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这已为中国钢铁产业各界人士所认可。但同时要看到中国成为钢铁强国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的问题是中国要成为什么样的钢铁强国,政府、钢铁产业、钢铁企业作为钢铁强国的共同创建主体需要做什么,中国成为钢铁强国对中国钢铁产业、钢铁市场及钢铁企业意味着要努力去改变什么。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国钢铁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但钢铁大国不等于强国,我国钢铁企业在技术、规模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强国,并保持了20余年,技术与规模正是其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本文使用2004-2009年中日钢铁企业面板数据,运用目前较为先进的投入产出理论和效率与生产率分析方法对两国钢铁企业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中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快速进步但技术效率下降,可谓大而不强,日本钢铁企业中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速度要快于中小型钢铁企业,规模与技术优势明显,呈现衰而不弱,因此,提高技术投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中国钢铁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钢铁业的并购整合浪潮风起云涌,给国际钢铁业乃至世界经济以巨大震动.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但并非世界钢铁强国,脆弱的中国钢铁企业如不加快自身整合速度,就很可能成为跨国企业并购的目标.战略整合是我国钢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并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铁产业消耗的能源及其造成的环境负荷已经达到了整个工业总量的10%以上。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是增加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中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国家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外资进入中国钢铁产业现状、中国钢铁产业能效现状,提出利用外资提高中国钢铁产业能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中国钢铁业目前最大的软肋。为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全球化发展必然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因此,主要对国外钢铁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情况进行了经验总结,内容涵盖增强成本控制力、海外投资风险规避、海外并购策略、增强地区竞争力、形成战略联盟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练出对中国钢铁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5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但与美国等钢铁强国相比差距较大。本文首先对中、美钢铁产业集群进行比较,然后从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方面说明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加快我国钢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原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必须解决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的问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综合的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是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大国,但远非世界钢铁强国。因此,提高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是钢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 包括金属铁、 铬、 锰等的矿物采选业、 炼铁业、 炼钢业、 钢加工业、 铁合金冶炼业、 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 河北省的钢铁产业在中国的钢铁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产能规模来说, 河北省在全国遥遥领先但是河北钢铁企业数量众多, 有超过60家钢铁企业同时河北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并且产品结构中高附加值占比较少, 钢铁主业盈利能力远不如宝钢、 鞍钢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可同时测算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的计量模型,然后利用2007-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直接测度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实证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在劳动力雇佣市场上具有较大程度的买方势力,在此条件下其在钢铁产品市场上整体而言并不存在市场势力而是处于相对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钢铁产业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建立公平竞争与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理应成为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根本所在;分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钢铁企业相比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具有更为明显的价格成本加成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下唐山钢铁企业成本竞争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兰 《当代经济》2009,(14):116-117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从虚拟经济传导至实体经济,已经从美国波及到中国,影响到唐山的钢铁企业.占河北钢铁产量51%的唐山,成了2008年中国钢铁产业的"重灾区".2009年初由政府政策投资带来的刚性需求给钢铁产业带来了重大利好,但是,在下游时钢材需求没有根本回暖的情况下,库存升至高住、成本上扬亦显示钢铁企业将陷入"两头受挤"的窘境.企业如何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优化品种、开拓市场、增收节支,是唐山乃至全国钢铁企业面临的更大任务和挑战.本文意在从管理改善的角度,研究"微利时期"唐山钢铁企业成本竞争的手段,为企业找到逆境中持续盈利的成本控制之道.  相似文献   

11.
钢铁产业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促进钢铁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是当前中国实施“双碳”战略目标下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利用Innography专利检索平台和Web of Science论文检索平台,对全球废钢铁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从年度分布趋势、研发国家、研究机构、技术领域、研究人员等多个维度展示了钢铁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发展态势。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分析中国钢铁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技术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并对中国未来钢铁产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临海大型钢铁基地,淘汰内地落后产能,以优化钢铁产业布局,这是我国建设钢铁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从自然资源、能源动力、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环境容量、人力资源、历史基础七个方面构建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沿海10座备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备选的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分为优势区、潜力区以及良好区三类加以研究。通过分析,论证了现有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的合理性,提出唐山、大连、宁波等地为钢铁产业沿海布局的最佳区位。希望研究成果对优化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做大做强钢铁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广东的四大支柱产业中,钢铁产业远落后于化工、电子及机械制造业,与长江三角洲比较,广东的钢铁总产量有近八倍之差,而广东的市场需求量超过全国的7%。再者,广东是沿海地区,深水港资源极其丰富,对大力发展钢铁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做大钢铁工业的优越条件,有市场的巨大拉动力,但广东却有多次错失良机,未能适时做大钢铁产业。广东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建设经济强  相似文献   

14.
蒋燕 《经济》2007,(10):87-89
《经济》:杭钢为什么要实行多元化战略? 童云芳:杭钢搞非钢产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最初也是形势所迫,是杭钢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的.从宏观背景来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直指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钢铁产业政策也在限制钢铁企业的产能扩充,加快企业合并重组,尽快淘汰落后产能.  相似文献   

15.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战略。钢铁去产能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总量压减那么简单,涉及产量压减、质量提升、效率优化、技术进步等多因素、多层面的协调与共。河北省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巨头,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省。压减钢铁产能的目标2/3落在河北省。就是说河北省钢铁去产能做实了,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意义。文章以河北省为案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从生态视角分析了钢铁企业生态效率和生态水平现状;提出通过提升钢铁生态效率和水平,进而实现钢铁去产能的思路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钢铁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大有重新洗牌之势.国际经验表明,钢铁产业如果不达到一定规模,就无法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技术水平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广大中小钢铁企业的发展变得十分艰难.钢铁企业只有加强管理,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钢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时代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策略的合理与否对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采用最优的财务策略,培养竞争优势,成为当前钢铁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钢铁企业加强信息化的财务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钢铁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行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发展策略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广东经济竞争力,建设经济强省,本课题组就为什么广东要做大钢铁产业,广东是否具备做大钢铁产业的条件和如何进一步做大广东钢铁产业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广东具备做大钢铁产业的优越条件,市场潜力大是最大的拉动力。借鉴国内、外钢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广东可以借鉴资产重组的成功模式,以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扶持、环保优先为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一优、二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打造广东大钢铁概念。关键是迈出第一步,走好二、三步,经过若干年努力,在沿海再建一个华南最大的钢铁基地,最终形成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大省,使钢铁产业与经济强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钢铁产业为何出现逆集中化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产业逆集中化现象,逆集中化现象与中国市场化进程、钢铁产业发展周期、钢铁产品消费结构、市场区域划分等多种因素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及其愿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6,26(1):6-10
简要回顾了我国钢产量从新中国成立时居世界第26位、经过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历程。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在新世纪取得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钢铁工业的布局特点及调整思路,最后指出其愿景是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实现由世界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