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7,(240):1-17
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动力是自主创新。在数字程控交换机阶段,自主创新的模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产品多元化阶段,自主创新的模式是“边干边学,搞开放式集成创新,全面追赶国外先进水平”。在跨国经营阶段,创新的模式是“积极跟随、局部突破”。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企业创新工作取得成效,国家的整体创新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大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就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瓶颈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源 《中国经贸》2009,(12):34-35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危机的最好出路。要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只有让中小企业“愿意创新”、“踊跃创新”、“能够创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难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王宝义 《山东经济》2007,23(2):26-30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这一方面抑制了人们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了创新所需的“硬条件”和“软条件”的缺失。完善创新制度,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创造创新所需的条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11,(1):22-23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掌握了最先进的创新方法,谁就具有了最坚实的创新能力,谁就掌握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创新方法是以创新思维规律为基础,通过对创新活动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的创新的一些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目前,世界科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叶帆 《发展》2006,(2):27-29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固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晓扬 《浙江经济》2007,(21):35-3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此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已明确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大战略。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双创战略”顺应时代要求,是浙江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长期战略。只有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才能拓展未来发展的空间。然而,强调自主创新,绝非“关门创新”,还要大力提倡走开放式的创新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钱昊 《浙江经济》2006,(10):57-57
基础研究的特征是厚积而薄发。基础研究越繁荣,对引进的技术所依据的科学原理认识就越深刻,消化吸收能力就越强,越能通过再创新实现跨越。多年来,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按照“有效目标,逐年深入,持之以恒”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强省”的科技工作总目标,努力营造创新环境,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将科技部对我国“十五”科技工作的总结材料中有关“973计划”和“星火计划”的内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市科技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抓手,大力支持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技术创新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有力促进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荣萍 《中国高新区》2013,(12):134-139
改革之年,聚焦创新。今年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火炬计划25周年,国家科技部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走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过去的二十多年,张江高新区担起世界尖端科技突破的责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盘点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际化、市场化、多样化和法制化的创新环境建设中的创新示范,张江始终把探索提升“高”与“新”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示范区的根本使命。稳中求进,有为创新,新突破、新政策、新规划、新管理模式,不断折射出一区十八园“新”张江环境营造和国际市场对接的探索路径j创新创业,精彩纷呈,新服务、新探索、新标准、新文化,不断折射出“火炬”的力量和精神。  相似文献   

12.
改善我国自主创新环境的相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固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然而,更需要的是适宜的创新环境,从根本上讲,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可靠制度保障。因为,好的创新环境会不断孕育出大量的创新思想、增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要求国家高新区在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我们明确了吉林高新区“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核心目标是: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特色高新,在全市发展由“快走”变“快跑”中率先“快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合作层次不高、合作目标不尽相同、资源共享不够是制约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政府在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作用、企业和产业迈向中高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机制改革、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综合集成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方琳 《宁波通讯》2007,(11):36-38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只有不断创新才会透射出无尽的魅力和活力。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文明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辉。十七大报告中用大量的篇幅阐述自主创新问题,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东钱湖是如何围绕创新开展工作,力争把东钱湖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6,(10):25-25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近日指出,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非“关门创新”,而是开放式创新、全球化创新、学习型创新。在扩大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要促进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需要从打破常规走向改变常规。创新主要是基于技术的创新,要促进技术创新,要使产品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变过去的状况。国有企业怎么做,其实有一些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是不错的,特别是汽车行业,国务院领导都视察了“奇瑞”,表示了肯定。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要求国家高新区在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对经济礼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吉林高新区明确了“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核心目标是: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特色高新,在吉林市由“快走”变“快跑”中率先“快跑”。  相似文献   

19.
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新使命,其本质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要求高新区必须探索内生发展机制和路径。这一过程需要在把握产业成长、产业价值和产业组织三大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创意、创业、创新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创业、孵化、集聚的高新区内生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推动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科技经济两方面把加强自主创新落到实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