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段时间频频发生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心和讨论,跳楼事件背后反映出来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富士康"跳楼事件"为例,对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春红 《时代经贸》2012,(2):204-205
一、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富士康近两年的跳楼事件 2011年7月18日凌晨3时许富士康一员工坠楼身亡:在宝安区龙华富士康北门百鸣园宿舍楼上,一名富士康男性员工从6楼坠楼,当场死亡。据死者家属介绍,死者今年21岁。  相似文献   

3.
富士康员工的连续"12跳"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企业不重视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就不会有一个和谐的企业坏境.和谐的劳资关系.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曾经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这样一个优秀业绩的企业,其深圳厂区竟然在半年内发生员工连续"12跳"的事件,造成员工连环跳楼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除了各方探讨的各种原因,还应该从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上来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邓汉仪说:千古艰难唯一死。一般情况下,求生绝对是人的第一本能。不到自认为生不如死的情况下,谁会轻易选择自杀呢?但富士康的员工卢新跳楼了,这是富士康今年的第八起死亡事件。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富士康里的年轻生命选择了死  相似文献   

5.
围绕富士康员工连连跳楼事件和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话,笔者深切感受到不少HR管理者的视野和思维,早已不再局限于英美等国的模式和理念,而是发生了多种转向,有已经深度关注中华几千年传统智慧和思想的,有正在体悟日本、法国等文化背景下孕育的管理精华的,还有深度反思自身管理模式和理念的优劣力图改良的……  相似文献   

6.
张阳 《经济纵横》2010,(6):58-60
本期案例不到半年,富士康接连发生了十几起员工跳楼事件。据了解,富士康公司的普工工资收入由当地最低底薪900元加上每月不定的加班费组成,于是加班费就成了很多工人的寄托。每个月富士康工人都要和厂方签订一份协议,表明他们是自愿加班的。于是在富士康,国家法律规定每月上限36小时的加班就不再是一个问题。签署后,员工的工作情况基本为:"13+1",即干两星期休息一天,在富士康,深夜加班到12点甚至凌晨2点的情况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富士康的"跳楼"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人文缺失,企业在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激励机制、群体压力的消极、工会的虚设无能等方面所导致的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声音     
《经济纵横》2010,(6):10-10
(富士康"跳楼"事件)管理人员慢慢发现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远比苦口婆心地劝说立竿见影的多。于是更频繁的使用行政手段,甚至忘记了做思想工作。员工越来越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拥有一流的制度设计,却没有人去用,偶有疑问的员工,反被视为不理解企业文化,无法融入。——《一个前富士康员工眼中的"致命"细节》王勇  相似文献   

9.
《经济纵横》2010,(6):26-26
当富士康的"连连跳"发生后,舆论着实可以用"沸腾"这个词来形容。舆论的声音显示,有人觉得富士康最要紧的是要反思和解决员工管理上的问题,也有人觉得不是单个的富士康而是这一代工人和社会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10.
"富士康跳楼事件"震惊世人,反观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不难发现在粗暴、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下其员工的健康权被严重侵害和践踏,员工健康权的缺失成为十三跳背后的隐形推手。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企业应该转变管理观念和模式,积极主动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健康权,为保障员工的健康权履行其尊重和实现的义务;企业的工会也应该发挥其应有职责,监督促进企业维护员工的健康权,实现工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前一段时间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跳楼事件,目前已经有十五A死于跳楼。从死者生前担任的职位来看全部是较低层的员工。如果按公司老板的解释,这些员工由于比较年轻,无法承受公司的压力,最终选择轻生,而且就富士康在大陆所雇用的全体人数来讲,自杀率仍然很低。本人无法得知公司给予每个人的压力,并分析每一个人承受压力的极限,造成了如此悲剧,我只想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深度看代工     
高雅 《财经文摘》2010,(7):84-86
近来,富士康深圳工厂接连发生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集团老板郭台铭频频巡访厂区,除了加薪政策之外,还布下了天网、地网及无形网,全力防堵自杀事件的再发生。行业危机很多人认为,频发的跳楼事件凸显了过去二十年来郭台铭自创最成功的代工模式已遇到瓶颈。事件爆发后,香港《经济日报》以“富士康困境,中国发展困境”为题发表评论。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David Pilling也说:“中国繁华梦,跳出黑暗面。”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了一篇题为“富士康悲剧背后的悲剧”的评论文章,认为将矛头完全指向富士康是草率和无力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纵横》2010,(6):24-25
富士康曾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五年的富士康生涯,让我在这个大熔炉里经受过十分严格的职业化训练。富士康因为是世界顶级企业的客户,几乎成为世界五百强中管理技术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4.
问:您所在企业的绩效管理理念和实践现状如何?结合您企业行业、规模等特点,与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比较的话,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富士康"糊里糊涂"地成为了地产大亨. 2012年10月,位于南京浦口富士康(南京)智慧数码科技城正式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已经是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一年内第三个大型地产项目.在此之前,2012年3月份,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光杰拜访贵州省商务厅,希望能在贵州设立"精品赛博"旗舰店,打造全新的生活购物广场.记者也从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了解到,就在同一个月,富士康长春玉山新天地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根据协议,富士康将投资70余亿元,在朝阳区打造系列城市综合体项目.  相似文献   

16.
王冬琪 《经济导刊》2011,(7):102-103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让“企业社会责任”自去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后再次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是门槛,更是一种必要的投资,它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也能让企业冲破贸易壁垒,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而社会责任投资又被称为是“高尚的自私行为”。对于那些追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这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一种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徐敏 《经济改革》2011,(12):52-54
绵绵秋雨,使得神龙山恬静地笼罩在无边的神秘之中,令人蓦添思古之情愫。龙泽寺声声相继诵出的佛音,极易让人心灵悸动,耳闻目染之间,灵魂瞬间被涤荡得一清二楚。我是谁?谁是我?连环般的答案让人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8.
《时代经贸》2012,(10):50-53
美国非营利性机构"中国劳工观察"报道称,富士康郑州工厂10月发生的罢工事件,约有3000至4000名工人参与,这将影响iPhone 5的产量。富士康工厂的劳动条件、工人工资和工作时长等问题近期备受关注。报道称,此次工人罢工抗议主要针对几乎不可能达到的、超高的工作质量标准。根据"中国劳工观察"的报道,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点,富士康郑州工厂发生罢工。有工人表示,除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经济纵横》2008,(4):44-46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企业员工遭遇意外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华为公司海外员工刘胜不幸在杜阿拉附近因飞机坠毁遇难;百度女员工遇害;沈阳双鹿针织厂发生火灾,9名员工死亡;富士康夜班员遭遇车祸,1死5伤;北京索爱普天公司20多名员工食物中毒……意外风险真可谓无时不在!  相似文献   

20.
易容术     
关祟威 《新经济》2013,(15):82-83
对于富士康国际的更名,业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改名是为了摘掉富士康"血汗工厂"的帽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改名是为了实现公司理念、运营模式的蜕变。港股代码02038,从富士康国际变成了富智康。6月14日,一直为苹果生产配件的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集团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发布公告称,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采用"富智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智康")为公司正式中文名称,英文名则从"Foxcon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