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认为,当前或未来,我国只有因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导致的物价上涨压力。整体经济并无通胀压力。而PPI持续低迷,则意味着工业部门产能结构性过剩仍旧严重,总需求相对不足。当前我国更应警惕的是防止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再创历史新高—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首次突破130美元上方。油价的急剧上涨加剧了全球通胀预期,而作为大量进口原油的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会不会随之增大?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表示,原油涨价主要还是旺盛的需求造成的,未来对国内的通胀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结构性的,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一般物价水平从2003年中开始上涨,到2004年11月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3%,表明中国已经出现了新一轮通货膨胀。但与前几次相比,本轮通胀的温和性、结构性和混合型特征更加突出;除了粮食缺口和投资膨胀外,国际传导成为新的主导因素;而资源约束和不合理管制则是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资源约束会长期存在,但资源和要素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并会增加短期通胀压力。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在2005年可能因改革因素而继续上涨,并带动CPI继续在温和逼胀区间内运行。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8年我国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仅要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且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根据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要想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未来货币紧缩和人民币升值将是政府对抗通胀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旧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月环比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4%,带有明显的结构性通胀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前,物价的快速上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物价总水平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同时,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CPI涨幅创10余年来新高。物价的持续上涨已形成了对中国通胀压力的一定影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要控制在4.8%左右,并提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采取的九大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构性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及政策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论述了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我国的表现形式,研究发现因部门瓶颈制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差异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机理;其次,从货币这个通胀的根本因素出发,分析出货币供大于求的流动性过剩对结构性通货膨胀起到助推作用,引起对农产品、房地产需求增加导致其价格大幅上涨;最后,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出解决若干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虹 《乡镇经济》2008,24(10):46-51
自2003年我国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后,经济就步入了新一轮增长的周期,连续4年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进入2007年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价格由结构性上升向明显的通货膨胀转变的趋势。安徽CPI走势整体上同全国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也体现为结构型上涨特征。同时,安徽物价上涨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文章首先阐明了安徽省CPI的走势特点,接着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希望能为安徽省防止通胀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中国经贸》2011,(3):6-7
全球通胀压力加剧 过去6个月,从美国和欧洲的发达经济体,到中国、巴西以及其他新兴市场,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已触发通胀抬头。  相似文献   

10.
财经要闻     
《宁波经济》2011,(7):10-10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新高,显示通胀形势仍然严峻。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显示宏观调控作用显效,经济继续平稳回落。分析师表示,为控制通胀,6—7月份仍有加息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一、西方通胀理论的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对西方通胀理论的两点认识 1.通胀概念发生了变异顾名思义,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太多,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过程,其本意旨在强凋流通中的货币太多是造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原因。但是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不管原因如何,只要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都被称作通胀,其衡量标准为物价指  相似文献   

12.
把脉通胀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经济数据,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3月份CPI更是同比上涨5.4%,创出近三年的新高,通胀压力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3.
进入8月以来,我国肉类和禽类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猪肉和鸡蛋价格。这一阶段,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普涨。我国最近两次较快的整体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涨价带动,有人担心这一次的上涨可能会诱发下一轮通货膨胀。但是笔者认为从这一轮的猪肉上涨来看,我们所说的通胀应该是比较遥远的命题,所谓通胀来袭的担忧也有些杞人忧天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赵伟 《中国经贸》2011,(5):55-55
2010年全年中国CPI上涨3.3%,物价在人们担忧中攀升,通胀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中国这外,其他国家是否正在饱受通胀的肆虐?  相似文献   

15.
清议 《西部论丛》2008,(1):50-51
最近一段时间,令我无法理解甚至难以忍受的是,原本简单而明确的通胀概念,居然在国内大众传播当中变得混乱不堪。一种说法是,6.5%的CPI涨幅算不上通胀,因为核心通胀率仅为1.1%;另一种说法是,目前中国出现的通胀仅仅是结构性通胀,鉴于服装等消费品价格仍在下降,因此,还不到全面通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持续近一年的通胀似乎还看不到尽头.分析人士指出,要尽快抑制通胀风险继续上升,应该深入分析通胀产生的“病根”。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7.1%,月度涨幅创11年新高。从去年3月开始,央行已6次加息,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何通胀“症候”加重?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国通胀的“病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猪肉价格再次上涨54.9%。外界称中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胀继续恶化,将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会影响社会及居民生活安定。中国的通胀究竟有多严重?中国政府将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阶段,这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我国高增长、高通胀的运行特点不同,也与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前几年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特点不同,也与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前几年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特点不同,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将是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价格涨幅在3%—5%将是正常的运行态势。和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不同,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存在10%以上的大幅度上涨条件,主要是受如下几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使得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成为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本文将SVAR模型引入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总体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冲击效应研究中来,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既有总体效应又会产生结构性通胀效应。对总体效应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冲击具有持续性,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国际石油价格冲击我国CPI的主要传导渠道。对结构效应的研究表明,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冲击最大的是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国际石油价格上涨1%对两者12个月的累积冲击效应分别高达1.56%和0.75%,而这两项也是近年来推动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头并举应对国际油价上升的冲击对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北之窗》2010,(12):6-6
通胀预期下,近来一些农产品价格“你方唱罢我登场”般节节大幅上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甚至大蒜、绿豆这些平日不起眼的农产品,一时间仿佛突然成为通胀预期的“风向标”,令许多人费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