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青木昌彦的银行辛迪加及相机治理模型为基础,构建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辛迪加贷款模式。该模式通过银行间的风险分担、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信贷关系的动态博弈分析,进一步表明辛迪加贷款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我国辛迪加贷款模式的发展还应该注意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和加强对牵头行的激励。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日前从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解决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对接,推动担保机构、贷款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辽宁省中小企业厅牵头、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和辽宁银监局等共同参与主办的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银企对接大会,于7月13日在沈阳召开,大会同时表彰了2006年度辽宁省诚信企业。以此为契机,7月13日被确定为辽宁中小企业融资日。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道》2014,(7):61-61
2014年中国"农洽会"定将拓展新领域,增加东盟农产品加工项目推介、农产品加工业投融资暨银企洽谈对接、中国美丽田园展示等。由农业部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农业厅、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农洽会",是我国当前唯一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题的4A级展会,每年9月在驻马店市举办。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6届。2014年中国"农洽会"定于9月6日—8日在驻马店市举行。  相似文献   

4.
黄燕 《乡镇经济》2011,2(2):51-56
文章系统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贷款状况,进而得出企业自身、银行信贷管理、银企信息不对称、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存在问题是造成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并从引导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加强银行信贷管理工作,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探讨央行加强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金融支持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2,(9):20-21
奉化市深入加强银企对接,充分整合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资源。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逐步形成“政府搭建融资平台、民营担保公司担保、地方银行委托贷款、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这一融资平台在服务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奉化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在实践中兼具推广功能。现将有关做法刊出,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年来未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不断创新金融政策。文章针对金融机构天平失衡;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单一;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快调整、出台创新金融政策,严格落实融资新举措;强化银企对接,建立良好互信关系;完善相关法律,创新金融体系;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挥信用担保作用,以求破解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泰隆商业银行"三品三表"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在杭州、上海大力推行"同城不同质"经营模式,努力为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融资机会,既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也丰富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作为一家总部位于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约瓶颈.借鉴国外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主要模式,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采用主办银行制的银企关系策略,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运用客户价值理论与中小企业成长周期理论、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提高银行潜力价值,从而实现既帮助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又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乏力的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日,2005年安徽“861”行动计划银企项目衔接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省内11家金融机构与马钢股份、海螺集团、淮南矿业集团、铜陵有色集团等近百家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共签约项目238个,签约金额达1455亿元,其中单个最大贷款合作协议是淮北矿业集团的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涉及贷款3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沈鲸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52-155
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可能采用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影响因素,探讨了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现状和特征。文章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国际化发展的渐进规律,采用渐进国际化模式,逐步实现从"浅度"国际化向"深度"国际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投影寻踪法作为一类新兴的分析高维度数据的统计方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介绍了投影寻踪模型的产生、发展及原理,通过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企业绩效评价、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来阐述投影寻踪模型在企业评价体系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衔接、社会公众普遍参与的合力格局是必然选择。这一合力格局的形成,必须以政府绩效绿色考评机制、合理激励机制、有效运行保障机制、企业绿色技术革新机制、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与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银企关系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服务关系,逐步向市场化法人实体之间商业服务关系过渡,但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相比,银企关系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银企市场关系的信用基础脆弱,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不断加大,国有企业依然面临经营困难、社会负担重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银行的支持。因此,应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以强化银行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郑忠华  张瑜 《南方经济》2015,33(2):53-69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异质性家庭、企业、零售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企业以房地产抵押向银行借贷,普通家庭通过银行借款提前消费房地产,将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体系引入模型,两者构成模型中经济波动传导的主体。我们模拟了各种冲击(包括房地产偏好、存款准备金率、通胀等)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模拟的一些结果和现实中国经济反应非常一致。模拟结果表明:房地产需求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经济衰退,影响经济最重要的变量是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胀冲击,银行体系将外生冲击分散传导,导致经济主体在冲击下形成其不同经济表现,在我国,银行体系是我国经济波动不可忽视的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青 《科技和产业》2014,14(11):62-65
产业链分析是进行产业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对两种典型的产业链研究方法"产业链形成的四维对接机制"和"四维价值链分析模型"分别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将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各自的适用范围,得出"产业链形成的四维对接机制"更加适合以政府为主体的产业分析,"四维价值链分析模型"更加适合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分析,并在最后分别总结出以这两种研究主体的视角,分别运用两种模型从宏观、中观与微观进行产业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普通企业公司治理相比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性决定了其治理目标应该包括保护所有者、投资者(储户)、企业的相关利益。商业银行藉以存在的储蓄合约挤兑激励和贷款合约内生的银行和企业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内在脆弱性,储蓄合约和贷款合约的不完全性决定了商业银行有必要进行公司治理,为了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有必要从外部机制的健全入手,包括信息透明制度、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防范等。  相似文献   

17.
尹蘅 《改革与战略》2010,26(8):83-86
文章探讨保荐制实施之后,投资银行声誉与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文章利用2004年至2006年间IPO企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衡量IPO企业上市之后的质量,并通过模型检验高声誉投资银行是否与高质量IPO企业相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银行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扭曲,保荐制的实施并未促使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珂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51-154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央行继续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汇率的变化的频率将会加快、波动幅度将会扩大,进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企业应当通过加速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拓展海外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等几个方面规避日益增大的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9.
市场能力缺失是制约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培育是增强市场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培育功能和理念分析,建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培育体系;从市场培育运行规则、运行制度和培育平台剖析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培育运行机制,在解析市场培育机制优化内涵和优化准则的基础上,构建市场培育机制优化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徐宁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89-91
网络治理作为一种以协调与维护为目的的新型治理模式成为治理虚拟企业的有效模式。市场导向型与战略导向型虚拟企业因在组建方式、联结纽带、主从关系与成员关系等方面存在区别,其治理问题的产生机理及治理模式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前者的网络治理模式是以权力治理机制为主、以外部市场治理机制为辅的权威型治理模式;而后者的网络治理模式是以社会资本治理机制为核心的协调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