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救助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满足救助居民的相关需要不仅是人权道德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要求。本文通过查阅数据,对比分析城市和农村救助制度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和其他救助三方面发展存在的差别,一方面,说明我国急需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加强在执法监督方面的落实;另一方面,突出阐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城乡发展上的二元差异问题,社会救助制度城乡发展分离,贫穷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经济发展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其中社会救助制度应该更加公平,不然会加重贫困。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太仓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先后制订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广泛开展了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暂时陷入到生活困难或是失去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是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的一项救助性社会政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物价上涨波动大,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的波动是离不开的。物价上涨过快而人们的基本工资水平稳定必然会导致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得不到满足,此时,社会救助的保障标准也需要随物价上涨的幅度有所增加。文章根据现在的国情,探究如何有效推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近日闭幕.会上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初步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列为2005年民政工作的六项主要目标之首。根据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2005年的工作计划,今年将陆续修改、出台《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5个相关法规条例。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的基本生活,江西省定南县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约1.2万人从中受益。社会救助标准提高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30元提高到17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月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220元和180元;城市和农村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提高到265元和225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救助与帮扶状况,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对农村老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发展诉求、生存困境以及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状况及其效果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群体呈现高龄化、身体弱、居住差、经济支持多元而失衡、消费方式单一而低层次等态势。为解决老年群体生存困境.当前地方政府从生活保障、疾病救助、日常帮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了初步的保障体系.但与农村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存发展诉求相比,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 2004年9月,我国发布《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其中专门提到要建立一个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农村市场化改革已经完成,在中国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已经建立,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剩余模式"发展到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保障制度,有效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救助制度还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制度转型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马静  朱德云 《山东经济》2012,(4):99-10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实践中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国内学术界也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完善对策进行分析;第二,从微观层面具体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种专项救助(医疗、教育、灾害、失业、法律救助等)等进行探讨;第三,从比较分析层面对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差异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缩小城乡救助水平差距,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特区经济》2008,(9):252-254
在当代社会中,尽管各国政府在发展社会保障的理念和战略上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很重视基本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概念尚未普遍应用,只是在社会救助制度中以不同形式存在,但我们可以从实质内容上对各国社会救助制度中这一方面内容加以提取,同时做出比较,以期对我国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 ,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 ,并对其发展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 ,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 ,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12.
刘昕明  李帆 《魅力中国》2011,(10):256-256
所谓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社会救助是最古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在矫正“市场失灵”,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06,(6):F0002-F0002,I0001
社会救助体系是我国在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需要而建立的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政部的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省民政厅真抓实干,使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社会救助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整合对策与创新思路是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制度设计的重点。以人为本、生存与发展并重;立足于户、具体到人;统筹规划、协调兼顾;体系健全、法律保障;城乡一体、公平国民待遇;积极开拓农村社会救助的筹资渠道;要处理好“救急”与“救贫”关系,以救急为主,救贫为辅;建立和完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救助管理机构与社会监督机制,以便使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国家的商品粮基地。本文从交通设施、农作物种植、农民文化程度及农村金融等方面研究了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并结合吉林省农村实际情况,对吉林省农村的发展对策进行探索,以期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救助保障档案是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作为民政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和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工作的依据,必须依法管理、开发利用好。近几年来,我们蛟河市民政局高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国家的商品粮基地.本文从交通设施、农作物种植、农民文化程度及农村金融等方面研究了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并结合吉林省农村实际情况,对吉林省农村的发展对策进行探索,以期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18个村庄(参照各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选取)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对辽宁省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农村养老负担沉重、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削弱、土地养老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和农民对农村养老满意度低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政府有所作为的养老保障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梁鹏  刘肇华  杨达  王立朝 《发展》2009,(3):47-48
一、金昌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基本救助制度发挥了主体作用。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甘肃省金昌市按照173元的标准,2008年9月,保障对象7202户,1593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650.2万元,人均月补差117元;累计发放生活补贴691.2万元,人均月补贴58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况,论述了关爱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提出关爱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建议: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留守儿童随父母流动提供制度保障;贯彻执行"雁归兴贵"计划,促进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着力"去标签化"管理,建立隐性关爱机制;实施儿童福利主任模式,创新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