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改造面临的问题、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城市改造现状及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经济迅猛发展 ,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旧城改造以空前规模与速度展开 ,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前 ,各地的旧城改造呈现出多种模式、多个层次推进的发展态势 ,改造模式由过去单纯的“旧区改造”转向“旧区再开发”,不仅以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为目标 ,而且充分发挥改造地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实现改造旧区和城市现代化的多重目的。概括起来 ,现阶段中国城市的改造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经济效益成为关键土地有偿使用使城市土地资源配置逐渐趋向合理 ,开发商受市…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这三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都离不开房地产业发展对改善居住、建设城市所作的贡献。因此,在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土地资源匮乏的国情和市情,切实做好科学、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中的城市居住生活安全及其制度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居住功能与城市所具有的其他经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居住生活既存在着基本的生存安全问题,也存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问题。大规模拆除式城市更新、住房开发的过度金融化、异化的住房租赁市场成为城市居住生活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制度性根源的分析,认为城市居住生活安全问题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取决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基础性制度对居住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住房政策、开发规制、城市更新等城市政策对于居住这一基本民生问题的目标导向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房屋拆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城市房屋拆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合理确定拆迁规模和建设规模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强国富民,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依照城市建设规划,合理有序地进行城市房屋拆迁,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和居住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然而,急功近利、脱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搞大拆大建,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破坏城市环境,形成城市污染,更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经济增长方式不当有损城市建设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不能以…  相似文献   

5.
上海土地资源稀缺,实行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是必然的趋势。在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和宅基地置换过程中,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保障,这对社会发展稳定,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促进居住融和的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方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城市普遍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在此过程中,保障性住房所采取的集中建设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为避免低收入群体过度集聚和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本文提出保障性住房应以促进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融和为目标,采用与普通商品住房混合建设的方式,并从土地供给、住宅设计和社区建设方面提出了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类居住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当的城市建设行为,人口的过于集中,城市建筑的高层化倾向,过分的人造环境造成土地失水性严重、热岛现象衍生。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功能区,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居住条件恶化、环境受到污染。在新的世纪里,让城市功能朝着人居、建康的目标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社会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是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从国内和国外住宅发展看,近几年来,居住越来越影响着人的健康,人们也越来越关心着居住健康,这里有两类问题,一是显性的,如装修选材…  相似文献   

8.
白铁英  蒋瑛珊 《活力》2008,(4):60-60
城市土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载体,自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城市土地经营使政府财政收入逐步增加,也为政府大力改善城市的投资与居住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然而,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土地已开始变得越来越稀缺,城市政府对稀缺的城市土地进行妥善经营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旧城区实施危旧房改造,是城市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各地的城镇建设中,大约有一半的住宅项目都是通过拆旧建新来实现的。通过拆迁实现了城市和房产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水平,改善了居住环境,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功能,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拆迁是为城市、为政府、为人民造福的一大举措。笔者去年有幸参加了扩建川陕公路成都段危旧房拆迂的实践,回顾工作中虽然矛盾不少困难很多,但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终而使拆迁工作合法有序地进行,缩短了预定时间提前完成了任务。通过拆迁实践,对于如何做好这一工作,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品味下沙     
《楼市》2011,(Z3):70
漫步在下沙街头,我们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新城正在崛起:绿树成荫的沿江景观大道,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人流熙熙攘攘的大型商贸中心……下沙正一步一步成长起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居住环境的不断向好,这片土地聚焦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吸引了保利、龙湖、碧桂园、宝龙、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拆迁量也日益增多,城市拆迁一方面使城市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房地产得到发展,土地得到更大价值的利用;另一方面,也使被拆迁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因此广大被拆迁群众对拆迁是欢迎的。但在实践中,由于拆迁人受利益的驱动,非法拆迁和野蛮拆迁  相似文献   

12.
根据仙河镇实际,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服务港口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仙河镇建设东营港城,这是一项惠及油地军港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由于仙河镇地处胜利油田主产区及济南军区生产基地腹地,加之有不少的插花地,土地情况复杂。再有土地其土质偏碱,可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紧张。在港城建设过程中,如何利用土地资源已然成为港城建设与规划的关键和重点。因此,文章初步对东营港城建设中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香港的房地产业吴育频香港总面积为1077平方公里,近600万人口中,超过95%集中居住在只占总面积约10%的土地上。在香港,平均每10年即增加约100万人。如此众多的人口,如何居住在这狭小的土地上呢?香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些经验,对国内城市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域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开发的土地仅占总面积的20%,但土地每年为政府提供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10%左右。香港的土地管理制度,保证了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供应,不仅使香港保持着亚太地区经贸金融中心和国际城市的地位,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居住、工作环境,而且为政府提供了可观的财政收入。香港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相当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比较新、旧两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在纯居住地块中的实际差别,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居住地块建设开发强度的实际现状,指出根据新版标准计算得出的居住地块容积率与现实开发中的容积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进而在对新版标准下未来我国城市可能出现的"大面积住宅"、"高层低密度"和"低层高密度"三种模式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的住房标准应当与我国人均耕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央提出"美丽中国"的发展构想相结合,形成未来我国适宜的城市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标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市中心的土地资源已经极其稀缺,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会有巨大的人口从城市迁徙到郊区,而近郊片区已被国外的经验证明是最适合城市人口居住的片区,也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居住建筑出现在近郊区域。而现在国内对近郊居住建筑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因此,笔者选择城市建筑近郊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城市近郊居住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所谓与现在的矛盾,是指在先前较为不方便的环境条件下,对现在居住建筑的使用者,也就是居民的生活所带来的问题。涉及到交通、经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市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发展城市需要大量建设资金,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金从哪里来,土地从哪里来,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冀州市运用土地收购储备这把“金钥匙”开启了经营城市之门,取得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城市建设已成为拉动冀州市经济发展的坚挺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随着上海市成为全国金融中心雏型的初现,日益重要的经济地理位置使这座城市产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了乱的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硬环境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心城区的服务性行业的迅速膨胀,对商业、办公用房产生了大量需求,致使市中心的居住人口,特别是处于很多属于旧房地区的居住人口大量地外移。这些情况都发生在城市大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筑的主体是住宅建筑,据统计,我国的住宅建筑占到城市房屋建筑的65%以上,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城市的住宅建设如火如茶,一大批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不断崛起,一大批旧城区得以改造,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对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塑造城市新形象,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在住宅建设调整发展的背后许多城市的住宅建设由于盲目追求豪华,热衷于建设大面积或高额利润的野墅,导致高强度、超负荷使用土地,从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影响了市民的整体居住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带来了相应的人居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生态明建设,因此,在加大住宅建设力度,促使住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进程,如何使“人、建筑、环境”这三和谐同一发展是我们在处理住宅建设与城市建设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二是居住与就业地点的空间失配。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缺位与越位并存、开发商的市场垄断与价格合谋、居民选址的文化冲突。因此,要在尊重城市发展背景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规范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中的三个行为主体(政府、开发商、居民),尽可能努力构建合理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政府要在城市建设中正确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开发商的市场行为;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不同类型的住房空间布局,建立社会不同阶层居民间的和谐居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