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我国离婚率逐年增加。离婚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护问题。未成年子女往往是父母离婚的最大受害者,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探望权制度,以保护未成年子女与父母交往、全面发展的权益。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探望权制度,尤其是探望权主体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主体范围狭窄、适用情形单一等。在《民法典》编纂的大背景下,应针对探望权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完善我国的探望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权最先源于英美法系,各国的立法和法理都普遍认同和接受。2001年我国着手修改婚姻法,增加了探望权制度。弥补了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上的空缺,为父母离婚后探望子女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探望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法的意图,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立法和司法实践。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恺 《魅力中国》2011,(20):169-169
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由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对探望权有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又涌现出不少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商榷.下面谈谈我个人对探望权的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马慧 《黑河学刊》2005,(3):93-94,98
探望权作为一种身份权,是夫妻离异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所拥有的探望子女的权利,非法定事由不得予以限制或剥夺。修订后的《婚姻法》为探望权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探望权的主体过窄.条款过于抽象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探望权制度是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根据我国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的一项新制度.该法第三十八条确定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使法律对离婚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裁判有了法律依据,也是我国婚姻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祝茗屿 《魅力中国》2013,(28):329-329,331
随着离婚家庭的增多。离婚后探望子女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探望权的概念。其次,通过案例形式导入探望权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探望权权利义务性、行使方式、中止及抚养费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出我国法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继父母子女关系属于姻亲关系,法律上从促进家庭结构的稳定出发,鼓励通过收养来形成养父母子女关系,同时规定彼此闻形成扶养关系的,其法律地位上与父母子女关系相同.但如何确认形成扶养关系,立法上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的界定进行探讨.从有利于鼓励子女孝养父母长辈及有利于亲属间建立和睦、团结、互助、友爱的道德风尚角度出发,应确立在继父母子女间只有尽了扶养义务的一方,才有权继承对方的遗产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和解除过程中,当事人各方均享有选择权.婚姻关系的缔结是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并非惟一条件,继父母子女关系当事人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形成条件.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必然导致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其解除与否还要基于该姻亲关系当事人的选择权的行使.继父母子女关系向养父母子女关系转化过程中,继父母、生父母和继子女均享有选择权.当事人选择权的行使应通过<婚姻法>的修改和司法解释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探望权是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新增的内容。探望权制度的建立,对于正确处理离婚纠纷、保持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有关探望权的规定较为原则、概括,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很多难以厘清或界定的问题。要从我国有关探望权的法律规定入手,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视角下分析了父母与子女信息摩擦及父母认识偏差和儿童自我认识偏差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信息摩擦显著降低了儿童的非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偏差的影响大于父母认识偏差。机制分析表明,父母认识偏差减少了陪伴子女的时间和教育物质投入;儿童自我认识偏差减少了他们用于学习和做家务的时间并增加了娱乐时间。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即使对于部分富裕家庭的父母,他们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仍然偏离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江一  闫雪凌 《南方经济》2020,39(2):128-144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本文考察了来自父母的私人转移支付对子女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采用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年限作为私人转移支付的工具变量克服了计量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私人转移支付每提高1%,子女的日、周、年劳动力供给将分别降低0.0254%、0.0536%、0.0991%,据此测算,父母对子女的私人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将使全国劳动力日劳动供给减少约5.24万小时。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父母通过私人转移支付"购买"子女提供的关爱、照料服务而挤出了子女的劳动力供给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研究还发现,来自父母的私人转移支付对子女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只存在集约边际,而不存在广延边际,即其仅减少了子女的劳动供给时间,而并没有使子女退出劳动力市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自上而下的代际转移支付带来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2.
魏瑶君 《理论观察》2012,(6):120-121
近年来美剧中有关父母与青少年子女间冲突的作品数量可观,成为荧屏收视的热点。正确处理其冲突是建立一个和谐家庭的关键所在。以会话分析和礼貌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美剧中的父母与青少年子女间的冲突性话语展开分析研究,从而界定冲突话语中父母与青少年子女间冲突采取的启始模式,探讨冲突性话语是如何开始的,以及以这些模式中所隐含的面子威胁行为。  相似文献   

13.
孔子斥愚孝     
裴植 《走向世界》2011,(31):75-75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传统孝道的系统阐发者和积极提倡者。不过,在孔子的思想观念中,尽管子女必须要担负起满足父母的衣食之需、使父母心情快乐精神愉悦的责任和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父母面前做子女的任何时候都必须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孔子曾经明确主张,父母盛怒之下作出不理智的举止,子女就应采取灵活的办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在孔子看来,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尽孝,否则便属愚孝。孔子斥曾参的故事是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大规模的“打工潮”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面临的“留守儿童”严峻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监测与评价调查数据,运用倍差估计方法,分析了父母外出打工及返乡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者的性别对子女成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并无显著影响,而母亲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相对于父亲监护类型,母亲监护更有利于儿童的学业成绩。此外,父母外出打工之后是否遐乡并不会显著的提高留守子女的成绩,这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存在“收入效应”和“教养缺失效应”的双重作用,打工带来的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养育角色缺失所导致的社会化过程不完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淑红 《魅力中国》2010,(8X):165-165
<正>在特殊结构家庭中,家庭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父母作为养育者对子女关爱的缺失,监护者教养方式失当,父母榜样教育功能低效甚至失效。由此造成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社会认知偏差,形成不良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明显增多;亲子关系失常,社会适应能力差。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帮助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以教育期望为视角,对广西荔浦县和全州县303对农民夫妇进行问卷调查,选取相关变量分析了泛北部湾中国农村父母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父母的健康状况、家庭经营性收入、家庭收入与期望值的差距、对陌生人信任度和社会公平认同度都显著地影响了该区域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父母对子女普遍存在很高的教育期望,但期望值带有很强的理想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GSS2010调查数据,探讨父母结构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数据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父母受教育程度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有正向效应;家庭社会资本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正向效应;居住在城市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天下父母而言,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子女。当子女沾染了打架逃学、沉溺网络、顶撞师长等毛病,成为人们眼中的“坏孩子”时,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有的父母会棍棒交加,有的父母会苦心劝诱。新疆乌鲁木齐市的程秋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肖琴  王迎乐 《科技和产业》2020,20(12):200-204
利用CFPS2016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了老年父母提供家务支持对子女家庭二胎生育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老年父母帮忙料理家务会显著提高子女家庭二胎的生育率4.9%,进行工具变量再检验系数增加至7%,且具有稳健性。其次,老年父母提供代际家务支持对儿子家庭二胎生育的影响大于女儿。最后,农村家庭的代际家务支持对子女生育二胎的影响大于城市家庭的影响。从代际家务支持影响子女家庭二胎生育状况的角度,验证了老年人的家庭价值,也从侧面说明老年人提供的代际支持是提高生育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在规范离婚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关系方面的不足之处,从确保未成年子女仍处于父母共同亲权保护的角度,对夫妻离婚后的亲权行使原则提出三点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