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沃其贝"(达斡尔语,意为祭敖包),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萨满教祭祀活动,源于蒙古族的"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土或鼓包),是由萨满主持的膜拜神灵祖先的祭祀仪式。几个世纪以来,我国北方各古老民族的所有祭坛上几乎都被萨满教占据。一般认为,萨满教起源于原始狩猎。萨满分职业萨满和家庭萨满,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渔猎民族的萨满教是世界萨满教的一部分且有别于其它地方的萨满教,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与民族性。北方渔猎民族的萨满是自然信仰、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神灵的集中体现--“人神”,它的发展和流传,对北方渔猎民族的原始科学、文化、艺术、医术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萨满教而产生的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各民族经济生产和生活习俗的形成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人们在“万物有灵”观念影响下,形成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这些崇拜思想呈现在嫩江流域各民族的萨满神话中,也呈现在渔猎生产的祭祀、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等等活动中。在萨满教义的引导下,这些具有实用性,世俗性的崇拜为各族人民所接受,形成本民族独特的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各民族生产生活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萨满文化是世界民间文化遗产中一种独特而迷人的形态,是远古时代珍贵的文化"活化石",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厦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欣赏价值.牡丹江市有着丰厚的满族萨满文化积累,在开发萨满文化旅游资源时,要坚持生态旅游观念,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文化生态的市场价值,以期实现满族萨满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北安嬷嬷人剪纸是满族萨满教衍生出来的民间美术形式。由于清末民初的垦荒使北安地区满族与汉族人口比例迅速逆转,各民族在杂居过程中互相影响,嬷嬷人剪纸的传承出现变化。现以北安嬷嬷人剪纸在传承过程中产生的典型性的流变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胜  李硕 《黑河学刊》2010,(5):65-66
国内外萨满教研究在纵横方向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于萨满教的性质,还是仁山智水,没有统一说法。从萨满教的渊源、从巫术与宗教的区别上看,萨满教从整体上看是一种法术的思维和行为。是一种与宗教有着本质区别的巫术,萨满教应被称为萨满巫术。它以法术为主但又兼容了宗教的某些因素,但是并没有发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宗教。  相似文献   

7.
宇宙的三界与世界的支柱萨满教的宇宙观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图式结构,这一结构把世界分为三个极其宏大的宇宙层面,也就是宇宙的三界:天界、人界和地界。所谓的萨满技巧指的就是一个宇宙界与另一个宇宙界之间的沟通,这也就是从人界到天界,或者从人界到地界的沟通。萨满非常熟悉穿透宇宙界以完成沟通这一极为神秘的事情。按照萨满教的理论,宇宙的三界之间有一根中心轴相互连接。因此,萨满也就能够逐次地横向穿越。当然,这根中心  相似文献   

8.
对于研究萨满教观念来说,关于这一思想制度的阶段性发展性质的看法在国内科学史上曾一度有过很大影响。在有阶级以前的远古时代,这一思想制度的来源还不太明显,而在经历了氏族关系解体和阶级关系建立的社会中,则可以看到这种思想制度的最复杂和最完整的形式。对共同代表萨满教思想的各种不同成分所进行的分析,通常依据的是反映该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或整个文化发展水平的材料。在大多数论述整个萨  相似文献   

9.
唐果 《黑河学刊》2010,(3):50-50,121
少数民族是中国大家庭的一份子。同样,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满族的文学经历了同矩篇小说写起,到长篇小说各种文学作品的发展和流传过程。  相似文献   

10.
萨满神话与萨满教对达斡尔族文化有深刻影响。萨满教是一种多神教,反映了人类在生产力水平不高时对大自就的崇拜与信仰。?  相似文献   

11.
皇太极时期满族社会的迅速封建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汉文化主动吸收的结果。满族自兴起以来,对汉文化的吸收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主动吸收乃至被动吸收的转变过程。虽然清代历朝皇帝为了避免重蹈北魏、元朝等少数民族所建王朝其统治民族或被汉族同化或被驱逐的历史覆辙而做了种种努力,但满族最终仍不免在文化上基本认同于汉族。皇太极时期对汉文化的主动吸收,不仅加速了满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产生于北半球地处偏远地方的某些原始社会中,并被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所信仰,萨满教深深地影响了东北文化,它融合于当地的民间风俗中,并影响了东北地区的艺术表达形式。然而萨满教在现代却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其衰落的原因在于萨满教不具有普适性、基本教义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东北文化的重组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视角,积极借鉴萨满教中的有益因子。  相似文献   

13.
车红兰 《黑河学刊》2014,(12):46-46
服饰最早的功能之一就是借用服饰装扮进行宗教祭祀活动,服饰的灵感常常来源于多神崇拜、图腾崇拜等宗教观念。萨满教是朝鲜族的传统宗教,萨满教信仰对朝鲜族服饰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族服饰的色彩、款式、配饰等方面都蕴藏着萨满教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的综合,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因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因而不同民族间文化具很大的差异性。满族在其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鸟文化,这种鸟文化渗透在满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满族名号、信仰、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对满族的鸟文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萨满教独具特色,因为其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方面与众不同。鄂伦春民族以狩猎生产为其主要经济形态,在社会组织方面,直至20世纪50年代,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保留着父系氏族组织,氏族制度和氏族习俗,还保存着一些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此种情况对此民族萨满教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形成了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部族组织比较松弛的高里特(赫哲)族,尽管是一个由言语和生活方式自然形成的统一体,但它是一个没有部族首领的散居民族。而且,即使他们曾经有过某种部族组织,那也在他们同满族合为一体、被编入旗制时就消灭了的。  相似文献   

17.
满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先后与许多民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交往。敏而好学的满族人民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揽博吸、兼容并蓄,取它山之石攻本土之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辽宁省满族服饰产业化概况,介绍了满族传统服饰的工艺特点,分析了满族服饰传统工艺在产业化过程的变化与发展。指出,辽宁满族传统服饰工艺以独特的手工针法、手工绣法见长,但由于产量低、效率低致使部分手工艺逐渐消失,使得满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传承难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对消费市场细分,不同手工工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做出改变,不但适应机械化生产,更要突显民族地方特色手工技艺,体现满族传统服饰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9.
萨满教在黑龙江地区的历史沿革如何?崇拜对象、宗教仪式、神具法语、供奉方式、神职人员及其派别、品级、等级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本文围绕这几个问题,试作叙述,就正于大家。 (一) 萨满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我国史籍《清稗类钞》中记载:“萨满教不知所自始,西伯利亚及满洲嫩江之土人多奉之。”从居住在黑龙江流域、松花江中下游和嫩江两岸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汉族等兄弟民族中长期普遍盛行的萨满教中的活化石,表明这一宗教是原始宗教早期形式演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杨然 《中国西部》2013,(11):92-101
如同萨满,来自远古的古羌释比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羌族称为"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自大禹治水,夏禹而来在历史衍化过程中,古羌族人,迁徙的脚步自甘肃天水而下,依岷江河谷穿行,最远延伸至了长江中下游。沿途同各区域土著民结合繁衍,大象无形般,将自己的民族性消化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我们足以认为汉族人是流淌着古羌族的血液的。古羌民族,因其自居高贵,村落坐于山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