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涌案”和“袁宝璟案”的审理凸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等价值;两案审判的曲折过程反映的是我国司法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独立,人们的法律信仰依然存在缺失。保障司法独立,强化人们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法治国家的建立、健全除了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构建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法治信仰的培育。而我国法治发展的现状表明我国法治恰恰是缺少这个因素的,法律文化底蕴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  相似文献   

4.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盲从西方社会以弥合法律与宗教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5.
"刘涌案"和"袁宝璟案"的审理凸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等价值;两案审判的曲折过程反映的是我国司法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独立,人们的法律信仰依然存在缺失.保障司法独立,强化人们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就是人的法律精神现代化,树立法律信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人都信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培育过程,不仅需要主体条件,还需要客体条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的相信和尊敬,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转型时期,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法律信仰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法治建设。必须通过实现司法公正、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立法质量等途径,加强我国民众法律信仰的培植。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将法律作为尊崇信奉的对象,树立法律的神圣性才能最终达到法律实现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法律信仰的应然性及其重要性,试图从多方面探索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构建法律信仰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早已被认定为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一种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一种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而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要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目标,中国法治现代化最重要和最艰难的是农村的法治现代化。我国农村的法治存在极大的问题,连基本的法律信仰都没真正意义上形成。可以说,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会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就是大学生群体基于法律价值良好而对过法律生活的全身心认同。大学生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已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因为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真正建成,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自律意识以及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法治进程之中,道德精神对于树立法律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使公民树立法律信仰,法律必须蕴涵公民认同的道德精神,诸如和谐、正义、诚信等要素必须成为法律价值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信仰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蕴。我国学术界在提出这一概念时并未注意到法律信仰的语境差异,因而存在概念定义和使用上的诸多问题。构建法律信仰概念不仅要考虑中国的法律语境,而且还要切合中国人的信仰生活,遵循概念定义和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卓越法律人才。要培养我国的卓越法律人才,就需要使学生同时具备“法”、“商”的知识结构,能综合运用“法”、“商”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法律专业学生就业困难El益加剧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五维一体”的“法商结合”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路径,它可以突破湖南省乃至我国法律人才就业瓶颈,提升法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法律革命是一场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诸要素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针对我国第三次法律革命浪潮的兴起-建设法治国家,在保留传统法制中的精华的基础之上,用开放的态度进行法律移植势在必行。同时为了保证法律移植的效果,在我们这个缺乏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家,也有必要进行一定法文化移植。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的成功构建,不仅取决于健全的法律体系,更依赖于法治精神对普通大众的广泛渗透。远观世界法治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没有法治精神的滋润,良好的法律,设计精良的制度也会走样甚至形同虚设。近视我国法治建设现状,我国的法治建设最缺乏的也就是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为了更快地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我们就必须培育法治社会所必需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问题自始就是一个比较问题,因为我们在构建法治秩序时,至少目前还无法摆脱西方法治主义的影响。中国法治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中国传统文明本身的脉络梳理上,这是构建中国法治秩序的原始立场。只有在理清民族文化传统之前,放弃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从中国社会本身的诉求来界定并阐释中国的法治问题,才可以在此超越"法治陷阱",并进而梳理法治,构建人的独立意识,成就中国人的秩序洞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 ,宪法的信仰是一个全新的提法。文章提出 ,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是历史的必然 ,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又始于对宪法的信仰 ,进而论证法治是宪法信仰的基础。笔者认为 ,宪法的信仰只能生长在法治的环境之中 ,另一方面 ,中国的法治化也需要宪法的信仰作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一人公司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公司与独资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公司法中未得到确认 ,主要是传统公司法坚持公司的社团性。我国目前有大量的一人公司存在 ,应在《公司法》中明确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应明确规定一人公司最低资本金的数额 ,严格资本充实原则 ,公开公司营运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