越预期。但今年,中国经济可能要让人失望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首次在新世纪中跌破8%。随着全球经济愈加依赖中国经济,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20.
新短缺经济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洁  徐凯 《国际贸易》2006,(6):11-15
本文的"新短缺经济"是指中国在摆脱产品市场上产品短缺之后,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出现的一种与传统短缺经济完全不同的要素短缺经济.这种新短缺经济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表现在外贸上则是中国粗放型外贸畸形发展的必然反映.它使中国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短缺,极大地制约了"自主性经济增长"的空间,加大了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极可能陷入"悲惨式增长".因此,要走出生产要素短缺的"新短缺经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转变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