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带有地方特色的智慧结晶。在河南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正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河南省应抓住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全面满足河南“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发展受阻。基于此,如何将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文章首先总结了潍坊市非遗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井塘古村为例,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度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活动偏好市场细分的旅游产品谱系开发——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旨在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为例,通过活动偏好市场细分的方法,研究核心产品主导下的旅游产品谱系开发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丰富旅游产品谱系的必要性及开发方式,介绍了开平碉楼旅游开发现状,基于活动偏好将开平碉楼游客市场划分为五类,探讨旅游目的地产品谱系开发和营销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不解之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目的地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目的地营销的主要旅游资源是文化遗产,中国拥有悠久且连续的文明发展史,对境外市场而言,中国是具有独特东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不过,在营销过程中,我们过分重视了像长城、秦兵马俑等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营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旅游业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吸引要素,在目的地营销中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贵州拥有众多饮食类非遗,独具特色,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研究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贵州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发现贵州现有的饮食类非遗存在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方式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积极引导、构建品牌体系以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应对措施,促进贵州饮食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凉山州拥有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八个领域近百个项目;该州在申报和保护这些项目方面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现实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在陈述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保护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生态环境的快速更新使得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生存、传承窘境。文章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机制模型,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与薪酬管理制度,以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