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WBCSD)定义的生态效率公式,在量化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降维合成生态效率综合指标,并进一步从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视角研究财政相对收支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总体而言,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即期作用,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滞后作用,一般滞后3年以上;基础设施将强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促进作用,弱化纵向财政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分地区比较,发达地区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均抑制区域生态效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法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和财政支出结构,并将法国的地方财政能力同原欧盟其他国家进行比较,认为法国的经验说明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可以比联邦制国家中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强。我国应该借鉴法国经验,将地方税的税率设置上限和下限,给予地方政府选择税率的空间;完善地方政府借款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落,而财政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支压力开始逐步显现,这从侧面反映了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 表象之下的症结主要在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与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不适应,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的现代税收制度成为了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财政可持续的"发展性"和"公共性"双重要求来看,推进我国房产税改革,不应以调节居民贫富差距或建立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作为单一的主要目标. 而是必须同步推进,将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与公共教育等财政支出挂钩,以市场化机制激励地方财政努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促进政府部门回归公共服务本位.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安全及其对整个国家安全产生的基础性影响,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及财政理论界普遍关注和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就我国而言,改革20年以来,虽然财政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及规模也初步得到控制,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国家财政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仍然十分脆弱,经济增长中存在着许多泡沫成分。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隐藏着极大的财政风险,非税收入规模越来越大,且大部分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使国家财力集中度难以提高,财力趋向分散化,…  相似文献   

5.
依赖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所有形式所积累的国有资产,应该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土地出让收入衰减及地方土地财政承压,应尝试巨额国资存量的每年少量变现,重视并加强国资流量管理,使国资流量成为替代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可持续财政收入来源,从而助推土地财政向国资财政转型。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规划以来,"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式,摒弃了经济规模与增长最大化的思想,更加倾向于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速逐渐放缓.相对而言,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呈持续高速运行态势,导致财政收入低增长与财政支出高增长的矛盾凸显,财政资金缺口加大,仅靠财政单向作用难以改善融资难题、缓解供需矛盾.因此,财政引导资本融合模式兴起,成为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对财政引导资本融合理念的探讨,以黑龙江省为切入点,分别从财政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两个角度研究地方财政引导资本融合的模式,探索融合模式的实施状况及问题,并对地方财政引导资本融合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市场机制,二是宏观调控。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广泛、有效的手段,但单纯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不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很难减缓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重视和发挥政府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需要整合财政职能,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减少财政收入流失,缓解财政支出压力,还要发挥财政  相似文献   

8.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本文的研究旨在确定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适度的财政收入规模。 一、财政收入适度规模基准的选择 在财政收入规模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大规模论”。这种观点认为,要强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必须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大规模论”针对推行分税制前我国财政比重过低的状况,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其本质仍囿于计划经济思想之中。因为在计划经济下,国家不但要包揽整个经济的运行和资源配置,而且  相似文献   

9.
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思考——比例、用途与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财政收入近年来高速增长,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逐渐加大。这种变化趋势虽然在近期内为相关财税制度变革提供了条件,但某些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对规模并没有随着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而有显著提高。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过程中,地方财政能力的改善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仍然是重要课题。同时,为了应对财政收入增长波动,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地方财政是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重要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地方公共财政将承担更多职责。然而,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财政收入来源单一、地方财政债务风险严重以及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都制约了地方财政作用的发挥。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加强对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的监控,以帮助地方财政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现代财政的改革内容映射出我国公共道德应具备普遍性、平等性、民主性和共情性特征,故应充分利用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契机,通过深化现代财政与公共道德的理论认识、规范现代财政收入体系、改善现代财政支出结构、建设现代预算制度和革新现代财政考量制度等措施,实现现代财政制度下公共道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构筑公共财政体制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却缩小了公共财政在公共服务支出的比例。而完善财政分权制度改革,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适当地延长地方官员任期,以及寻找"一人政府"行政体制与中央集权的平衡,则成为了扩大公共财政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3.
沿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源建设应紧紧围绕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以加快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大力引进财源、培植财源、开辟财源,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收入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卫生从性质上讲属于具有较强外部正效应的准公共物品,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因此主要应由政府提供.在我国公共卫生主要由地方政府提供,但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公共卫生支出在不同区域以及城乡间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应在公共财政下构建与之相应的公共卫生支出体制.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一直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诸多因素的推动形成了"土地财政"模式。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当前财税体制的关系加以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成反比的结论。短期看应该规范土地财政收入的收支、加强监管;长期看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彻底扭转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构建地方政府稳健的"税收财政"模式,根本转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6.
民生财政是近几年学界和实务界频繁提及的一个热门词汇,然而对于究竟何谓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判断标准乃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却有颇多分歧。对此极有必要作出正面回应。民生财政不能简单地依托增加民生领域的支出、加大民生支出的比例而达到,必须构建一套包括财政预算制度、收入保障制度、支出方式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在内的从收支计划的确定、执行到效果监督的完整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共财政实现的目标,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财力保障。运用公共财政手段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依法理财等指导原则。公共财政要通过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节经济职能的有效发挥来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财政支出原则带有明显的计划体制的烙印,但是作为财政支出原则,它毕竟反映了财政支出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共同规律的要求.在公共财政模式下,传统的财政支出原则以新的实现形式仍然可以对财政支出分配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是基于正当性原因对纳税人私有财产权的“剥夺”,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力“让渡”,公共财政收支要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体现为宪政价值的内化,以及宪法对纳税人监督权的确认和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我国宪政保障是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核心内容,现行宪法已经从法治环境、权力约束与监督、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为公共财政监督制度提供了充实的保障,但囿于理念与运行机制的脱节,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完政保障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应巩固公共财政宪政价值,分层次完善宪法保障公共财政监督的内容,多元化公共财政监督宪法保障的方式,不断强化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