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发展意识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心理方面的负性变化,进而影响他们正常适应和自我发展。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充分关注其"心理贫困",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更是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职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现状,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改变高职生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利用思想道德教育的多种渠道。  相似文献   

3.
所谓心理贫困,这里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主要的心理反映是:自卑与依赖、自我封闭与孤独、焦虑、自大与虚荣、妒忌等心理。心理贫困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成为当前高校一项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消费现象与大学生实际生活需要并不协调,将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误导整个群体的消费观,使得贫困大学生在群体内的心理负担增加。因此,以"关于高校学生高消费的现象浅析以及如何正确引导方面"为主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及时。  相似文献   

5.
经济贫困直接诱发心理贫困,心理贫困的负面性影响着双重贫困大学生健康地成长和成才.预防和干预双重贫困就要经济资助与心理调适相结合,帮助贫困大学生转变思维,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多角度扶贫帮困,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贫困预防机制;跟踪测量心理素质,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尽管当前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采取了很多资助方式,但是多数学生对当前的资助方式并不认同,很多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相应的资助,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获得非常积极的心理体验,自尊心也能得到极大的尊重。本文结合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实际,从心理援助视角下对此项工作进行思考,探讨贫困大学生资助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更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做好"双困生"就业工作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先从心理因素、综合素质、择业观三方面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从心理辅导、提高综合素质、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就业培训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每年学期开学交费之际,是农村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最受关注的时期。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实情,"穷国办教育"的现实使"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失学"的目标实现尤为困难。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学业问题不仅仅涉及个人、家庭命运的改变,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缓解社会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贫困资助体系解决了很多高职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顺利成长及成才。文章对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消费观念、心理、学业及开展贫困资助的现状等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贫困资助体系解决了很多高职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顺利成长及成才。文章对广西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消费观念、心理、学业及开展贫困资助的现状等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我为中心"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且其迷恋网络,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承受力不强,不能妥善处理情感问题。"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相对复杂,教育和心理救助不到位;家庭教育不当,无良好的性格生成环境。有效的教育策略是:构建良好的群体环境,培养"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利用社区优势,提高心理咨询效果;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重要的脱贫战略,对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具有极大地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学生认定和资助模式,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认定程序缺乏科学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突出和资助渠道单一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科学标准、经济资助与心理帮扶相结合和优化资助手段等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对精准实施学生资助,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但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存在很大的理念偏差,随着积极心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病理式"的消极性教育,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能接收到指导教育的只是少部分同学,积极心理学弥补其不足,肯定人的积极价值,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发展和完善。本文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提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些心理危机事件告诉我们,对于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加值得教育者们的关注。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如何开展,他们是否在承受经济贫困的同时也在承受沉重"心理贫困"?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战已全面取得胜利,我国的绝对贫困已消除,但相对贫困仍存在,脱贫不仅和物质有关,更与个人心理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穷首先是心穷,即人具有贫穷心理倾向和特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避免脱贫后返贫、由富变贫等现象的发生,除了物质上帮扶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解决"心理贫穷"问题,从心理层面分析"心理贫穷"对脱贫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对策来进行"心理脱贫",从而达到物质与精神双富裕的目标,更好地帮助国家实施更深一步的帮扶脱贫。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自己不想学的时候,谁都教不会他们。如今的在校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了解"90后"学生心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组织贫困大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会带来哪些影响,是否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招募方式从自愿报名的学生中选拔了一批被试,分别组建了关于人际交往、提升自信、成就动机的团体,并于辅导前后进行比较,发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三级网络"的组织结构、功能定位、工作目标、运转模式等作了介绍。要点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通过对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心理委员的专业培训,使他们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扩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以便为学生提供包括不同层次的全方位、全覆盖式的服务。此外,三级网络体系将有利于将心理辅导工作引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可以为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9.
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家庭状况感到焦虑;因自卑而自我否定,在行为取向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因专业选择受限和就业前景暗淡而产生厌学心理.前述原因使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现状 (1)心理适应问题。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生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基层。学生年龄跨度大,而且文化基础偏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要达到教学规定的任务难度较大。大部分一村一大学生从离开学校到再次学习的间隔比普通高考入学生长很多,再次进入课堂后,其学习主动性较低,而且在心理上不能够把自己等同于其他的同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