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工作》2002,(3):45-45
2001年,我区12个盟市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有呼市、通辽、鄂尔多斯市、阿盟、乌海市、巴盟、赤峰市和包头市,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区平均增速9.6%,特别是呼市,各项经济指标全线上扬,尤其工业经济呈现高速增长、销售增长大于生产增速、效益增长大于销售增长的新格局,GDP增速达19.9%,位居全区之首。  相似文献   

2.
“十五”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实现迅猛发展,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2%,利税年均增长44.9%。预计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亿元,利税9.3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5.63倍和4.35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建瓯工业生产和效益增长速率等几个方面创下了南平地区好几个“第一”。1990年,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26亿元(80年不变价,下同)居全区第四位,工业增长速度为10.9%,高出全区平均增幅近三个百分点,其中,全民工业增长11.8%,均为全区第一,预算内国营工业收入增长18.5%,实现利税增长12.1%,全区第一。财政收入5487万元,比上年增长7.3%,高出全区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为全区前列。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达3858万元,比89年增长28%,绝对值居全区前茅。今年一季度,工业继续稳步增长。三月未累计,全县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380万元(90年不变价),比去年同期增长38.6%,超过全区平均水平二十七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82万元,增长31.7%,两项增幅均为全区第一。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安徽巢湖地区乡镇企业突飞猛进,连续多年超高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乡镇企业已经支撑了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1997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59.04亿元,占GDP的27.1%;乡镇办工业销...  相似文献   

5.
吉雅 《北方经济》1995,(3):31-32
近年来,呼市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呈现较好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呼市地区有个体工商户37318户,比1992年增长了2倍,就业人员57867人,比1992年增长了2.1倍;私营企业有1318户,比1992年增长82.5%,从业人员14225人,比1992年增长75.1%。1993年,呼市地区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21487万元,户均资金5760元;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8241万元,户均21.5万元;非公有制经济1993年实现的产值为16亿6千万元,已经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14%。据了解,以上各项指标均居全自治区12个盟市之冠。呼市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之所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8.5亿元,年均增长14.7%。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2.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年均增长3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4061元增加到6710元。全区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现阶段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进工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是现阶段加快我区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03—2007年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9.7%.比同期GDP增长16.6%快3个百分点.2007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001亿元,占全区GDP的34.2%,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左右.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1%。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1,(21):13-14
近年来,江北区围绕“打造都市经济强区,创建生态文化大区”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促共赢。2006年以来,全区GDP年均增长8.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6%和12.3%。同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于2009年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新城区依托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努力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2005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亿元,是2000年的4.5倍,年均增长34.6%;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28元,比上年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09元,是2000年的1.76倍。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在投资、消费的拉动下,内蒙古经济增长创近18年来的最高水平,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格局已经形成。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09.74亿元,增长31.5%,对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4.3%。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黎瑞江 《广西经济》2001,(C00):38-39
2000年,是实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柳州地区工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全地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整体实现了扭亏为盈,有四项主要生产指标在全区排名第一: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54.79亿元,同比增长18.42%;全地区产品产销率达100.5%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现价)54.81亿元(上年同期46.24亿元),同比增长19.63%;亏损企业额8355.8万元(上年周期为27504.5万元),同比下降69.62%。其它经济指标也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全地区规模以上内务部狮 6.13亿元,同比增长149.31%;实现利润1.78亿元,盈利企业累计盈利总额2.61亿元,同时,国有企业各项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全地区列入全区245户脱困的14户企业,在1999年底脱困8户基础上,至2000年底止又有了3户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共计有11户企业实现了脱困。  相似文献   

12.
一、鱼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鱼峰区是柳州市的一个工业老区,也是柳州市的一个商业老区,改革开放以来,鱼峰区充分发挥工业基础比较好的优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依托柳州市的几家整车厂和主机厂,大力发展配套经济,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鱼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鱼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1%;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凭借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6年底,呼包鄂三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的53.2%,财政收入占全区的51.2%,工业企业利润占全区的56.9%,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4.
《成都经济发展》2005,(6):22-24,26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牢牢把握“工业强区”这一主线,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总揽,以项目年工作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快构建成都工业高地步伐,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经济运行速度与质量同步提高。1-8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亿元,同比增长17.9%,完成年计划目标的54.4%。预计,前三季度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17.5%。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工作》2006,(5):4-7
“十五”以来,呼、包、鄂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三市的发展,对自治区的发展全局意义重大。一是有力拉动了全区整体经济的发展。二是有力推动了全区的工业化进程。三是有力带动了全区城镇化的发展。四是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三市发展的实践证明,自治区关于非均衡发展与均衡发展相统一、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决策是正确的。通过“十五”的发展,三市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2005年,三市人均GDP达到31500元,折合3840美元,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33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61.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9:47.9:46.2。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工作》2002,(2):41-43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的高基点上,200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07.2亿元,同比增长12.92%。超额完成年初确定增长11%的目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137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46亿元,同比增长20.8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90.62,  相似文献   

17.
梁太平 《广西经济》2004,(12):30-3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的努力拼搏,江州区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7.64亿元、  相似文献   

18.
《广西经济》2007,(9):F0003-F0004
一、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设市以来.贺州市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坚持“大改革、大企业、大群体、火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以项目为中心,培育壮大强优企业和优势产业,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整体素质与效益,工业经济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2006年。贺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5.39亿元,增长24.93%;工业增加值73.29亿元,增长24.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97%。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赤峰市的工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一些在资源和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将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从自身看,经过多年的发展,赤峰市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市委、政府把“工业强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去年以来,全市经济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又出现一个较好的开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5%,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工业经济开始由恢复性增长向稳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深化改革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张范的目标,立足优势,抢抓机遇,抓发展、抓法制、抓党建“三抓”并举,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兴镇、园区发展和城镇带动“四大战略”,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7.89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增长188%;实现财政收入3500万元,增长2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增长28%。在2005年全区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综合评比第一名、四强乡镇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