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走向生态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苑 《开发研究》1996,(4):18-19
走向生态文明何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还在奋力走向现代化的途中,但从总体上说,现代工业文明所引发所包含的种种危机使...  相似文献   

2.
从本体论、认识论、道德伦理观和社会历史观四个层面生态文明进行了考察和思考,认为生态文明是在全球语境下出现的新文明,有着丰富的哲学底蕴,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是构建和谐世界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推广,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消费文明生态化就是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人、自然、社会统一的基础之上的理性消费。消费文明生态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消费的必然选择,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实现人类自身幸福的精神需要。消费文明生态化需要培养生态化的消费理念、完善生态化消费制度、促进生态化生产实践、鼓励生态化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迄今人类对文明模式的最新追求。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扩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观作为针对生态危机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文明观,具有成为普世价值的基本特征。因而生态文明观是当代世界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论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必然性,阐明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福建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是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之一。解决这些危机,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作为工业文明发源地的城市,更应该努力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正朝着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解构工业文明范式的进程中产生的新文明,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和人类生态本性的道德回归。生态文明也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三百年来,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而如今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并在构建"美丽中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已经作为世界经济大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关于未来中闻何去何从却成为争论的焦点。当然,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争论的起点已不再是如何变强,而是如何做得更好。在《中国,何以文明》一书中,学者许纪霖给出的答案是:文明复兴。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本身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生态文明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建设提供广阔的舞台,而文化也是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其中的文化因子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不同的文化底蕴,对自然的依赖程度不同,环境对其文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也就形成了具有明显环境特征的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人类对于其所生存的世界历久而弥新的认知积淀。文明进步往往的表现为各种社会财富的增加,却同时又被忽视其本质是对人性的精准解读以及回归升华。从这个角度分析,作为人类文明必经阶段的生态文明,其产生根源就是"生存"这一人类本性,其核心就是人与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认为,生态文明的出发点是生态,但最终要回归到文明上来。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熊絮茸徐海滨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的扩大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障碍。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迫于资源,人口、环境的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文明,其内涵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百万年前,人类社会诞生了原始文明,一万年前开始了农业文明,三百年前则兴起了工业文明。长期以来,特别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之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4.
郭振宁 《发展》2010,(7):28-2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笔者认为要树立以下几种观念。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上来讲,“生态”与“文明”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生态以自然为中心,文明则以人类为中心,那么,生态文明在什么意义上才有可能建构,交往实践观认为:支撑生态文明总体框架的是由不同的、异质的主体及其利益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物化与文明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是指人类调整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自身之间关系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衡量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存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化—物化现象也愈发突出,文明的进程在这种物化社会中的发展呈现曲线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必须以维护人类经济利益为前提。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人类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行人的生态化转向。具体我们可以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着手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也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重新审视,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沿着良性的路径演进,而不至于陷入"路径锁定",必然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得到调适。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关系调适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调适,形成人与自然双向适应机制;人与人的关系调适,促进人与人的平等;人与社会的关系调适,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它在突破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局限的基础上,从生态发展的原点出发,去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科学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共同的经济价值取向与伦理价值向度;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生态文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两者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都是在人类生存陷入困境和人类以其特有的能动性力求摆脱困境的矛盾斗争中实现的。今天,通过这种矛盾斗争呈现在人类面前的新文明便是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