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房改政策实施以来,不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我国房价都表现出刚性上扬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文章从货币供给面因素分析了我国房价上升的原因。首先,采用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分析了房价上升的货币性原因,认为我国房价上升主要是货币供给量激增所致;其次,采用1990—2016年我国房价与广义货币供给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二者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我国房价产生了长期持续的正向影响,是房价上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给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和CPI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得到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与物价调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给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和CPI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得到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与物价调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当前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巨额的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增加,进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激增直接造成了国内货币供给的扩张,但货币供给的扩张未能显著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基于货币数量论分析框架得知,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忽略了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以Kumhof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表明,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其原因绝非单纯货币问题引起的,而是供求严重失衡,无效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明显特点: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货币投入速度明显放慢.这些问题的产生从总体上说是前些年积累下来的微观问题、结构问题的集中再现,而微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要在体制方面找原因.具体讲,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主要与治理1993年通货膨胀运用的“双紧”调控政策有关,也与我国商品市场供给全面过剩,农民收入增长过慢,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因素之一,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研究不仅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物价上升,通货膨胀严重。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在加快,中国M2/GDP比率屡创新高。目前国内的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通胀压力较大。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五年来国内M1与CPI的因果关系后,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本文重点从基础货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主要结论是:1994年以前,"对金融机构债权"项目的变动是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具有内生性的主要原因,而从1994年开始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则由"国外资产净额"项目即外汇占款的增加主导了我国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进而影响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使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起点上就缺乏有效性.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为减轻货币内生性带来的影响、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应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建立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其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有重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成本上升型”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在国内传导主要通过直接消费渠道、生产渠道和间接渠道,间接渠道又可细化为预期渠道、联动渠道和扩散渠道。在比较国内外商品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缩写为ICPI)。并以CPI、ICPI、产出缺口和货币供应量构建计量模型,得出: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产出缺口次之,ICPI再次之;但如果考虑到ICPI的波动幅度远大于货币供应量和产出缺口的变化,那么ICPI对CPI的影响可以与产出缺口和货币供应量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不但能够在数值水平上领先GDP和CPI,在波动幅度上对CPI也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本文经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分析了当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如何预先反映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的变动方向和幅度,论证了在监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效果方面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的参考价值,从而在新的维度上刻画了其对于货币政策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1995年以来的季度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分析内生货币视角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货币内生性理论的"存款创造货币"论和"贷款创造存款"论,得到货币供应视角下通货膨胀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广义货币供给M2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在逐渐减弱。推动货币供给余额快速上升的最主要动力来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推动存款余额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故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是货币内生视角下通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周启红 《经济师》2008,(4):55-58
考虑到当前受粮食、能源供给等真实性冲击,以及货币供给的名义性冲击和国际通货膨胀传递的影响,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方法研完了货币供给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CPI三者的动态关系,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当前CPI上涨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1-10.月CPI上涨3.0%,PPI下降2.0%,预计2020年CPI上涨2.6%,PPI下降2.0%。展望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恢复性.上涨、货币环境宽松、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支撑价格上涨;猪肉价格稳中有降、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宏观需求偏弱等因素抑制价格上涨。综合考虑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初步判断2021年CPI上涨1.5%左右,PPI上涨0.5%左右。应重点关注国际大宗商品和猪肉价格走势,做好前期稳物价措施退出对2021年物价波动影响的政策预案。建议将2021年物价调控目标定为3.0%左右,实施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内生性效应的增强是限制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传统的IS-LM模型由于其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假定,缺少了对于这一现象解释的微观基础。基于银行贷款和证券两种资产的不可完全替代性假设,引入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这一因素,修正了传统的IS-LM模型。通过对于修正后IS-LM模型的分析,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外汇占款以及因金融创新等因素所改变的货币流通速度都是影响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货币增加对不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均衡性和非直接性。过高估计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是不适当的,由于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活跃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以及全国范围内资产泡沫的出现,使得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数量及流动方向无法很好控制。文章最后针对如何管理我国目前以及将来的物价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为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先后出台了4万亿的大规模经济投资促进计划,地方政府也纷纷建立融资平台,为大规模投资建设筹集资金。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日趋庞大的融资平台所带来的债务危机给我国的经济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考验,首当其冲的便是当前不断攀升的CPI。从货币供应方面来讲,通货膨胀预示着需求的快速增加以及货币发行超过货币需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导致了物价的较快上涨,从时间上看,我国CPI的快速攀升与大规模投资建设开始的起点较为接近,并且通过总结历次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现象可以发现,大规模投资建设在每一次通货膨胀的发生中都存在重要作用。在空间以及时间如此吻合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本文将从需求拉动方面论证地方债务对于我国快速增长的CPI的影响,并得出了地方债务从多种路径对CPI较快增长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结论,最后,本文对如何正确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以及控制由地方债务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提出了包括调整信贷,改变利率,加强监管等在内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甚理想、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以调控货币量为主的前提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关系具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依据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找出了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特性的因素,认为中国货币供给具内生性,在货币供给内生性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从增加汇率弹性、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力度、适时选择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状态,没有也不会出现上世纪八、几十年代那样大多数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情形.影响居民消费价格(CPI)的主要是少数资源约束程度较高、生产效率提高较慢的商品,包括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CPI主要表现为结构性波动。  相似文献   

19.
张琦生 《时代经贸》2012,(24):189-190
汇率无论是对内部还是外部经济的均衡来说,它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随着我国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加上外汇储备及外贸顺差的不断扩大,人民币正承受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本文主要借助递归VAR模型,对NEER(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发生变动时,对国内CPI(即消费者价格指数)、E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它的分类指数所产生的传递效应,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此同时,还对另外一些宏观经济冲击,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汇率存在的传递效应在我国未见有显著表现;当汇率发生变动的时候,对于EPI以及它的分类指数所产生的影响,远远高于对CPI以及它的分类指数所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汇率的传递效应在各种行业中均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最终引起EPI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冲击,而造成消CPI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则是实际需求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针对物价运行环境的悄然变化,本文以货币数量论和结构性通胀理论为基础,使用1978-2011年的数据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CPI上涨的货币现象显著,人均产出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提高的综合作用抑制了CPI的较快上涨;与加快的工业化进程驱动对CPI上涨不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却对降低CPI有着积极意义;粮食价格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助推了CPI爬升.为此,应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保障农业生产,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与此同时,应不断提升货币流通速度,降低CPI上涨的货币压力,并及时调整CPI权重,提升CPI指数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