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50)
在国际私法制度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可谓历史悠久。由于该制度本身的特点所致,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中经常被援引,但是各个国家援引的情况不尽相同,本文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针对我国对于该制度的司法现状,来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潘晨子  罗小刚 《消费导刊》2009,(14):155-155
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在英美法中称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法语中称公共秩序(orderpublic),而在德语中称保留条款(vorb ehaltsk lause)。[1]据目前学界通说,将其定义为是指一国法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使用的一种保留制度。作为限制和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项国际私法中的重要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对外国法的适用问题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现状并由此对我国相关法律的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各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矛盾使《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公共秩序例外制度成为重要的"缓冲地带"。具有贸易限制效应的争议措施意欲保护的公共秩序的范围认定就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WTO司法实践认定为国际社会的公共秩序,而有学者认为是贸易限制措施实施国一国的公共秩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WTO文本规定、相关欧盟司法实践、演进式解释历史等WTO法律解释因素和立法交易成本、国际贸易自行车理论、法官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等经济政治因素共同决定国际公共秩序观点更具法理依据,也更合理。但是,国际公共秩序观点的确存在过度压缩成员自治权空间的弊端,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软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行民事法规中关于第三人代为清偿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第三人代为清偿理论,但与我国台湾地区、外国的立法,尤其是与我国现实的需要相比,差距颇大。主要对我国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进行梳理及界定,指出目前我国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困境。最后采取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模式,提出几点立法建议,以期突破目前司法实践的困境,从而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莫柳俭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262-263
中国现行民事法规中关于第三人代为清偿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第三人代为清偿理论,但与我国台湾地区、外国的立法,尤其是与我国现实的需要相比,差距颇大。主要对我国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进行梳理及界定,指出目前我国第三人代为清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困境。最后采取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模式,提出几点立法建议,以期突破目前司法实践的困境,从而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马为 《商》2013,(15):192-192
透过最高院对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复函,理解法条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内涵,以及分析公共秩序保留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存在范围界定模糊、过大,笔者提供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倪莞 《商》2013,(20):218-218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刑诉法明确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为其在司法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本文整理了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总结了该项制度的证明内容和证明主体,并通过观察制度实施情况,分析当前问题,探讨了制度实施的限制性因素,最后提出实践与完善这一制度的建议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由于立法的缺乏和滞后,我国环境公益的现状是先有司法后有立法。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滞后造成司法救助环境公益困难重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相关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实现、促进环境法制良好实施以及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一条环境公益诉讼,表明这项制度已在我国施行,但是条文的单薄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具体,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增强该制度的司法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著作权侵权是我国修改著作权法时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美国法律实践中发展出了"第三人侵权责任(The third party liability)"制度,规制互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商,使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Grokster案之后,这一制度得到相应发展,规定了第三人的促成性侵权责任、间接侵权责任和唆使型侵权责任。这一制度值得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国保证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在立法、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界对保证期间的立法主义及其类型仍然存在不同的见解,要纵观世界各国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并结合我国的经过多年立法实践,对我国保证期间的立法主义的部分观点和类型加以有效地分析,以使最大限度地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审查制即美国法院特别是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审查联邦和各州的立法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源于美国独特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它的形成不是以宪法条文形式规定而是以判例形式确立,与美国的司法判例制度和司法实践密不可分.司法审查制的创立及其司法实践对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实行相同或相似政体的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5):223-224
专利间接侵权的设立是为了弥补直接侵权制度对专利权保护的不足。美国是最早创立间接侵权制度的国家,随后许多国家也将专利间接侵权列入其专利立法中。我国目前的专利立法中没有对专利间接侵权做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只得援引共同侵权原理相关法律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典型国家的专利间接侵权立法,并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和理论成果,对我国间接侵权立法提出了初步的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现状及若干实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司司法解散是解决公司僵局、保护股东合法权益的有效法律途径,我国确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具有其价值考量.本文从我国关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现状着手,分析了该制度的价值意义,并探讨了其在实务运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审查制度是WTO法律框架下的重要机制。本文以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条例及反倾销案件司法解释关于司法审查的规定为基础,通过研究WTO《反倾销协议》对司法审查制度的规定,并借鉴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反倾销司法审查的立法与实践,从立法层次、受案范围、主体资格、管辖机构级别、审查标准、司法独立及法官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赦免制度历史悠久,我国古代的赦免制度萌芽于先秦,发展至两汉趋于成熟,古代的赦免制度是君权对司法的干预,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当前立法中主要规定了特赦制度,对于大赦制度未进行规定,同时对特赦制度的规定也比较粗疏,对司法实践不能起到很好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特赦制度进行研究,以期完善特赦制度的实体、程序规定来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6.
高翔 《中国电子商务》2013,(16):268-268
在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刑事诉讼证人安全保护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保护制度高度重视,规定了系列证人保护措施。但这些措施还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通过国内证人保护制度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在立法、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练静珊 《现代商业》2007,(30):240-243
司法审查制度是WTO法律框架下的重要机制.本文以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条例及反倾销案件司法解释关于司法审查的规定为基础,通过研究WTO<反倾销协议>对司法审查制度的规定,并借鉴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反倾销司法审查的立法与实践,从立法层次、受案范围、主体资格、管辖机构级别、审查标准、司法独立及法官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中,国际经济法呈现出五大新趋向,即:区域经贸合作方兴未艾,最惠国待遇制度正经历变异;国家主权的自我限制趋多,法律的趋同化加快;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被淡化;互惠原则日趋宽松;协议管辖地位凸显。对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认真研究相应对策,完善有关立法,以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9)
鉴于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逐年增多,以及我国已经存在的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和司法的实践,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中,要结合国情,严格限制该制度的适用条件和适用标准,使该项制度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的诉讼立法中,对诉讼当事人财产权保护的制度设置并不完善。在侦查过程中,侦查机关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存在着侵犯诉讼当事人财产权的很大可能性。本文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现状,分析诉讼当事人财产权侦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诉讼当事人的财产权侦查监督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