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预经济从来就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美国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可以追溯到1877年通过的"州际贸易法",它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的西南部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美国政府的干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的剖析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举世瞩目的"新经济"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接二连三地爆发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近10年来一直在低谷徘徊,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并且失业率高居不下,而美国的经济总体运行态势却一直良好.自1991年3月至今,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114个月,打破了20世纪60年代持续增长106个月的记录(1961年2月到1969年12月),成为自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增长周期中最长的一次,而且短期内尚未有终止迹象.  相似文献   

3.
周金贵 《北方经济》2010,(15):76-77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金融界为了突破政府的金融管制.开始了金融创新活动,日本、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参与其中.金融的地位迅速提高.金融交易规模迅速扩大。70年代.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波动得更剧烈.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几乎成为这一阶段经济学家研究货币流通速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查理·巴倍奇机械和制造业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英国工商企业在18、19世纪的生产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国家.进入20世纪以来,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福特的移动式装配流水生产线、休哈特的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思想和技术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美国在本世纪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制生产技术,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5.
战后美国与亚洲的经济关系经历了几个时期的转变: 第一个时期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美国国内的经济重心是在大西洋沿岸的东部地区。由于历史的联系,美国的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在于两个地区:一是欧洲,二是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及加勒北海地区。50年代与6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战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与此同时,亚洲大多数国家正忙于清理战争留下来的废墟,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时期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军事利益要比经济利益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6.
马霖霖 《走向世界》2014,(49):22-24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如今在山东,生态农业的浪潮早已扑面袭来,是这个时代发展农业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7.
谈欧洲英语     
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英语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是推动欧洲英语热的主要因素,欧洲英语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的结果,在处理欧洲变种英语双边交流时,要注意翻译培训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国经济在本世纪 60年代和 70年代初经历了持续发展,其工业制造业产量和就业率不断增长。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英国二战以后形成的带有垄断性质的工业体系所具有的不利因素逐渐暴露出来,工业生产效益降低,竞争力下降,在 1979— 1981年间陷入了经济衰退。此后,英国与其它欧洲国家一样,开始了工业结构调整,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现代化改造,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外国投资增加,由此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新的灵活的资本积累体制。自 1981年开始,工业生产恢复增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在这次工业重组过程…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7,(49):24-25
【英国《金融时报》11月22日】传统思维认为,全球化和解除监管的潮流对英语国家的经济有利。由于美国和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降低了制造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因此,在本轮周期中,美英不像欧洲大陆的大型经济体那样容易受到中国竞争的冲击。而且,由于它们拥有异常庞大的金融业,这两个国家也从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的崛起中发了一笔横财。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系统研究起始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综观40年来的发展,此一研究领域的状况深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中国政局的变化;(2)关于中国的资讯性质及其来源;(3)英国社会科学主流的研究趋势;(4)中美关系的状态;(5)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立场。这些因素之间的综合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学者研究和解释中国政治的方式。当然,这五大因素的影响力是有所不同的。例如,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研究主题的确定(所要解答的问题);主流学科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展览会议旅游市场已逐渐从欧洲、北美地区向世界各地分散。欧洲会议旅游所占世界总份额,已从50-60年代的80%左右下降到90年代的60%左右。尤其是亚太地区,对举办大型国际展览会议、文化体育活动等的要求增强,数量增多。但上海相对其经济、文化地位来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6,(50):23-23
【英国《泰晤士报》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世界经济明年不会因为美国经济的下滑而骤然减速,欧洲和亚洲将取代美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13.
早在60年代《欧洲煤钢联盟》成立后不久,日本就曾表示希望在亚太地区进行环太平洋经济合作。此后,东亚的其它国家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又做出了许多尝试。但是美国对此采取不合作的冷淡态度。由于东亚各国在政治、军事、资金以及市场等方面需要依赖美国,也由于亚太国家之间在经济实力、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世界工厂”是对“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这个概念的通俗叫法,来源于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兰开夏郡的美称。当时英格兰东北部的兰开夏郡拥有大量失业的农民和来自非洲、欧洲其它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第一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大大促进了英国在纺织、钢铁、机械、采煤等产业上的崛起,并带动整体制造业的发展。于是英国以其占世界30%-50%的制造产量、20%-25%的贸易量而主宰了世界经济,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其后美国、日本先后于19世一、“世界工厂”的原意产业走纪9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崛起成为“世界工厂”。纵观三大世界工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 在20世纪20年代末,英国成为最早进行区域经济政策实践的国家.此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也开始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并把其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由于技术进步加快和全球竞争加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日本兴起,随后欧洲和美国跟进。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产业联盟开始在全球蓬勃发展。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各种产业联盟也逐渐催生。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产业联盟对于推动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一、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凸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火山地震不断,既没有像中国这样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没有像欧洲那样的现代科学技术,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是到上世纪60年代,它却奇迹般地实现了经济起飞,前后只用不足20年时间,进入80年代,更作为一种超级力量跻身国际舞台,大有取代美国、欧洲之势,令人难以置信。是什么力量促使日本经济腾飞?日本成功的奥妙究竟是什么?经过很多专家学者,尤其是美国的管理学者门孜孜不  相似文献   

18.
在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中国之后,统一台湾已变得日益迫切。当前台湾的分裂主义有日益猖獗之势,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美国必然不会坐视,与美国的关系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统一大业?历史惊人地相似。回顾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形势,我们会发现昔日美国的历史与今天中国的形势有惊人的相似。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在世界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世界上崛起了几个强国,基本是欧洲国家,按综合国力计算,依次是英国、法国、俄罗斯、普鲁士、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肆意蔓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美国该时期对远东的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美国垄断资本家对日本的军事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对美对日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30年代美对日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绥靖主义色彩,是当时形势之产物,是其国家利益使然.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中国报道》2011,(8):44-45
欧洲,红地毯迎接;美国,红眼相向。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日刊文指出,中国总理温家宝前一段时间的欧洲三国之旅,凸显出了大西洋两岸面对中国经济影响力时的迥异反应。深陷欧元区危机的欧洲首脑希望中国多买他们的债券;而美国政客则担心中国持有美国债务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