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 总被引:69,自引:7,他引:69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旅游整体营销理念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旅游地形象要素进行形象策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基于旅游系统认识角度,以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三维度架构了微旅游基本概型和拓展概型.据此从需求驱动、技术支撑和政策引领三方面分析了微旅游发展的时代动因.以微旅游概型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微旅游的结构特征,结合内外部动因,预测微旅游在主体结构、时空范围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向度.结果表明,微时代背景下微旅游主体结构、出行时空范围和经营管理均应作相应拓伸;旅游者具有微主体、微时空和微体验,经营者具有微市场、微分析、微营销和微产品,管理者具有微区域、微规划和微开发的结构特点;旅游者具有生态、低碳、自主和原真,经营者具有微应变和微服务,管理者具有嵌入式和生活型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经成为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因而也日益增添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负载.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却不断地出现各种“乱象”,因而关于旅游的“异化”问题,关于文明旅游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明”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不断扩展或生长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其意义指涉和价值引导都呈现为一种动态的节律,立足于当下,针对各种旅游异化现象,文明旅游在价值意义上主要呈现为这样三重维度:
一、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旅游政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以旅游学与政治学为母学科,同时吸纳二者的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并将政治学的宏阔视野纳入旅游研究,大大拓宽了旅游研究的范围,丰富了旅游研究的内容,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众多崭新的视角.旅游政治学应在深入探讨中国政治与旅游问题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确立自己的研究框架,为中国旅游研究与实践做出积极贡献,推动中国旅游学与政治学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理科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建立了一门新兴学科——旅游地理学。为建立、健全旅游地理学科学体系,我们愿与同行就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一、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伦理维度的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科学叙事和人文叙事两种知识创造模式,旅游研究应该改变片面追求"科学化"、"客观性"的现状,而对人文关怀取向的旅游研究加以重视。由于旅游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与审美价值,还有伦理价值,旅游伦理研究理应是人文叙事知识创造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从旅游伦理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实问题、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认为这一新研究范式将改变以往只注重旅游的"事实"方面而忽视"价值"方面的片面性,为旅游研究注入了人性的因素,有助于旅游研究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旅游立法是老话题,其艰难征程中的问题亦由来已久.问题久而不决,原因何在,当然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梳理.
当今时代,从国情考量,在深谙立法原理、熟稔我国立法体制的大前提下,我国的旅游立法至少还需着力铺垫、构造三方面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旅游学刊>这次发起"为中国旅游研究出谋划策"的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我国旅游科学研究的现状而言,笔者的粗浅看法是,除了前两期已经发表的那些意见外,似乎还应重申下面这样的3个要点: 相似文献
9.
旅游信息价值研究是旅游科学适应旅游业信息化快速趋势的必要课题,其构成及其感知差异研究,可以丰富旅游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对于优化旅游企业与目的地的信息设计、传播与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通用性的旅游信息价值测量指标,通过两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得出旅游信息价值的二阶双因素模型为最优模型.两个二阶因素分别是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前者包括风险规避价值、实用价值,后者包括享乐价值、社交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了旅游者信息价值构成维度的重要性程度与人群感知差异,发现功能价值的感知重要性略高于体验价值,而且,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均会导致相应的价值维度的感知重要性存在分异.在营销实践中,不仅要统筹发展旅游信息多样化功能,提升旅游信息总体感知价值,还要注意旅游信息价值的分级、分类管理,提高营销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都在统计旅游服务贸易数据,但由于部门职能不同,其采用的统计口径、方法亦不同,造成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引发众多争议。本文尝试以2016年两部门数据为例,从统计角度对旅游服务贸易出现"顺逆"两种数据差异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严格区分概念,明确统计口径和核算方式的建议,以客观反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事件旅游角度对SARS进行"后危机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像SARS疫情这样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 (尤其对旅游经济)造成影响的事件 ,在历史上已有先例。先从普通民众获得信息的重要资源———大众媒介的反应来看。1 994年 9月中旬 ,绝迹多年的鼠疫重新在印度西北部地区爆发 ,半个月内蔓延到 9个邦 ;疑似病例 5 70 0多人 ,死亡 5 6人 (不到疑似病例的 1 % )。在病情爆发的一个星期内 ,印度国内各类刊物都在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 ,未经证实的消息、“内幕”满天飞。当时WHO宣布 ,去印度旅游和经商“不安全”。到 1 0月底的时候 ,同样来自WHO的一个专家小组 ,在新德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媒体早先… 相似文献
13.
旅游发展会对民族社区的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却鲜有研究将民族旅游的独特影响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影响中剥离出来、辨清机制。文章用西双版纳三个旅游发展阶段不同的典型傣寨构成"自然实验",对傣寨文化逐层逐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研究表明:(1)三傣寨物质文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绎,但精神文化内核都得以传承。(2)物质文化和部分制度文化的变迁主要源于整体社会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挤压。(3)在外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推力把某些民族文化特质推离传统的当代,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反而是把其拉回原形的拉力。(4)在不可抗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旅游社区能否持续发展,在内需要社区精英的带领,在旅游场域的多方博弈中自下而上对自身文化进行扬弃,在外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关怀和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14.
15.
1990年10月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提出: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本文就楼兰遗址旅游文化进行浅层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化是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文化座谈会纪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旅游学会于1990年6月15日、8月13日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了以旅游文化为中心议题的学术座谈会。学会的主要领导和专家、学者50余人次参加了座谈。现将会议情况摘要综述于下: 一 以往旅游文化的研究从总体上说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引起旅游理论界和实业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们较少注意的旅游这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观念意识上去探讨文化转型的具体进展。认为唐甄提出的“好游者人之恒情也”的旅游观具有自然人性论的哲学基础,是对农本社会和儒家传统伦理束缚旅游的否定,是在明清之际中国手工商业(原初工业化)发展的经济土壤上,在市民阶级兴起和大众化产生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中,形成的一种带有近代倾向的旅游观念,具有文化转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关研究始终围绕“保护与利用”的核心矛盾展开,这个矛盾既包含人—地矛盾与共生关系,如游客利用与遗产地完整性、原真性的问题,也包括人—人矛盾与共生关系问题,如主人—客人关系、开发商、政府与保护者等利益相关者关系问题等,而这两种矛盾之间还会共同涉及文化、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矛盾,如对不同文化、制度的地区差异与冲突导致的世界各国关于遗产保护标准、规则等方面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9.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出游观念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人们以追求心神的宁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地域特色的民俗风土人情等作为出游目标.与此相适应,旅游市场正面临着空前的转变:出游方式的多样化,如自助游、互助游、徒步游、自驾游、刺激游、拓展游等;出游地点的特色化,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村落等;出游时间的个性化,如周末出游、假日出游等等.这正预示着一个全新旅游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根据笔者长期从事旅游管理的经验来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需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融合:一、旅游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相融合在一些以旅游闻名的世界城市,人们感觉不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