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本质在于补救持续的制度供给不足,关键在于使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和制度不断更新.后发国家中国家干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19世纪后半叶日本从封建落后国家迅速改变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进程中,目标明确、手段有力、措施正确的国家干预,是日本获得成功的各种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高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诱发金融危机,科技进步发展缓慢、国际竞争力下降,资本市场的过早开放,引发泡沫经济等等,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必要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各种主张。重点分析了东亚各国家、地区经济腾飞的经验,分析了政府在其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正确决策;总结了他们遭遇金融危机的教训,指出正是他们的政府对经济进行的不恰当干预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以此为基础,指出了为保证本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该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和缺陷,政府干预应运而生;但客观上也要求必须以程序对政府干预进行规制,政府干预的程序化要求由此而日益突出。针对政府干预往往具有专断性、秘密性、任意性、偏好性的特点,政府干预程序应从参与性、公开性、法定性和正当性出发,确立程序参与原则、程序公开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四个原则融为一体,成为贯穿政府干预始终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通货膨胀"老虎"之所以在我国频繁出笼,是与政府干预下的投资扩张行为有重要关系。以政府干预为切入点,文章首先指出投资扩张是推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周期性频发的重要因素,然后论述了投资扩张对通货膨胀形成的三个传递渠道,即成本传导渠道、出口传导渠道、融资传导渠道,最后通过构建VAR模型对三个传导渠道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扩张主要通过成本传导渠道、出口传导渠道推动了物价的上涨,而融资传导渠道受阻。  相似文献   

6.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与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外部性的例子作为分析基础,探讨了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与腐败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失灵是产生腐败的原因,政府干预是政府对市场失灵和腐败进行权衡后做出的决策。因此,即使经济中存在腐败,但为了矫正市场失灵,政府仍会对经济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治理环境、政府干预与大股东利益输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樊纲和王小鲁(2003)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考察了治理环境对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治理环境与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显著相关,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越快、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越低,则大股东资金侵占程度越低;治理环境对大股东的影响程度还受到控股股东产权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更容易受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进程、政府对企业干预程度的影响;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治化水平对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政府干预问题是经常学界、政治学界争论的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至今仍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文炳勋的著作《政府干预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收集了作者十多年来研究政府干预问题的一系列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不断冲击金融市场,至今已经形成了四次冲击。在这几次冲击中,大量的银行机构纷纷暴露出财务问题,紧接着破产或被收购、接管。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在这种状况下频频救市,次贷危机似乎远远没有到尽头。本文将试图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形成原因,进一步研究为什么美国政府要干预经济,最后从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中国应得到什么教训。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不断冲击金融市场,至今已经形成了四次冲击.在这几次冲击中,大量的银行机构纷纷暴露出财务问题,紧接着破产或被收购、接管.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在这种状况下频频救市,次贷危机似乎远远没有到尽头.本文将试图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形成原因,进一步研究为什么美国政府要干预经济,最后从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中国应得到什么教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的财政失衡有所缓解,但是债务负担依然沉重,尤其"顺周期"的财政政策导致宏观经济更加不稳定,削弱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下,拉美国家主要实施了强化财政纪律、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大幅度削减关税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方面的财政改革,试图通过中短期的财政调整来解决长期存在的发展依赖外资和收入分配不公等诸多结构性矛盾,然而这种改革方式的有效性非常有限,其财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财政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东亚金融危机后,在该地区出现了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而自2000年以来,多数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正式或非正式地向钉住美元复归的趋势.但是,日元与美元之间的过度波动严重影响了东亚其他经济体实体经济的稳定.内生于东亚生产网络的巨大生产能力带来了出口扩大以及“三角经贸结构”的形成,这种经贸结构内含着巨大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态势眼下似乎愈加严峻.东亚地区近年来兴起了缔结FTA的热潮,而FTA的运行客观上要求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货币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国际学术界近期的研究表明,具备相对较高的政府管理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能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扩大本国的吸收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趋利避害,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资不仅仅是劳动者劳动所得这样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也是一个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的复杂问题。本文通过对拉美国家工业化发展模式、就业与工资水平的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工资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工资水平的决定过程及其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拉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国际融资的差异,认为只有通过所有权联系与资产组合联系并与国际金融体系融合才能抵御外来冲击。  相似文献   

16.
论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和国际化并不只是发生在发达国家,在发慌中国家中,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作为全球化的先导产业,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程度相当之高;也正是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才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赶上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的决策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MF的加权投票制、多数表决制和协商一致等决策规划都存在着“财大气粗”、“以富压贫”等霸权现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决策中外于边缘地位。要从根本上改革IMF的决策机制有三种途径:集团投票制、增加基本票、增加基本票、调整并明确份额分配标准,但这三种改革途径都遇到一定的困难。从长远来看,发展中国家必须从宏观上采取正确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爆发后,在货币型政策的刺激之下美国经济终于走上复苏之路,但同期的美国广义失业率却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这说明上述政策的整体失败.美国制造业裁员是危机时期失业大增的主要原因,而制造业对就业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此,因为在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各子行业的要素结构后,发现美国制造业内部正在发生着服务要素加强型转变.因此,美国更应尽快转向有助摆脱失业困扰的制造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银行直接或间接的穿梭于国际资本市场,很多收支活动需要用外币来计值,与此相对应,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也出现多元化,直接导致了银行货币错配。货币错配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银行的稳定经营,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罪魁祸首",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要防范和化解错配风险,必须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动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其它对冲保值工具,持有适度的外汇储备,化解和转移由币种结构多元化而引发的货币错配风险,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和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20.
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与劣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展国家的优势是有发达国家榜样的激励作用、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进行新的再创造;劣势是有依附性、制度改革滞后和存在文化的冲突。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不是孤立地存在,通过技术、制度的创新,可以使后发展国家跳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