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北京"2+3+2"贯通培养项目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之路,如何实现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是每所职业院校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调研贯通培养教师、家长和学生,提出了"学赛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高端化、技术化和技能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2015年北京市教委实施七年制“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外培班试验项目”到今年项目学生国外大学本科毕业,刚好完成一个培养周期。本文站在项目周期节点上,以案例分析形式,总结试验院校做法,形成以开发系列英文版专业标准为基础、对接国外应用技术大学为桥梁、强化外语教学、开展规范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保障、加强海外院校教研合作为提升等五点经验;实现了输送104名学生升读四个国家八所海外大学本科课程,提升学校专业和课程国际化水平的成效。同时指出项目停办、高成本、学分互认难度高且认可结果不理想、跨文化沟通和自主学习等能力有待提高4个问题。最后提出通过访学手段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成果、参考国际资历框架等级体系、实行教学一体化设计、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和自主学习能力等4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扩大,在此背景下,贯通培养项目应运而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对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教育,采取2+3+2的教育模式,其第一个两年为基础教育阶段.在此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此阶段能否形成正确的专业认识,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对日后其能否成为高端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3+2”贯通培养试验项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特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北京市政府了启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提出要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本文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体系和贯通培养项目特点两个维度来解析“2+3+2”贯通培养试验项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特质,希望对各试验院校在理解“高端”内涵,精准人才培养定位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北京市教委进行了深入的职业化教育改革,开展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此论文解析了此项目并深入的进行了项目中学生学习的分析.在了解学情和参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提出了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基础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体系建设建议.从基础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为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的改革提供了参考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北京市教委推出新的培养人才的路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了北京市新的教育改革项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验项目"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本研究从体育学科出发,通过青少年时期各项身体素质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 以及问卷调查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现状等研究,总结目前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优缺点,为贯通项目课程设置提供思路,并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课程设置依据,总结出适合青少年时期不同年龄身体素质发展的体育项目,编写出一套新的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本文意在讨论贯通培养项目基础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并以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对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2015年北京市启动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是北京市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英语教学是贯通项目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本文针对该项目下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提出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师生情感交流及评价体系等多角度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加强中高本贯通培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在贯通培养的过程中,课程是衔接和贯通的重要支点,因此,构建具有鲜明商科特色的、动态演化的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贯通培养视角下构建的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了以商业文化、互联网思维等为核心的新商科文化素...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宗旨,在课程设置上满足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并通过教学设计建构激发学习动力的开放型学习体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专创融合”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必然路径和关键举措。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协同性差、系统性不足、融合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改造设计了具有创新创业特性的“课程载体”,并以此为桥梁,推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的改革,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教育植入于专业教育课程中,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把不同类型的“专创融合”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并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校园“三全育人”生态圈,确保“专创融合”课程顺利实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生源数与招生计划数倒挂的人口结构背景下,专业设置与布局成败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能否精准化对接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专业与升级的需求,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适应与投入产出效益。为应对这种新局面,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指导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布局与专业整合。各院校可以此为契机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启动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推动各专业更加规范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3.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伟大使命。基于冰山理论模型构建工匠精神培育指标,以技能大赛为依托,设计“课赛融合”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搭建递进式课外平台、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一体化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瑞士等国家对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非常推崇,美国也正在学习瑞士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并大力推广。我国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现代学徒制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国内职业院校进行了很多实践探索。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从"校中厂"、多样化的实习实训机制、师生组合技能竞赛、课程体系设计和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寻找一条具有创新性、适用性和科学性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中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质在于课程开发。在经历"学科化""能力本位(CBE/DACUM)"等课程模式探索后,"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课程开发技术及项目化教学设计,日益成为国内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的标杆。以商科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工作岗位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实践专家研讨会及文献分析研究方法来确定培训工作岗位中的"代表工作任务",为课程开发、教(学)材编写、项目化教学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北京市启动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在完善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推进应用型本科与高职学院衔接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随着改革试验项目的推进,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以及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通道建设都呈现出一些难题,通过走访与调研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的进展情况,反思了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三易三难问题:一是搭桥拉手易,衔接转型难;二是条件投入易,内涵建设难;三是独善其身易,协调保质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职教育的总体指导思想,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前期北京吉利学院与吉利集团产教协同改革为基础,分析了构建高职课程标准与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关系,阐述了课程标准建立的模式和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制定和实施产教协同课程标准建设思路,供同类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的人文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从旅游职业特点入手,将人文教育贯穿于高职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纳入旅游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校园文化与师资队伍建设中,以培养会技能、有素养、懂职业、有内涵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特点使重技能轻人文的状况普遍存在,这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极为不利。如何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安排好专业课和相应的人文课程,是每个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紧迫的课题。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其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指明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的教学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依托电力行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据学科为基础、专业为导向、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建设若干理论和实训课程群,建立内涵丰富的教学资源库;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岗前岗上等立体培养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依此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共融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依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学科专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动态、柔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实施体系,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服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