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取得的成绩(一)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就业结构更加合理。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下降到50%以下。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迅速,已达到27.5%。(二)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初步形成。13年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打开城门、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从自  相似文献   

2.
国家产业结构变动时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间不断流动,以达到最优配置。在这种结构变动过程中,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是否受到影响,或者建筑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是否有助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动,至今是个论述较少的问题。本文以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检验了我国建筑业产出增长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之间的相互预测能力。结果发现在双向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筑业增长的长期Granger因。  相似文献   

3.
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FDI与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没有因果关系,FDI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是有明显影响的。第三产业FDI在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分布很不均衡。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与第三产业FD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和金融业与第三产业PDI有负相关关系。总之,PDI对我国第三产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加剧了第三产业结构内部失衡。  相似文献   

4.
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推动力,产业结构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消耗。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视角,通过对关中城市群整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发展效率方面,关中城市群发展处于规模递增趋势,总体效率较高;在影响因素方面,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城市化率与技术效率正相关,高校学生人数比重和科教投入水平与技术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二00三年全国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三千九百五十五万人,占同期新增农村的百分之八十六如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近日结束的全国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工作会议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要道。会议透露,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955万人,与2000年相比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万人,占同期新增农村劳动力的86%。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是近几年乡镇企业系统的着力点和主抓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服务于农村经济、各类园区、小城镇以及城乡居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第…  相似文献   

6.
一、宁波知识服务业的现状 伴随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第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9.4%.而在第三产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服务业发展也较快.如:从事企业管理、法律、咨询与调查、广告业、市场管理、旅行社等服务业单位数达到4779家,从业人员达到108146人;教育部门单位数有2452家,从业人员达82973人;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单位数621家,从业人员16479人;卫生业单位数447家,从业人员达27174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音像及文化艺术单位有399家,从业人员达到8796人;金融及房产业有614家,从业人员达到45776人.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冬梅  陈丽英 《物流科技》2007,30(8):115-117
我国物流产业已迅速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性行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将不断提高。在物流人才需求结构中,对从事操作岗位工作的物流技能型人才需求占了70%以上。如何满足我国物流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探讨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物流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侯志云  李燕琴 《数据》2002,(5):21-22
一、"九五"期间全市劳动就业产业结构、就业格局的两大根本性变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0年间全市的就业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劳动就业的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由1990年的90.7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72.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由281.6万人,下降到208.2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254.8万人,上升到338.2万人.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14.5:44.9:40.6转变为11.8:33.6:54.6,第三产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导产业.二是就业格局呈多元化趋势.国有、集体经济安置就业的一统天下局面被打破,国有、集体从业人员从1990年的444.7万人减少到314.5万人,占总体比重由70.9%,下降到50.8%.联营、股份制、私营、个体经济等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已发展到141.8万人,比重从1990年的2.6%,上升到2000年的22.9%.  相似文献   

9.
石红 《集团经济研究》2007,(27):107-108
一、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变动分析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增长,2005年产业增加值达72967.7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82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39.%9,比1978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是三个产业中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见表1).  相似文献   

10.
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与我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发展大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接近2亿人.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  相似文献   

11.
<正>从产业集中度看,10.5万家物业服务企业中,大、中型企业仅有3000家左右。行业企业数量多,但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结构必将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服务相对集中必将不可避免。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展示了我国近五年(2008-2013)来的发展情况:从总量看,法人单位增长了52.9%,从业人员增长了30.4%,企业资产增长了1.25倍;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末第三产业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利用EPS数据库对我国近十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GDP的产业构成和就业的产业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并且通过EPS的分析预测功能,发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最终得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缓解目前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有积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在行业结构和行业分布方面,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第二产业仍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500强企业中,第一产业有5家,年末资产总计4,744,943万元、营业收入2,603,171万元、利润总额65,141万元、从业人员599,478人,分别占500强企业合计的0.16%、0.43%、0.21%、3.03%。第二产业有364家,资产总计675,144,673万元、营业收入386,682,495万元、利润总额19,808,778万元、从业人员13,503,343人,分别占500强企业合计的25.98%、63.33%、64.79%、69.46%。第三产…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房地产业既包括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又包括第三产业的房地产消费和物业管理。在国际产业分类上通常把它列为第三产业。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业运行的前提和发展动力。从世界各发达国家来看,房地产业的产值均占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10%N40%。据统计,在我国从1990年到2003年,GDP年均增长9.3%,2004年又较上年增长9.5%。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与发展,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功不可没。但是,从2003年下半年起至今,我国房地产投资出现了过热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代雨晴 《现代企业》2017,(11):17-18
电影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电影产业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仍为票房收入,年我国电影总票房2016收入达到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第三产业私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一)第三产业私营经济的比重略低于第二产业,但发展速度快。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认为第三产业不创造社会价值,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197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占31.5%,第二产业占47.8%,第三产业占20.7%,第三产业的比重还低于1954年时的28.8%。在社会劳动者的产业构成中,1979年第一产业占69.8%,第二产业占17.7%,第三产业占12.6%。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与一些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亦称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的程度。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8.
《商贸与会计》2001,(2):1-7
“九五”期间,全省流通产业的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流通强省的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商品流通产业取得显成绩,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对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拉支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到1999年末,全省商品流通产业的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13.8%(“八五”期末为12.1%),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实现了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跨越;商品流通产业税收实现63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6.3%。成为我省税收收入的第二财源,全省商品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38.4%。位居第三产业之首,从业人员已达400多万人,占第三产业的60%,五年期间吸纳就业人员150万人,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行业,流通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型支柱产业之一,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标志:一是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二是可供商品丰富多彩,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三是多种经济成份发展迅速,流通主体呈多元格局,四是营销方式不断创新,新型业态长足发展。五是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流通网络初具规模。六是流通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商业实力不断增强,七是食品“放心工程”取得成效,流通加工业势头看好,八是餐饮服务业蓬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人口变动看就业形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五"期间,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似乎更加严峻: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减弱,城镇失业率增加.人口分析表明,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发展,"十五"是关键时期,但从根本上说,下大力量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区分人力资本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前提下,从所有行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层面,利用2004-2014年我国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人力资本集聚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所有行业而言,同质性人力资本集聚、从业人员工作效率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导因素,前者对行业收入差距起正向作用,后者相反;进口会拉大行业收入,出口则降低行业收入差距.对第三产业而言,同质性人力资本集聚和从业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与全行业一致,而进出口都会拉大收入差距.对第二产业而言,同质性人力资本和垄断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因,对外贸易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